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86KDerwni8[/youtube]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Hit Fm 節目《蔻蔻早餐》曾在 2 015 年 12 月 29 日訪問過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楊惠姍,當時張毅就預告在 2016 年中將有相當特別的「琉璃工房松菸 烈焰中的生命信仰展覽」,是由琉璃工房安排了法國藝術家Christine Fabre(克里斯汀.法布爾)的作品首次在台展出,兩人在節目中暢談了籌備展覽的緣由,並綜觀世界文創發展。(責任編輯:曾華銳)
採訪整理:陳翊屏 │ 採訪校審:陳秋如
張毅、楊惠姍去年 12 月為了「WHY GLASS & TOOTS ZYNSKY」琉璃藝術大展前來蔻蔻早餐,僅僅半小時的訪談令大家意猶未盡,主持人周玉蔻的先生罕見地針對節目提出意見,因為希望能有更長的時間聽聽這兩位藝術家的訪問!張毅、楊惠姍今天謹守承諾再度到節目中分享,半年之別兩人已經當上外公、外婆,更有了慈性光輝。
相較近 17 年前出版的《今生相隨:楊惠姍、張毅與琉璃工房》,主持人笑談兩人當年在封面上的照片與現在差別不遠,張毅則開懷大笑稱「已經差很多囉!」而另一本書《不死的力量:張毅的琉璃文化》至今也已出版 4 年餘,眾人引頸期盼是否有新創作?張毅坦承前年費時書寫將近 20-30 篇文章談論全世界文創,會是下一本書籍的重要主題。
- 根守台灣,琉璃工房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
總統蔡英文6月出訪巴拿馬與巴拉圭兩邦交國,首度出訪挑選琉璃工房作品「同心共蘊」為其中一件伴手禮。其實這件作品是在兩年前所設計,「同心共蘊」呈現著「心與天地同寬」以及「萬象生機不息」的美好意涵,張毅表示在規劃每件作品時都希望其具有重要意義,否則琉璃工房就會淪為工藝產品;張毅也指出,府方挑選伴手禮是高度機密,連他與楊惠姍都是看了報紙才知道。
而蔡總統回國後正值烈焰中的生命信仰展覽開幕,外交部相關人員捎來訊息表示「在選擇禮物時,才發現琉璃工房還在台灣」現今許多製造業因成本考量外移大陸,但琉璃工房在台灣30年,即使面臨高成本等問題,仍根守台灣;夥伴們跟著琉璃工房草創至今,在技術與見識上都已經是琉璃工房的代表,儘管在大陸也有琉璃工房事業,但張毅定調「大陸是大陸、台灣是台灣」,台灣的創作都是獨立風格。
- 東西方藝術在烈焰中交會,鎔鑄可一不可再的琉璃作品
「琉璃工房松菸 烈焰中的生命信仰展覽」在松菸文創園區內展出,琉璃工房的展廳在鬧市中有如一股從烈焰中跳躍出來的安靜力量,嚴選法布爾的經典五大創作系列、並曝光法布爾與楊惠姍的跨界聯合創作。東西方藝術能在烈焰中交融生命,源自曾經展出楊惠姍作品的法國 Capazza 藝廊。
張毅介紹,這間藝廊是位於法國中部的百年古堡,Capazza 先生與妻子傾盡一生力量將破舊古堡建立成優雅藝廊,反思當代法國人能生活在百年前的古老建築裡,是現代人對過去文化關係的重視,也是文化價值的觀念;在藝廊中,Capazza 先生以自身觀察來介紹各式各樣的藝術家,法布爾就是其中一位。
提到認識法布爾的過程,楊惠姍說,陶瓷在當時是屬於較為粗獷的世界,法布爾從平面設計家毅然決然走入陶瓷界,只因在「居美東方美術館」看到宋代陶瓷冰裂紋,認為那是生命裡所有苦悶的象徵。法布爾一開始投入陶瓷界曾被訕笑什麼都不懂,如同當年草創的琉璃工房一般,法布爾堅持了 40 年從未放棄,跟楊惠姍一樣也喜歡大型作品。
