【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高雄果菜市場的拆遷案引發各界討論,許多人跳出來批評陳菊的手段,引起部分民進黨人士不滿。議員梁文傑昨天就投書媒體,從拆遷案一路談到台獨理念的問題。
他舉印度為例,指出印度50年前就比台灣民主,但現在仍在過苦不堪言的日子。梁文傑提到,台獨需要經濟實力作支援,批評台灣現在「對民主自豪,但經濟上的支柱卻搖搖欲墜」。然而曾發起台灣護照國貼紙的老丹有不同看法,並從梁文傑發言中,指出民進黨的問題核心。(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老丹(台灣護照國貼紙發起人)
有一次跟某民進黨的從政官員對話時,他說我們以前一起在街頭打拼,不就是希望把自己人送進政府做一些對的事,為什麼等我們進來時,卻還是罵我們?
最近罵陳菊罵得兇,除了民進黨支持者留言來嗆,也會有熟識的人發訊息來溝通。說實在,就像梁文傑昨天的發言,既然現在是需要「為歷史負責的政治領袖」的時候,那你民進黨還怕我們罵幹嘛?扛起政治責任就好啦,有什麼好溝通好摸頭?
人民在體制之前的對抗工具本來就很少,力量也相形懸殊。作為政治人物,如果覺得自己做的是正確的,那就把責任扛起來就好。重點不在人民的針貶,而是對自己誠實;站不住腳,被罵了心虛,那就回去好好檢討吧,有什麼立場希望民眾放棄監督的權利,閉上嘴不罵你?
特別是梁文傑這篇發言,清楚傳遞了民進黨就是一個右派政黨,更是一個沒有台獨信仰的政黨。左派風格的口號只是他們選舉的話術,並不是內化的價值。民進黨看重的是權貴階級而不是底層的民眾,他們要追求的是開發而不是人權與正義;階級的重分配,打造人權國家,這些在面對土地利益衝突時,都可以暫時先放到一邊。
更何況,會講出「台獨的物質基礎是要在經濟水平上高於中國」這種謬論的人,當然不會以台灣認同來做為獨立的支柱,把自決當成天賦的權利,更不會真正在政策上,把台灣建國當成必須推動的目標。
話說回來,嫌貨才是買貨人;別忘了政權只是暫時託付在民進黨手中,而這樣的託付,背後則是實踐正確價值的各種期待。希望民進黨能真正地「對歷史負責」,我認為那是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各個世代前仆後繼追尋一個「美善國家」的奮鬥史;希望這樣跨世代的終極目標,民進黨沒有完全忘記……
回到破題的情境,我只想跟這位民進黨政府中的官員說,如果你們真心把人民當成主人,就會知道你的抱怨有多荒謬,被罵只是剛好而已。
(本文經原作者老丹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高雄果菜市場土地不義徵收住戶自救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