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是民主國家應有的自由,但最近在法國,卻發生一件離譜的事情。信仰伊斯蘭教的女性,因為古蘭經的訓誡,不方便穿著裸露身體的泳衣,因此到海灘游泳時都會穿上完全包裹身體,只露出臉部的布基尼(burkini)。
然而法國部分南部城市的海灘,最近卻張貼公告禁止人們穿著「不符合法國世俗」的泳衣。前幾天在尼斯(Nice)海灘上,幾名荷槍實彈的員警竟強迫一位躺在沙灘上休息的穆斯林女子脫去頭巾和上衣,否則就要逮捕她,而這幅景象剛好被一旁的記者Shadi Rahimi捕捉到。
這名記者表示,當時旁邊的人開始叫囂侮辱,一名目擊事件的女子也形容,整個取締過程頗為暴力,很多人向這名正在脫去衣物的女士大叫滾回去,甚至還對警察拍手叫好。最後這名女士被罰款約9英鎊。

圖片來源:Shadi Rahimi 臉書
她後來表示,自己當下不過穿著一條典型伊斯蘭頭巾,也沒有打算游泳,卻遭員警用胡椒噴霧對準她的臉,稱她違反了法律。這名女士憤而質疑:「今天不許我們出現在沙灘上,那明天呢?會不會就是街上?」
很顯然,歐洲頻繁的恐怖攻擊,讓伊斯蘭和穆斯林的符號成了恐怖象徵。法國南部度假勝地康城(Cannes)市長表示,法國如今成了恐怖主義緊盯的目標,而布基尼則是「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象徵」,可能會引發衝突。在康城全面禁止布基尼之後,附近至少15個城鎮也跟隨之跟進。
然而,前幾天在沙灘上演的這一幕誇張行為,也激起了大量民眾的反撲。許多人痛批法國警方執法過當,而布基尼也因此爆紅,銷售量逆勢成長,並且尤其受到非穆斯林女性的青睞。
這項沙灘禁令目前在法國激起正、反意見辯論,根據為穆斯林女性設計泳裝的黎巴嫩裔、澳洲籍設計師札內堤(Aheda Zanetti)表示,布基尼在法國越受到討論,商品熱度就越高。雪梨一名裁縫師也指出,最近光是一天就收到60筆訂單,比過往成長5倍,而且顧客都是非穆斯林。
這顯示,法國的禁令不僅沒有成功「嚇阻恐怖勢力」,反而還激起人們對伊斯蘭文化和布基尼的重新思考。計師札內堤表示,她設計布基尼的目的是希望讓穆斯林婦女可以參加海灘活動,布基尼代表的是自由與健康的生活型態。
可以想像的是,女權運動者或許會認為伊斯蘭文化像布基尼這種穿著壓迫了女性自由,但札內堤說:「我希望她們有選擇的自由,如果她們決定穿比基尼,我也不會介意」,並強調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決定穆斯林女性應該穿著什麼,或不應該穿著什麼。
然而,這段話卻沒有傳到官員耳裡。尼司法院裁定,布基尼禁令是「有必要、恰當且符合比例原則。」目的是避免法國在遭受一連串恐怖攻擊後的公眾失序。法國人權聯盟(Human Rights League)則針對尼斯這項裁定提起上訴。法國最高行政法庭23日則表示,將進一步檢視法國幾個城鎮的伯基尼禁令。
在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就成了一個強調世俗主義的國家,在公共領域中,一切宗教行為都被禁止,先前法國學校禁止學生戴頭巾也曾引發爭議。我們能體會,這背後是基於不同的文化邏輯,但當政府以恐懼為由將穆斯林符號冠上恐怖分子名號時,可以預見,這個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精神的國家,將會創造更大的種族歧視。
(首圖來源:AMISOM Public Information CC licensed)
本文相關資料來源:
立場報導:法國沙灘禁穿「不合世俗泳衣」 尼斯頭巾女被荷槍警逼脫衣
自由:包緊緊的穆斯林泳裝 法愈禁愈熱賣
中央廣播電台:伯基尼愈禁愈夯 網路銷售勁升200%
—
延伸閱讀:
為什麼法國再度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從核心精神「世俗主義」來談起
為什麼我們卻只關心歐洲人?因為那樣比較「潮」
古蘭經和聖經,誰的內容比較有爭議?這個社會實驗揭開你我心中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