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關心這篇新聞?】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然而王丹認為,比起中美開戰,中日開戰的可能性要更大些。而一旦中日開戰,台灣自然無法置身事外。

(責任編輯 林芮緹)

Taiwan_and_Japan_Coast_Guard_2012-09-25

前不久,享有盛譽的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這份報告引起外界很大關注。中美之間是否會開戰,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討論。我要說的是,其實,比起中美之間來,中日之間開戰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

1. 中美是領軍式的大國,一旦開戰,引發世界不同陣營之間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很大,無論中美兩國,還是全世界,都承受不起這樣的代價。「冷戰」時期美蘇對峙幾十年,天天喊打卻始終沒有動手,就是因為代價太大,非兩國本身所能決定。

2. 美國雖然有阻遏共產中國崛起的用心,但是畢竟與中國沒有直接的領土和主權衝突,說美國為了別的國家站台助陣還有可能,自己跳出來跟中國打一仗,很難找到合適的借口。

3. 中美兩國在貿易經濟發上已經脣齒相依,相互勾結,開戰對雙方的經濟都是雪上加霜。

比起中美之間來,中日之間發生小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這裡也有幾個原因:

1. 中日之間本來就有宿仇,雙方獲得本國民眾對開戰的支持,相對容易得多。

2. 一山不容二虎,中國在亞洲崛起,對日本的衝擊比對美國的大得多,何況安倍政府上台以來,日本對於再次成為強勢大國的胃口已經大開,「二戰」後的群 體壓抑心裡在社會中積蓄已久,所針對的對象就是中國。

3. 日本經濟相對內向,與中國之間貿易額雖大,但是並不像中美那樣充滿了錯綜複雜的經濟,政治利益上的糾結。

4.中日之間有釣魚台、南海等問題上的直接利益衝突,擦鎗走火的可能性更大。8月5日中國海警船與漁船一同進入釣魚島12海哩,日本緊急見中國駐日大使表達抗議,中國政府的反應是,第二天派出更多的漁船 和海警船,日本方面再次強烈抗議。這樣的衝突遠遠比中美之間的衝突要多。

綜上所述,中日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是還是比中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大。

如果中日之間發生衝突,台灣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也很難置身事外。因此,台灣應當密切觀察和分析中日之間是否有可能,或者何時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這是涉及臺灣國家安全的大問題。那麼,決定中日之間是否會開戰的主要觀察指標有哪些呢?我認為有五個:

第一,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已成事實,習近平政府也有意把統治基礎建立在這樣的民意之上,問題是中共是否能管控好國內的群眾情緒;一旦無法管控,不走向戰爭就要看對內部抗議,那時,戰爭就是唯一選擇了,畢竟維持統治是最大的考量。

第二,同樣的,日本國內也有越來越強硬的民間輿論出現,日本人對中國的不喜歡的程度也在上昇,修改憲法之後,日本的軍國主義聲浪勢必水漲船高,也會對日本政府的決策形成很大壓力。

第三,美國的態度也是關鍵之一。美國或許不會主動跟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但是支持甚至在背後推動東亞的某個國家與中國直接抗衡,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而這個國家非日本莫屬;反過來說也是一樣,如果美國堅決反對,日本是不可能對中國開戰的。因此,中日是否開戰,美國的想法也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第四,在東亞還有一個麻煩製造者,那就是北韓。雖然流氓式的訛詐和恐嚇,已經使北韓成為笑柄;但是事情就怕萬一,萬一北韓出於國內統治的考慮,真的採取一些軍事行動,日本勢必軍事反擊,而中國的立場就會很尷尬了。

第五,中日在東海爭奪的,其實主要是能源。如果能源危機爆發,中日都是需要大量進口能源的國家,屆時因能源而大打出手的可能性也會增加。

中日之間發生衝突,幾乎是國際政治的必然。外界應當做好心理準備。

(本文經合作夥伴王丹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王丹:中日之間會有一戰嗎?〉。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