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非洲幫的幾位夥伴將與史瓦濟蘭的 Manana 見面訪談。還記得在邀約訪談時,他提列了諸多問題:「這是個甚麼樣的訪談?目的是甚麼?對哪些故事深感興趣?想多了解史瓦濟蘭哪些文化或社會發展?」當時,夥伴們都心懷感激,並期待著訪談的到來。
「計畫趕不上變化。」與 Manana 約的咖啡店竟然沒開。於是,走上了一段路,想換間咖啡廳,卻也休息。著急的時刻,眼見他仍面帶微笑,並且風趣地說:「要走多遠都可以,總之一定找得到。」果真在不遠處,找到了一間咖啡廳。
進到咖啡廳後,Manana 興奮地傾聽每位夥伴的介紹。之後,夥伴們半開玩笑要用中文進行訪談時,他狠狠地搖著頭,聲音上揚說:「不不不!我剛從史瓦濟蘭回到台灣,好久沒講中文了。我現在勉強只能聽,但絕對無法說!」我回想起一年前跟 Manana 第一次討論報告的夜晚,他好奇地問:「有沒有比較道地的中文,是外國人較難學會的詞彙?」我當時教他一句成語:「無言以對。」
「大家盡可能地問,而我盡可能地講。若有哪些地方聽不懂,請隨時打斷我。我的分享僅提供給大家參考,畢竟很多論述是基於我個人的立場。」點完餐準備進行訪談前,Manana 說了這番話。剎那間,覺得好溫暖。
圖片:Manana,今年為台北科技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源:Wow!Africa 攝影葉菀菱
- 為了史瓦濟蘭的未來,我來到台灣
一開頭,好奇的想知道甚麼動機促使 Manana 來到距離一萬多公里遠的台灣,Manana 說:「政府這幾年提供許多史瓦濟蘭的年輕人前往不同國家讀大學的培訓計劃,主要是希望學生在國外學習專業技能,並於畢業後,返國擔負重任帶動國家發展 (註 1)。而我在 2014 年順利申請上計劃,來到了台灣就讀北科礦產及材料資源控制工程系。」
「為何是台灣?」我問。Manana 說:「台灣與史瓦濟蘭是邦交國。因此,台灣提供了許多專業技能培訓的機會,供我們這些學生來台讀書。」我繼續問:「那麼,你一定很喜歡礦工這個行業吧?」他說:「政府在幾十年前停止礦工產業的發展,而今年預計復工。復工後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擁有提煉的設備與技術,才能將高價值的礦產留下。因此當我畢業返國後,若一切順遂,將會從事有關礦工計畫的執行與監督。所以,這已不須思考喜不喜歡的問題,因這是為了自己的國家。」
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就是為何在台灣唸書的非洲朋友很難約。因此,好奇地詢問 Manana,他回應:「其實,不僅史瓦濟蘭政府期盼旅外學生能回國奉獻所長,許多從不同非洲國家來的學生都抱持此信念。因此,我們會將學習擺在第一順位。畢竟,非洲仍面臨著許多挑戰,需要更多人的力量。」
- 來台灣讓我學會多方面思考,並且對世界更加認識
我相信,要隻身前往他國唸書,心中必定曾有一段起伏期。因此問:「當你知道要來台灣念書時,是甚麼樣的心情?怎麼樣去面對這樣的心情?Manana 說:「我很感謝到台灣唸大學。因為史瓦濟蘭的大學提供的名額不多,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上大學,所以能來台灣念大學就像是做夢一樣。但最難割捨的是家人、是情人、是朋友。我真的沒辦法想像整整有五年的時間沒辦法陪在他們身邊;更沒辦法想像我必須待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再有家人的照顧是甚麼樣的情況!可最後我就告訴自己:『也許這才是自我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吧!』畢竟,有一天我將變的獨立、懂得管理自己、替自己負責;更重要的是我明白這趟旅行背後的意義。」
我繼續問:「實際到台灣學習後,最大的衝擊為何?」Manana 苦笑說:「最大的衝擊之一,莫過於我跟女朋友分手了。她受不了遠距離。不過到了台灣很滿足地是能結交許多台灣以及不同國家的朋友。這對我極具意義。由於每個人的生活背景都截然不同,時常在想法觀念上會有差異,因此我必須不斷地學習尊重、理解與綜合每個人的觀點。漸漸地,我開始體悟到原來最有價值的事情,並不是一味的堅守己見,而是願意敞開心胸傾聽每個人想法的過程。」
「來台灣,最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為何?」問此問題時,我原以為會得到例如為何會有蹲式馬桶等有趣的答案,可 Manana 卻是沉默幾秒鐘後,跟我們說:「我從沒預料到台灣會給予我這麼多機會認識世界。當然,來台灣後我交了很多國外朋友,這必定會讓我對不同地方有更多的了解。但在去年當我參與了北科的模擬聯合國活動 (NMUN),以及近期在清大舉辦的台灣模擬聯合國活動 (TWMUN) 後,我才體會擁有國際觀這件事不該僅是想聊甚麼隨便聊,而是能針對特定的國際議題,站在各種角度思考,進而分析,並找出解決之道。另外令我更難忘且感動的事,是在北科模擬聯合國會議中我們所代表的國家就是史瓦濟蘭。那真的很有榮譽感,因為每每發言時,我真實感覺自己在為史瓦濟蘭努力。」