張毅在節目中提到,前天舉辦預展時,許多好朋友都喜歡同一件作品,兩人與法布爾商量希望她可以多做幾件同系列作品;不過,法布爾卻說:「我的創作是當時的一個生命概念,回不去了,所以不能再做!」也就是說,現在台灣的這批作品,未來不再會有。楊惠姍也補充說,琉璃工房與 Capazza 藝廊的友誼源遠流長,兩方在經營美術館、博物館的觀念相當接近,不以白紙黑字簽約為主,而是建立在看法接近上合作,法布爾女士在國際上邀展相當多,但把最好作品都留到台灣展覽。
- 靠著決心與覺醒,韓國告訴全世界:它,值得被愛
張毅藉由走訪各地體驗文化的經驗,綜觀世界文創發展,尤其點名台灣應特別關心韓國。張毅剖析韓國文創對全世界如侵略般的發展,第一靠決心、第二則是早早覺醒,且近20年全韓國一心致力文創耕耘未曾停止。張毅回頭檢視台灣的文創軟實力,不禁感到擔心,若要拿台灣文創與韓國相比,宛如鳥槍對抗大砲。韓國用國家的力量告訴全世界,韓國值得被愛、被尊敬;不過台灣卻有太多急需解決的事情,來不及管文化產業。琉璃工坊曾與上市公司合作,因價值觀念不合而告吹,張毅認為文化需要投入非常多的資金,卻不一定會有快又好的回收。
提到韓國文創背後都有政府撐腰,台灣如果效尤,是否會害怕政府扼殺創意?張毅認為政府要有足夠的智慧去支持,而非慣壞台灣的文創產業。至於如何從韓國文創經驗,帶動台灣的文化產業?張毅提出 Samuel Huntington 對文化的觀察,Samuel Huntington 出版的《Culture Matters》這本書提到,南韓和迦納以前曾是兩個一樣的經濟體,但在40年後的今日,迦納還是迦納,南韓卻已是世界舉足輕重的經濟與文化大國,就是因為「文化」讓南韓走到今天。
一般人認為南韓許多文化來自於中國,張毅引述 Michael Porton 在書中的例子,他認為文化應該是一種態度與核心觀念,也是一種信仰,如果沒有這些文化的真正價值,文化不能成為文化。韓劇《大長今》藉由韓國政府在背後推動,走到全世界 27 個國家,讓全世界看李英愛,也透過《大長今》讓全世界看到韓國的料理。從台灣談文化創意產業,張毅認為創成產業容易,但箇中文化才是重要的內涵,像鼎泰豐小籠包需折 32 折是文化,外場服務人員服務優雅、服裝漂亮,也代表它們的態度與價值觀。
- 美食是生命的核心,簡單樸實才是真滋味
除了對藝術、文化有深刻研究,琉璃工房也創立一間 LIULI CAFE 咖啡廳,呈現著張毅和楊惠姍兩人對飲食的想法-簡單、實在。張毅認為年輕一代都無法招架他對飲食的要求,譬如他要求食物中不可以放味精,不相信清水能變雞湯;更認為食物應該要具備誠意、美食是生命的核心價值,這就是鑑賞。張毅透露,從小就不太被鼓勵談論美食,父親甚至曾因他提及美食而拍桌狠瞪,罵張毅「玩物喪志」,不過張毅因此更難壓抑愛吃天性,小時候讀書的目的就是考滿分,因為考一張100分就有兩塊錢,也就是說,集滿4張100分就能到圓環吃碗當歸麵線。主持人周玉蔻忍不住打趣說:「因為張毅從小就吃當歸麵線,現在看起來才會那麼年輕。」
張毅和楊惠姍過往的戀情曾是各界關注的話題,過了幾十年被藝術陶冶的生活,兩人也已當上外公、外婆。張毅與前妻的女兒張源大婚時,婚禮與婚紗皆由楊惠姍一手打造,20多年來的付出也讓張源感激楊惠姍的真心相待,天倫之樂是夫婦倆除了藝術之外最開心的事情,張毅表示外孫女是磨人精,實在被折騰到天翻地覆,不過楊惠姍則是不給面子的說,其實張毅被外孫女甜喚外公時,早就開心笑得嘴巴都裂到耳根啦!從展覽、家庭聊到台灣軟實力,琉璃工房還有很大的空間,不過,張毅和楊惠珊在節目中閃爍的雙眼充滿動力,將持續讓琉璃工房走向全世界。
(本文經合作夥伴 Coco’s Channel 蔻蔻頻道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訪談圖片則由台北之音授權提供,原文標題為〈【HITO LIVE 線上直播】2016/7/4《蔻蔻早餐》專訪 張毅/楊惠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