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786357_0928811aff_z

一生的學習

小年是我的高中同學,後來念了師範學院,畢業之後就到中學任教。這天下午突然接到小年的電話。

「老劉啊,現在方不方便?想要問你幾個問題。」
「行啊,請說。」
「我大哥前兩天住進醫院準備要開刀,可是醫生解釋的我們都聽不太懂,所以只好打電話來問你。」
「哦?開什麼刀?」
「他的大腸有腫瘤而且已經快要塞住了。」
「嗯,這種狀況很棘手,要趕快處理才好。」
「是啊,主治醫師也這樣說,所以預計明天要動手術。」小年道:「不過,明明是『大腸』有腫瘤, 為什麼手術同意書上面寫的術式是『結腸』切除,然後又說要做『迴腸』造口?請問一下結腸、大腸、 迴腸到底差在哪裡?」

「結腸和大腸是同一個東西啊,只是說法不同而已,這兩者比較像是學名和俗名的差異。至於迴腸,就是遠端的小腸。」 經過一番解釋,小年才終於逐漸搞懂,彷彿回憶起什麼似的:「對耶,這些在高中的時候好像都有背過。可是現在看起來根本就像繞口令的天書一樣,什麼大腸、小腸、空腸、迴腸、盲腸、直腸、 還有十二指腸,真是讓人頭暈啊。

「聯考考完之後就什麼都不記得了,現在只認識『大腸包小腸』啦。」經他這麼一提,我才驚覺,有太多在高中時代曾經滾瓜爛熟的東西,好像已全然不復記憶,什麼指數、對數、微分、積分、排列、組合、三角函數,早就拋在九霄雲外。

從前身在其中並沒有察覺,如今猛然回首,越想便越覺得古怪。為何我們強迫這麼多的孩子投注大量的心力,花費九年、十二年的時間,只為了學習一堆考完試就可以忘記的知識。 教育的目的該是要帶領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能體驗學習的樂趣與探索知識的方法,但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之下,念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知識本身,而只是為了分數。這些知識被當成某種形式的「武器」,在聯考這個「戰場」上廝殺,只為了比出高下、分出勝負。

除此之外,這些知識 再沒有其他的用途。乍看之下似乎人人都受了教育,但結局適得其反。以分數為標的的教育體制, 讓大多數人感到挫折失落,然後厭惡知識,甚至從離開校園的那一刻起決定遠離書本。這等於是放棄了讓我們得以成長,最重要的能力。

jkia

本文由凱特文化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手術刀下的年代》。;首圖來源:* 嘟嘟嘟 * CC Licensed;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