圖片:Manana 很感激能有機會與大家分享自身的故事/來源:Wow!Africa 攝影葉菀菱
- 民主的價值,因人而異
Manana 與我的結識就來自於北科大模擬聯合國會議。還記得第一次團體報告時,某一組的代表開口閉口談了史瓦濟蘭是個專制、不民主的國家。當時,我觀察到他猛搖著頭,湧出憤慨的情緒。因此在這次的訪談中,我想詢問他如何看待民主的意義。
Manana 說:「我完全尊重大多數人認同西方式、甚至是台灣式的民主。然而,當內閣與議會產生歧見,無法做出決定時,有一個類似仲裁角色的國王做決定,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民主。每種制度都存在著優與劣,最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國家能認同的方式。」(註 2)
當下,我回憶起在一場非洲幫夥伴曾參與的某場活動中,有人分享的一段諺語:「請記得那些國家的文化與制度,並不是要讓外地人感到舒服,而是要讓當地人感到驕傲與快樂。」(When you travel, remember that a foreign country is not designed to make you comfortable. It is designed to make its own people comfortable.)
- 我以史瓦濟蘭為傲
當談起自身國家的文化時,Manana 說:「我們是全世界僅剩的幾個還擁有國王治理的國家;而且我們仍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慶典:勇士節 (Incwala Ceremony – 註 3) 、蘆葦節 (Umhlanga Reed Dance – 註 4)。這些活動,幾乎是全國各地的人都會來參加。所以每年投入時,我總能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國家凝聚力。」
訪談的最後一個問題,本來想問:「如果你能重新選擇一個國家出生,你會選擇哪裡?」但就在 Manana 分享史瓦濟蘭文化的最後一段話,他說:「如果你不以自己的國家為傲,那究竟還有甚麼值得驕傲的。」當下,相信答案已不言而喻了。
在 Manana 身上,我徹底地感受到一股正向能量。也許隻身來台念書曾使他憂慮不安,但藉由轉念以及抱持為史瓦濟蘭奉獻的心,他願意去接受挑戰。來台一年多後,他深刻體會了團隊合作的價值。更令他意想不到的,即台灣儼然成為看見世界的窗口。
時常,許多人說台灣是鬼島、台灣並不給我機會。但在 Manana 身上,他感激著台灣賦予他的一切。所以我想問大家:「究竟待在台灣真的沒機會,還是我們並沒爭取機會、把握機會?」也許,我們正處於一個錯綜複雜的世代,可這也該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夢想的時代。
「態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這是傾聽完 Manana 的故事後,帶給我內心最大的力量。期盼著某一天,我也能像他一樣如此肯定的說:「我以台灣為驕傲。」
備註:
- 史瓦濟蘭正進行著 25 年的計畫,目標是在 2022 年中產階級人數比例得以達到 10%
- 史瓦濟蘭基礎的政治運作:國王會召集不同人組成內閣,而議員則是由人民投票選出。內閣與議會將各司其職討論各種政策,但當內閣與議會僵持不下時,國王即會做出決定。
- 勇士節 (Incwala Ceremony):象徵著國家的復興。Incwala 對史瓦濟蘭人來說有勇敢的、好戰的意義。每年約十二月至一月間舉辦,為期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延伸閱讀:http://goo.gl/wJdKha http://goo.gl/lH2zsw
- 蘆葦節 (Umhlanga Reed Dance):意謂女性純潔的節日,並為國王選妃的日子。主要參與者為處女,但仍有許多男孩共襄盛舉。辦在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間,持續一個禮拜。 延伸閱讀:http://goo.gl/Wu6387 http://goo.gl/0l5z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