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林全內閣上任之後隨即對 318 學運的學生撤告,雖然社運人士認同這行為,卻也傳出警界有所不滿。而最近又傳出燒炭自殺與少年弒母的案件,顯示社會安全網出現了很大的漏洞。素有「天下第一部」之稱的內政部掌管了國內大小事,特別是警察、獄政都在其轄下。蔻蔻早餐今天便專訪內政部長葉俊榮,看他打算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以下是整理報導:
採訪整理/王孟琦|採訪校正/陳秋如
- 最好的治安政策就是好的社會政策與經濟結構
今天早上報紙談到兩大驚悚新聞,雖然不屬於治安問題,但是攸關安全網議題。首先是一對夫妻燒炭自殺,另外是 16 歲小孩弒母新聞,對新政府來說相當震撼。身為內政部部長,葉俊榮部長曾說「要把販毒者當病人來看」,並提到對小燈泡事件,他的第一時間感受是難過,但他接著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葉俊榮強調,會發生這些慘案原因很多,要去思考背後的社會環境、經濟情境、時代發展結果讓邊緣人越來越多,例如殺母案件,16 歲的孩子有輟學問題、毒品、離開學校後交友問題。人們看到問題第一時間可能覺得嫌犯罪該萬死,但葉俊榮強調,社會需要一個好的治安政策,而這個治安政策就是好的社會政策與好的經濟結構,方能讓社會合諧運作。
葉俊榮認為,出現個案之後,政府要反省,但仍需民間將心比心,從底層產生穩固的社會安全網觀念。葉俊榮表示,從政府角度必須要知道這不是立即處罰誰就能解決的問題,部會同仁有很多能夠檢討的地方,葉俊強調不能做點狀反應,要讓各方政策支撐改革力量,就是正面面對這件事情。葉俊榮強調,最好的刑事政策是最好社會政策,他不希望台灣因監獄很多人聞名。
身為法學博士、大法官候選人,葉俊榮與法務部部長邱太三也是好友,現在一起面對破裂的社會安全網,民間對罪大惡極的嫌犯是期待政府強力面對的,被問及是否是廢死政府?葉俊榮沒有正面答覆,他表示受到小燈泡母親言論感觸,葉俊榮否認拿小燈泡母親作為支持廢死藉口,問到民進黨政府是否反對廢死,葉俊榮強調,他不能代表政府,但廢死議題絕對要談,不過那是很長的目標,需要社會充分辯證與思考,當事件發生不是有不同立場就是錯誤,他會與法務部部長邱太三討論,他更強調對於受害者會秉持不騷擾的態度,重視他們的感受。
但面對邱部長提到,要讓假釋犯白天到國營事業上班,主持人周玉蔻認為,一般老百姓會覺得若有職缺,守法人又失業,為何不先照顧平民?,對此葉俊榮強調,會與邱部長討論請教,絕對不希望台灣因為監獄太擁擠而聞名。
人民期待新政府上任就能像變魔術般解決迅速社會重大議題,許多部會開始投出政策比業績,但葉俊榮認為執政是長遠的,不會給聳動、沒意義的答案。他不急著祭出政策,葉俊榮認為最重要是讓內政部現有能量持續發揮,並隨著時代變遷調整業務,內政部在面對職權改變時,要知道能強化哪些業務能力。
- 撤告是為了更和諧的社會,我們不該把警察推向對立
對於行政院上任後就對太陽花學運撤告一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投書聯合報,提及民主之前需有法治,先問是非再談政治,認為抗議活動不能變成非法暴力,政治事件不能迴避法律檢驗;警察也投書認為「亂了」,由於警政署在內政部轄下,內政部長葉俊榮需要與警察對話,葉俊榮先讚賞太陽花促成社會正面價值、面對世代正義問題,並強調尊重行政院的決定。雖然轄下警政署有警方表示,撤告作為不分是非,將影響執法心態變消極,高階警官也反映力求降低政治干擾,撤告卻導致怨聲四起,反而需要安撫基層員警心情,葉俊榮說,他很清楚警察還是有責任感與信心,不管政策如何變動,員警會站穩立場並忠實面對民眾需求。
至於行政院對參與學運者撤下告訴乃論的基調,葉俊榮認為現任政府對過去所發生的事件選擇諒解,是從憲法高度尊重言論自由。不過學運領袖林飛帆曾表示,遺憾施暴警察沒有抓到,葉俊榮說對於太陽花的事件有提出反省,未來對於警察執法會給予空間。他贊成警察執法時,警牌要明示、名字識別清楚的主張,讓民眾瞭解服務民眾的人是誰,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提供民眾與警方良好運作環境。葉俊榮並強調,撤告太陽花學運一事不會造成警察打擊。社會上對於警察需要肯定,還給警方尊嚴,要共同營造一個比較合諧的社會,警察要執法時才不會為難。
