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關心這篇新聞】
蔡英文甫上任就迎來一連串事件,《經濟學人》評為是「一連串衰事,簡直是內憂外患夾擊。尤其最近民調又再度暴跌,滿意度不滿五成。
廖達琪教授認為蔡英文期望做最會溝通的政府,但閣員至今卻「暴衝有餘」。而針對蔡英文近期的用人狀況,作家陳芳明認為應該「慎重用人」而非急著換掉舊人。

翻攝《經濟學人》網站
從上任至今,蔡英文總統面臨的風波前所未有的多,《經濟學人》五月是就曾專文評論指新政府就位後將無蜜月期,近期再次評論蔡英文所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標題為〈一連串衰事〉,並預期未來在大選勝利光環退去後,麻煩恐怕不減反增。
文章首先就點出了台灣經濟問題。外憂部分,台灣目前經濟成長已連續下滑三個季度,2016年經濟成長率難破1%,而兩岸關係僵局(旅客減少、溝通管道問題)也讓台灣經濟難有起色。另一方面太平島的問題也造成蔡英文在整體評價受到影響。
內患部分,因為國定假日等等爭議,讓蔡英文在資方、勞方間喬不攏。除此之外黨派之間的鬥爭(不當黨產條例等等)也使得蔡英文焦頭爛額。
《經濟學人》評論,多數爭議雖非蔡英文所造成,但間接使支持者對於蔡英文的執政產生動搖,而綠營內部也有擔憂「嘗試討好每個人卻惹惱每個人」的情況會發生。
- 蔡英文政府信任度、滿意度皆不滿半數但仍超過馬政府
面臨這些狀況,自由時報報導,台灣指標民調上午公布最新民調指出,民眾對蔡總統的信任度與滿意度皆首次低於50%。
民眾對政治面評價之總統與行政院長表現,49.2%信任蔡總統、32.5%不信任,與7月下期相較正向評價陡降6.6個百分點,負面評價陡增7.2個百分點。對蔡總統執政表現45.5% 滿意、39.8%不滿意,相較7月下期正向評價減少4.7個百分點,負面評價陡增7.5個百分點。
不過,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首度全面執政,對照2008年馬英九首任總統及國 民黨全面執政同期表現(2008年係遠見民調資料,執行時間2008/8/12~15),蔡英文政府及民進黨立委的表現,滿意度都比馬政府時期高,不滿意度則比馬政府時期低。尤其民進黨立委表現有40.0%滿意,44.0%不滿意,馬政府首度全面執政時,國民黨立委表現僅26.3%滿意,56.3%不滿意。
對此,三立新聞報導,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表示,「我們希望讓各界了解政府立場,同時也希望讓社會了解溝通過程,因為不是單向對話。」而為保民調,林全8月份將安排三場座談會,和團體面對面,聚焦農業、居住正義、環保、勞工議題,三個小時全程直播。
- 溝通不足、暴衝有餘的政府
聯合新聞報導,廖達琪教授以勞工爭議舉例,蔡總統一開始在勞資爭議上較傾向勞工,如她第一時間聲援華航罷工,又盼能落實周休二日,但當資方反彈,她又回過頭安撫資方,進退失據。又如年金改革,蔡作為平衡者,想面面俱到,找來各方討論,但這涉及各族群間利益,基本上是「面面俱不到」。
她指出,蔡總統宣示要做最會溝通的政府,但她的閣員們從上任迄今在許多政策發言,卻顯得溝通不足、暴衝有餘;府院黨溝通不順暢,如在國道例假收費、能源問題上,行政立法部門間就產生矛盾,也顯見行政院的溝通密度仍不足,需要加強。
- 用人慎重比趕走舊人還重要
針對近期各式用人問題,聯合報批評江春男酒駕事件,認為「直接挑戰蔡總統就職演說中『強化社會安全網』的重大政見,但她似乎更擔心「新南向」政策少了江春男的外派而難以發揮功能」。
聯合報評論,「對於外界逼辭, 府方只談反酒駕的立場,卻拿不出展現執政價值的標準,終因擋不住民意壓力,江以請辭收場」。
作家陳芳明則在臉書評論,「能力傑出是一回事,在威權時代的所做所為又是另一回事,這也是為何謝文定被提名後,社會輿論似乎對他頗有戒心,因為謝文定曾涉入美麗島事件的審判,當時的所做所為,都正好站在民主運動的對立面。」
他簡單總結問題所在:「慎重用人比趕走舊人還重要」。
他說,大法官的職務與象徵意義,比起許多內閣人事還更 引人矚目。寧可不要急著創造亮點,也不要觸犯了歷史禁忌,更不要讓民主精神與人權原則受到傷害。不要急著表現政策亮點,就職才只百日。謝文定退出,大法官 人選可以徐徐圖之,一切不會太遲。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fangming.chen.3/posts/847276855372517 [/facebook]
新聞來源: 聯合報:冷眼集/執政百日前 蔡英文最嚴重挫敗 聯合報:經濟學人:內外夾攻「一連串衰事」 蔡英文的難題 聯合報:蔡英文用人惹議 陳芳明:慎重用人比趕走舊人重要 三立新聞:內閣拉警報!英全上任百日 經濟學人評「一連串衰事」 經濟學人:A series of unfortunate events 自由時報:最新民調:蔡總統信任度與滿意度均低於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