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修正草案吵了一個月,但勞工就是不買單。反倒是勞工越吵火氣越旺,日前更在網路上串聯,跑到了立法院前面抗議。現在政府跟勞工之間的聲音之所以沒有交集,就是彼此沒有搞懂對方在擔心些什麼。
雞同鴨講之下,當然雙方都找不到「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妥協方案。
那麼,到底政府跟勞工之間究竟是在意的點是什麼?我們採訪了前國會助理暨社運人士王奕凱,看看同時待過體制內外的他有什麼樣的看法。
- 在罵政府挺資方之前,先想想他們顧慮什麼
雖然大家都罵民進黨挺資方,但真是如此嗎?王奕凱就說,比起財團,民進黨更擔心的是中小企業怎麼面對這波修法的衝擊。民進黨曾評估過,在「2 例假 + 7 天國定假日」的模式下中小企業的人力成本將會提升 10 ~ 15 %。台灣許多中小企業本來就靠著員工的低薪與高工時來支撐個位數的毛利率,一旦人力成本陡然提升勢必會有大規模失業潮。
當然,這樣的企業理應被淘汰,但若要政府通盤接收勞團意見,台灣也將面臨難以承受的陣痛。
- 寧要休息不要錢,鬼島勞工想放假
另一方面,資方凹加班(費)的手段層出不窮,像是這次尼伯特颱風來襲,就傳出有慣老闆將颱風假與例假日「調班」。偉哉彈性工時!種種無良資方的行徑讓勞工寧可選擇更有感的休假,也不願加班當奴工。
王奕凱也說,行政院的一例一休法案之所以遭到強烈反對,主要就是因為目前的規劃下在休息日加班沒有補休,所以大家才傾向於強制補休的兩例假模式。
- 折衷一下,讓一例一休能夠兼顧勞資利益
一邊擔心失業潮,一邊想要守著休假小確幸,兩邊的想法該怎麼調和?
王奕凱認為關於「週休二日怎麼放?」應該要有一個折衷版本。例假日加班只能在有天災、事變或突發事件的情況下提出,但急單可不能算是突發事件,遇到的話老闆也不能拿這當理由請員工在例假日加班。結果,兩例假反而造成有旺季加班需求的傳統產業困擾。
但若能提出「休息日加班事後補休」機制的話,既能從例假的加班規範中解套,也能兼顧勞工權益。
- 7 天假除了全砍跟全留,難道就沒有別的選項嗎?
在環繞著週休二日的勞基法修正案中,7 天國定假日的去留也是勞資對抗的戰場。不過現在似乎只有全砍或全留兩個選項,但有沒有可能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中間值呢?
的確,國定假日遭取消的話等同於是實質減薪,所以勞工團體當然要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益。王奕凱就覺得勞團應該堅持自己的理想性,自己則是提出折衷的方案拋磚引玉,讓大家一起找出一個更有彈性的方案。
他建議應該拿現有的 7 天假當籌碼,試圖與政府和資方談判出國定假日不完全取消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勞工權益再怎樣都不會比現在還要差。同時放假名目也應該一併檢討,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想要放「蔣公誕辰紀念日」這種假。
- 要是放假的事吵完了,那之後呢?
不論週休二日到最後怎麼放,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老闆一定有辦法繞過規範來凹人。因此最重要的還是加強勞動檢查的強度跟相關罰則的力度,讓慣老闆知道凹人是有代價的,這樣才能將目前的加班費制度的規畫徹底落實。
同時,政府也該擬定完全週休二日的配套時程,搭配落日條款令制度一步步到位。之後還要加入每年檢討、兩年修正一次的機制,好讓法條能夠跟上時代與環境的腳步,這樣這次的修法才算是大功告成。
(圖片來源:martiSunshine@Flickr,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屢次違法加班遭「重罰」2~4萬元!洪慈庸酸:是看不起大老闆嗎?
【為自己的勞權爭口氣】勞基法爭議總整理:週休二日、國定七日假怎麼修?
強推「一休一例」變形週休二日,社民黨:蔡英文的勞工政策全數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