主持人周玉蔻提及,警察、內政部也是行政院轄下的大家庭,以後學生若要攻佔局處警察會出動嗎?是否曾一起討論過這個問題?葉俊榮表示,警察從過去以來執法方式一直在改進,太陽花之後也不該把警察推向對立,必須要營造公開透明執法、讓民眾理解的環境,一定要將警察這個部份守住!葉俊榮強調,一個國家的警察做多少事,反映國家的進步程度。比較進步的國家有些功能要讓社工人員加入,促進民間自主、活絡社會的角度,每件民眾關心的事情若都看到警察的影子就太過時了。葉俊榮指出,之前在當政委督導內政部時,就瞭解警察的工作一直以來都很繁雜,對於警察在變遷社會裡的環境是非常理解的。
- 毒品氾濫是問題,但僅僅是貓捉老鼠無法解決
過去台灣看待持有毒品的人,觀念是貓捉老鼠,其實要思考何謂「抓」?如果用國家強力的逼迫這些毒犯認錯,卻忽略毒癮患者面臨多少困境?造成社會、家庭分裂的原因,重點不是把毒癮患者抓起來關到監獄去,而是要幫忙他。至於蔡英文總統建議各部會,注意台灣毒品氾濫問題。主持人周玉蔻提問新政府是否會在學校健檢時就驗尿,杜絕毒品?
葉俊榮回答,這是建議之一,但以學者身分思考而言,重視隱私與人權,但現在進入政府體系從問題角度去看,會覺得自己應該更務實進入社會需求去看,不同角色思考需要的細膩度已經產生不同。葉俊榮認為,過去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國家對於學校的侵入事件常有,不能小看學校,目前也無法幫學校做決策,現在身份要更務實從國家角度重視,尤其教育的養成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孩子,不單單只是從關心的議題一直侵入,程序要更圓滿一點,政府不是只求業績。
- 執法也要民主,保護人民安全才是要務
若警察對群眾運動拿槍、拿盾牌對付群眾,葉俊榮強調比例原則,葉俊榮認為,面對無害的事情,採取過激手段。主持人周玉蔻希望葉俊榮承諾以後手上無武器的百姓抗議,警察不拿出槍棍武器、催淚瓦斯、鎮暴水車,葉俊榮認為,警察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保護在場當事人的安全。但面對太陽花事件多人受傷,葉俊榮表示從這事件得到很多啟示,暸解警察執法時面臨的狀況,未來會將此事當成很重要的事情處理。至於太陽花學運會不會重演,他認為太陽花學運有很多面向,不能單一解釋。如果內政部被攻佔的話該如何是好?葉俊榮笑說不會有這種事。就算警察出現,也要用比例原則保護在場的人身安全、警察執法也要尊重民主。
- 媒體連訪:
葉:非常重視國土規劃,汛期快要到了,要讓人民安心,平時要為災害做好準備才能因應。台灣國土運用從海岸到山坡都一直面臨災害,未來要利用國土計劃法、濕地法、海洋管理法等。立法院給內政部職權,我要好好發揮,這樣才能引導地方政府開發。上位概念要框住,否則對於經濟發展、國土保安會出問題,我來內政部之後,不是只有處理治安對我有挑戰性,還有很多開發 (案) 的行為爭議,過去都市更新產生社會紛擾,我會努力掌握居住正義問題。也跟許多同仁提到,未來土地更新問題要講究程序正義,這是我們從過去問題以來感受到的方向,結合一般民眾非常關心公共議題,未來公共參與模式當成重點。
記:您提到您是大家長,但前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投書說林全院長說不分是非,顯示政治政策掛帥時代來臨,您怎麼看?
葉:行政院都有對外說明,就內政部角度來看不是對警察不尊重,相反地,這樣重視合諧性的作法為警察營造更好的環境幫助職權行使,我是肯定的,面對社會紛擾,將心比心的作法都是值得重視的。對於江前院長的意見,大家對事情表達看法,不覺得以議題討論會很突兀,這是台灣民主的實現,用這種角度看這件事情比較正面。
記:如果學生準備侵占例如內政部或行政院?警察該怎麼辦?
