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關心這篇新聞?】
國軍因多退進少,面臨退撫基金破產問題。而近期洪慈庸提出軍人退伍機制修正,而,適逢國家年金改革,軍人的年金問題也一併提出討論。開會討論中,各方皆有自己的道理,有人認為太過感性處理,也有人提出現實面的問題。
近期針對國軍年金及退休俸,與洪慈庸對國軍退休規定提出改革,儼然又是一場爭論。而目前爭議約略有幾項:一,國家年金修改時,軍人是否應該專案處理?二,退場機制是否合理,若與退休俸取消一同執行是否損及軍人權益?
- 退場機制好不好,軍人適用勞基法好不好?
日前時代力量立委洪慈庸提出《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的修正案,讓常備軍官、士官在任官三個月期滿後得選擇退伍,而選擇退伍但尚未滿最少年限者,才需有相關賠償;相關的賠償辦法與金額,則交由實際執行的國防部來訂定;對此,前陸軍542旅長于北辰表示,若此案通過,「國軍的災難才真正開始」。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even.yu.5/posts/1183773608340521 [/facebook]
于北辰在個人臉書貼文中寫道,若這項修正草案通過,國軍的災難才真正開始。他批評,若是哪天「取消退休俸」與「退場機制」同步 生效,屆時社會將再也聽不到批叛國軍的聲音了,因為「法溯既往」讓招募與留營一起歸零,往後將再也沒有讓人咒罵的國軍了,此時國家省了「年金」與「軍備」 的付出,引來的恐慌與不安將更難處理!
洪慈庸提及,因近年來基層軍官自戕事件頻傳,求助心理治療的人數也逐漸攀升,許多常備軍官或因部隊現實與理想不符、志趣不合而希望退出,但因現行法規定,卻僅有在生病傷殘、考績或表現不良的狀況下才可能離開。
洪慈庸認為,常備軍士官沒有針對適應期做退場機制,國防部堅持的「第14條第1項第8款」經調查後也發現實務上窒礙難行。為改善現況,她與同黨立委林昶佐、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共同提出《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修正案,藉此避免「拿生命交換退伍」等遺憾再次發生。
國軍如今退多進少的狀況相當嚴重,但也有網友指出,真正的問題或許並不在退場機制,而在內在結構問題。也有網友表示,若能夠軍人適用勞基法,那情況也許會改善很多,也比較有保障,也不用擔心退伍無法轉職的問題。
- 國家年金是否該專案處理?
另一方面,總統府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今天召開第6次委員會議,對於軍人服役特性與一般職類不同,多數委員認同予以特別考量。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說,未來軍人年金制度改革方向採取何種方式,宜由國防部先審慎考量規劃,再併入年金改革委員會綜合考量。
林萬億表示,國防部報告中說明軍人保險及退撫制度,軍人因服役特性(役期短、退除早,離退率高),軍隊須保持精壯及服役制度限制,造成領俸起支年限較早的現 象;又因青壯退伍後,仍負有子女教養及家計重任,但因謀職困難、中年轉職壓力,同時還要受到轉任薪資的限制,軍人職業有其特殊性。
國防部也強調,國防部提出軍人退撫制度報告,強調根據大法官釋字,軍人從事的任務攸關國家安全,養成、任用、年齡、升遷條件及服從的義務等,均與文職人員有別。因此,國防部建議,為使國軍部隊專心執行戰備演訓、救災工作和維護國家安全,建議軍職人員年金應單獨專案處理。
林萬億說,軍人過去因組織精簡造成退撫基金收支失衡現象,是國防政策因素造成,因此在改革時應予以特殊及差異考量,至於有關未來軍人年金制度改革方向採取何種方式,宜由國防部先審慎考量規劃,再併入年金改革委員會綜合考量。
林萬億指出,會中有委員建議軍人退撫制度應可透過延長服役年限,以解決基金失衡問題,不過,延長服役年限涉及部隊人力補充及人員經歷、升遷管制,及轉任其他職域問題,有待國防部通盤檢討。
- 太感性處理軍人問題?
退輔會主委李翔宙進認為,軍人是簽了賣身契、生死狀投效國家,如果國家沒有一個特殊的環境照顧,這個國家是堪慮的,退輔會非常同意國防部提議,軍人年金應專案處理。
而國防部副部長李喜明,也以部長委員馮世寬代理人出席會議,他說大部份退伍軍人在意的是榮譽與尊嚴,較不在意被扣多少錢,在意的是奉獻到最後變成肥貓等指責,年金改革會責任重大,但大家都陷在數字迷思上,一來就說別人領的多不公不義,這樣製造成族群對立,對國家有什麼好處呢?
李喜明說,如果跟軍人一聲謝謝,表示了解辛苦但現在財政困窘基金有問題,相信這樣去改革可得到圓滿結果。
另一位委員馮光遠則對此並不認同,他表示沒有料到今天會這麼感性,大家用這麼情緒化的形容詞來講軍人。很多委員「尊榮化」軍人,但其實每種行業都有榮譽,討論時能否少一點的情緒。軍人進去要寫遺書,但因為現行的制度,很多人是在沒有保障下工作,「不用簽署遺書,很快就走(去世)了,比如說勞工。」只是把自己貢獻給國家。
馮光遠認為,委員會中,很多人認為台灣人污名化國軍,但事實上,台灣人對軍人非常尊重,很多人對國軍的負面觀感,不是那些插著鼻胃管的老榮民所造成的,而是那些用退休金炒作軍宅、到對岸跟解放軍握手言歡的退役將官所造成的。因此討論軍保及年金,不應該情緒化,也不要動不動就要求專案處理、不溯及既往,因為制度面必須要公平對待。
對此,委員吳其樑代理人吳斯懷則分析,一個少校役期到未晉階中校就必須退伍,他可能才44歲,所領終身俸沒多少錢,但孩子正在小學國中是最需要錢,但軍人少校上尉退伍,只能做三保工作,「就是保全、保險及寶塔(殯葬業)」,軍人有其特性,應同意國防部單獨專案處理。
他提到,過去10年因為軍隊實施精簡,減少了54%,制度造成退撫基金繳的人少、領的人多,「不是退伍軍人造成收支不平衡,是國家制度造成的。」吳斯懷認為,應考量國家是否需要軍人,訂定特別的制度,並希望政府用專案專款提撥,研究回到恩給制的方式。
台灣勞工陣線代表白政憲也表示,所有的職業別都是老人年金,以保障年老退休後的經濟生活。但軍人40多歲就退役,是因為國家制度而被強制退伍,和一般65歲強制 退休的老年年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應該是退伍年金,應該單獨處理。
圖片來源:中央社
新聞來源:
中央社:林萬億:軍人年金改革 先由國防部考量
ETtoday:洪慈庸提軍官退伍修法 于北辰:通過是國軍災難的開始
新頭殼:年金大會聊「簽遺書」 馮光遠:改革別情緒化
蘋果日報:【年金改革】軍人退撫基金虧損 國防部主張專案處理
中央社:李翔宙:軍人年金應單獨處理
—
延伸閱讀:
【本日最紅照片】國軍為什麼坐垃圾車救災?因為地方政府「救災預算」大亂套
【國軍搭垃圾車】海軍退役上尉投稿:軍人職責在抵禦外敵,不是救災清淤泥
【人渣文本】用「管狗」的方式管人:國軍的問題豈止兵的素質而已?
總是搞錯自己該扮演的角色,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國軍你活該被民眾砲轟
【老兵踢正步】黃埔老屁股一日不退場,國軍改革就一日無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