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歐洲的離島,英國人對歐洲的複雜情感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當德法等國在1950年代大搞歐盟前身的歐洲煤鋼共同體 (ECSC)與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時候,英國總是冷眼旁觀這場歐陸整合運動。
(翻譯:你們這些歐陸佬自己玩沙去吧!哥才不屑跟你們混)
1960年代,英國人看見了整合的各項好處,才開始不屈不撓地申請入歐,直到1973年第三度申請才成功。
(翻譯:糟糕!他們怎麼搞得這麼厲害?跪求參一腳~)
但沒隔了兩年,英國就針對是否要續留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做了一次公投,結果以67%的支持率決定留在歐洲經濟共同體。
(翻譯:有錢大家賺,這次我可下定決心跟你們混了!)
也因此可以看到,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與後來的歐盟純粹是為了歐洲共同市場的經濟利益,而對歐陸政治整合抱持著戒慎懷疑的態度。所以不論是拒絕使用歐元、不加入申根區或是對歐盟稅制不滿都是這種態度的具體呈現。
(翻譯:我只是來賺錢的,誰跟你一國?)
近年來,因為歐盟開放政策的緣故,大量東歐移民湧入英國,排擠了工作機會與社會資源,加上歐債危機不斷與歐元區經濟成長停滯,讓英國開始有了獨善其身的念頭‧‧‧‧‧‧
(翻譯:靠!現在不只沒錢賺,問題還一堆,我先閃人了!)
在台北時間 6/24 號的公投之後,英國已經確定脫歐,那接下來會如何呢?
- 脫歐換到了自由,但代價極為高昂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接下來的兩年內英國經由協商脫離歐盟。在這之後,英國可以與歐盟重新協商一套合作關係而無須受到歐盟法規拘束,不論是關於金融、貿易或是移民。
但這卻不是沒有代價。
脫離歐盟之後,英國將面臨歐盟的關稅障礙與勞工流動限制。依照新的合作模式與歐盟的緊密程度而定,英國預估長期會有 3.8%~7.5% 的 GDP 損失,而短期內也有 1%~6% 的 GDP 損失。
英國金融業本來佔了全國 8% 的國民所得,是英國的重要產業。在脫歐之後英國的金融機構將喪失「牌照通行權」,也就是一張金融牌照走遍歐盟市場的權利,結果將導致每年減少 670 億~920 億英鎊收入與 7 萬~10 萬人失業。
面對這樣的衝擊,英國勢必要調整公共支出計畫,像是退休金、健保、教育與國防的預算可能會遭到削減。雖然英國不用每年再繳 71 億英鎊給歐盟,但這狀況就像是挖東牆補西牆。
隨著脫歐公投落幕,傾向留歐的蘇格蘭與北愛爾蘭恐怕會掀起一波獨立公投的風潮,加重英國國內政治動盪。身為全球金融重鎮的倫敦眼看著要跟它的龍頭地位說再見,現在也傳出要獨立的聲音。(大概就跟天龍國喊獨立是一個道理吧。)
- 歐盟大受內傷,前景不明
英國脫歐公投就算已經塵埃落定,對於未來大家還是充滿了不確定感。而這種感覺也反映到了金融市場,讓英鎊一度重挫 10%。這樣的市場波動將會大幅影響政策穩定度,對全球經濟造成威脅。目前預測,英國脫歐將拉低歐元區經濟成長率 1%。但亞洲區因為與英國貿易程度不高,最多也只會下滑 0.2%。
比較麻煩的是,英國這次脫歐將帶起領頭羊效應,像是法國、希臘這些本來就動著脫歐念頭的國家也可能跟著效仿,最終瓦解歐盟。而不論這些國家是否脫歐,歐盟少了英國這個強國,都將讓它影響力大減,繼而影響到新貿易協定之簽署;德國將會成為歐盟的老大,但內部勢力平衡更難達成。
- 英國脫歐?其實經濟上跟我們沒什麼關係
至於台灣,對英國出口只佔我們出口的 1.35%;而英國債權雖然有降級風險,但我們持有數額並不算多;在台北外匯市場,英鎊的交易量與存款比例極低,就算英鎊崩盤也是影響有限。
總歸一句話就是,英國脫歐跟台灣經濟沒啥關係,安啦!
(圖片來源:fernando butcher@Flickr & 70023venus2009@Flickr,CC Licensed。)
資料來源: 中央銀行:英國脫離歐盟之可能影響 BBC:Petition for London independence signed by thousands after Brexit vote BBC:The UK's EU referendum: All you need to know
延伸閱讀:
別鬧了!Google統計:脫歐公投後,英國人才瘋狂搜尋「什麼是歐盟」
【公投出爐】英國確定脫離歐盟!這是一場「麵包」和尊嚴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