葉:我當然提醒大家,不要鼓勵侵占官府。過去發生事情有他的時間脈絡,政府要做到盡量不勞動學生,必須犧牲他們學業,變成花很多時間採取作為。首先,政府作為要負責任、有效率,並考量社會紛擾與所得分配不均,尤其是對年輕一代機會的剝奪,政府要重視年輕人第一哩路的困境,從各種角度幫忙、活絡創意。學生不是沒事找事做,要弭平社會發生的紛擾。第二,若發生要了解為什麼採取該主張,在民主社會裡,公民的關心,政府應該要重視而不是排除,有些表達看法是在公聽會、公民會議,所以政府要主動活絡。
記:會主動辦公聽會嗎? 您會站在第一線嗎?
葉:一直思考引進公民參與審議機制,尤其對年輕世代,就業、政策參與、住房討論,針對各種議題,這樣機制活絡能實現。
記:會用 i-Voting 嗎?
葉:我不往 i-Voting 方向想,因為該用語有自己的背景內涵,但內政部會想活絡網路世代各種參與可能性,這也在藍圖規劃中,這樣的建置需要溝通與行政部門多一點準備,但方向沒錯。未來也會強化公共參與、政策研擬過程中公開透明,會回應不同團體的聲音,政策方能穩健務實。希望大家不要把政策焦點聚焦在抗議、攻佔,轉移到政策內涵與政策公共參與,這是我三大施政主軸之一。
記:面對葉毓蘭教授的言論,您身為警政大家長,會不會努力促成社會合諧?希望學生也撤告?
葉:任何有助於社會和解、相互欣賞肯定的事情,我都樂於見到,我學習憲法人權法律的經驗,是和解的背後需要良善的心支持,撤告代表勇氣也是氣質,尤其是能讓社會更為相互認同。台灣過去發生多少事情,不能一筆抹殺,但未來要努力走下去。社會為這件事情做很多消化、討論、相互學習,鼓勵大家多思考,不要一直往衝突面思考,多昂揚一些民主開放社會特質,共同學習。
記:您跟其他政務官相比,明星光環較少,宣佈政務官您沒出現,不少部會開始推政策,內政部有什麼政策會讓民眾即時感受到?
葉:我很重視現有機制,內政部是安定力量,內政部是把政府穩住、讓社會安心的部會,我的第一個重點是,首先我跟移民署官員、警察同仁以及在第一線做戶政的與出入境管理的同仁說,要扮演穩定社會角色,讓民眾放心。至於有沒有我正在積極做的事?除了社會住宅的努力推動以外,很快就有成果就是,台灣有五萬個民間團體,民間社會非常活絡是台灣的驕傲,但過去對人民團體管太多、太侵入,連內部運作都要控制。現在回應不斷成長的人民需求,認為未來要活化人民團體、解除不必要管制,未來透過修改人民團體法,所謂的許可制要改成報備 (登記)。過去管人民團體的名稱,名字有台灣也不行,政府說三道四,未來要盡量回應人民發展。第二,希望讓新移民更受肯定的地位,不只是平等,要肯定他們對文化多元的貢獻,與其讓他們融入社會,不如稱讚他們增加台灣文化包容性,這些政策現在正在研擬中。
記:蔡總統說希望 8 年內能增建 20 萬戶公宅,需撫平民間反彈聲浪,未來怎麼協助推動?
葉:對住宅的基本思考是重質不重量,社會開始要思考,房屋自佔率太高、房價太高,所得沒有增加,對年輕人第一哩路,剛成家他們需要住房,社會住宅不是只有蓋很多,不是告訴大家量已經足夠。我經常舉個例子,穿衣服穿 uniqlo 或是 zara,它們不是奢侈但經過設計且很普遍,所以未來社會住宅不是蓋大家不想去住的,尤其對年輕人,雖然不是很貴但要有格調,要有點梗與氣質。讓住進去的年輕人會驕傲,雖然不是很富有,但有氣質、理念與想法。還有,以前買房屋都自有,現在要改成讓租房子正流行。這是我想要推動的方向,要賦予他該有內涵、形象,不是單純只衝公宅的建設數字。但這需要中央地方互動,只是希望一開始方向是對的。
記:您有想過入黨或是民進黨嗎?
葉:現在不是,也沒有任何考慮,現在考慮是把工作做好!
記:年金制度是社會安全重要一環,年金制度面臨重要考驗,您有什麼看法嗎?
葉:不是我的業務啦!
(本訪談由 Coco’s Channel 蔻蔻頻道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佔領行政院撤告】別搞錯了,政府違法在先還要求人民守法的不叫做「法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