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poll id=”2363588″]
文/一止
前天一早用完餐後,我們散步到市政府,參觀一下台北探索館內的葛超智展,然後在市府正中央廣場的大廳,加入觀傳局舉辦的公民講座+公民音樂會。公民講座的講者有:陳儀深,現場註解「何謂被出賣的台灣」;馮光遠,創想「人權觀光地圖之城市行銷」;陳奕齊,暢談「轉型正義作為觀光財」;前駐日代表羅福全,帶領大家想像葛超智的「憂鬱的熱帶」;以及顏銘緯,讓民眾思考「丟書與撿書之再閱讀」。公民講座後,金曲獎得主林生祥將以自己創作的歌曲,唱出台灣的「百年追求」。
圖片:關於轉型正義的講座/來源:三際信息站
葛智超,「一個成長於牧師家庭的美國人,在探索世界的青春年華,開啟了一趟橫跨太平洋的留學旅程」,最終,以他的一生來關注台灣。
早期台灣民主的發跡,海外人士的黑名單人士,都以葛超智寫的這一本,《被出賣的台灣》為精神糧食,儀深教授說,其實 228 事件,應該是指當天下午,遊街抗議的民眾在長官公署前(現行政院)的廣場,被事先架在高樓的機關槍,當群眾靠近廣場時,機關槍開始掃射,當場 6 人倒地,葛超智靠過去,用手觸摸倒地的群眾,4 人無生命跡象,兩人重傷,趕緊送醫,才引起群眾到放送局(今 228 紀念館),將這個狀況廣播到台灣各鄉鎮各角落,引發了一連串的抗爭反擊,遭到國民政府更惡毒的反撲,血腥屠夫彭孟緝「寧可錯殺 100,也不放過 1 人」。
接著發佈戒嚴(1949/5/20~1987/7/15),長達 38 年,台灣菁英無故消失,特務治國的白色恐怖,一連串的整肅,台灣遇到空前絕後的浩劫!點點滴滴都紀錄在《被出賣的台灣》這本書裡,顏銘緯說教科書用兩頁就交待完 228 事件,但這本書足足用了三個章節。
陳奕齊一上台,因為要照顧到現場有中國來的交換學生,於是以華語來短講,陳奕齊有感而發的說:台語快死掉了,今天從高雄一路北上,在車上聽不到一句台灣話,包括小朋友,感到淡淡的憂傷。
陳奕齊主要談如何把台灣過去的傷痕跟觀光結合?他舉例西歐有很多的旅遊景點,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轉型正義的觀光。
在荷蘭留學時,前衛出版社要出一本《新荷蘭學》的書,陳奕齊因為負責寫一章有關荷蘭同志的內容,而注意到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合法化同志婚姻的國家(在 2000 年),於是,展開了一段在阿姆斯特丹的微旅行。
在探索中,他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納粹的集中營區裡,不僅是猶太人被抓,還包括所有血統上「劣等」的種族、所有的非我族類,當時,非異性戀的同性戀者,都會被掛上倒三角形粉紅色標誌。後來,在曾是納粹集中營的歷史景點,就設立了同志紀念碑,這不就是一種轉型正義?!
圖片:阿姆斯特丹同志紀念碑,特意設置成倒三角形。/來源:memorialmuseums
轉型正義就從這裡開始學習起,才明白歐洲之所以走在人類文明的前段班,是因為他們透過不斷地反省,告別過去,往一個更和平的方向前進,同時也告知全世界我們曾走過怎麼樣不堪的歷史。就像是一本書的最後一頁,當合上時,才能翻開另一本新書的一頁,繼續往前走!
有一次,他朋友去匈牙利看獨裁者銅像紀念區,銅像才只有 40 幾座,有點淡淡憂傷的說,台灣蔣介石的銅像,有人估計從基隆到高雄的高速公路上,每 10 公尺就會有一尊,可見數量何其之多,多到與北韓並列世界第一!可是拆解下來的蔣介石銅像,在馬英九「戀蔣癖」下又死灰復燃,這個動作代表黨政一體的威權復辟,不過,他相信人類會繼續往文明的方向前進。
在台灣,228 之旅、白色恐怖之旅… 等等,都可以成為轉型正義的主題之旅,只有不斷地告訴國際友人台灣要建立一個民主的國家有多困難,才能夠爭取更多國際友人的理解,他們也才會看得起台灣。但當現今走上了民主,還是有很多人在扯後腿,雖然還有很多的困難,但在華語圈裡,台灣民主還是很可貴的!
活動結束前,最有印象的是林生祥在座談後唱出台灣的「百年追求」,其中有一首《種樹》,很令人感動,他說葛超智的見證,讓 228 歷史原貌重現,激發更多的鬥士,建立民主的基石….,聽到這裡,眼淚一顆顆掉下來,身心感動著天地間有一股善的力量守護著我們,守護著台灣。
(本文與標題為三際信息站授權刊載,作者:一止,原文標題:轉型正義的觀光財,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把屠殺當觀光、辦恐龍展叫轉型正義──國民黨:拆了中正紀念堂,觀光客看什麼?
[socialpoll id=”236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