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17 年 9 月底 TVBS 的民調結果出爐,蔡英文的滿意度甚至還落在馬英九、吳敦義的後面,讓人不免好奇究竟怎麼回事;而一反近期不斷遭受批評,柯文哲民調卻來到第一名。
這則結果也再次凸顯了一個問題:民進黨會上台真的是因為國民黨太討人厭,而不是真的獲得了全面性的支持。究竟小英該怎麼做?
文 /郝明義
民進黨雖然大勝,但他們自己也帶著一些鉛球。過去,民進黨可以辯解那是被對手所拖累,現在完全執政之後,也到了要和鉛球告別的時候了。
二○一六的大選,雖然在總統選舉國民黨大輸蔡英文三百萬票,並且國會全面輪替更是台灣民主發展歷程上的新里程碑,但是整個選舉過程都很冷。
選後,政治觀察家林濁水把二十多年來二十四次中央地方選舉依投票率高低排比,做了一個表。照這個表看,這次雖然是總統立委合併的選舉,投票率卻只有百分之六十六點二,在二十四次選舉中排十九,倒數第六。依據 T V B S 選後兩天的調查,周子瑜事件的催票效果是百分之四。如果扣除這個事件的影響,投票率更可能降到百分之六十二點二,成為倒數第三。
林濁水說,選情太冷,「不只藍的不出門投票,連綠的也不踴躍投票,上次蔡在總投票人口中拿了六百零九萬票,佔百分之三十三點六八,這次增加八十萬人,成為百分之三十六點六九,只增加百分之三點零一,如果少了周子瑜衝擊出來的百分之四,甚至變成百分之三十二點六九,反而比二○一二年還少了一些些。」
更有意思的是,選後台灣智庫也做了個調查,顯示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民進黨的支持度,由選舉結果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六,跌回投票前十天的位置,百分之三十五點六;時代力量的支持度,則由選舉結果的百分之六點一一,升高到百分之十九點四,成為超越國民黨的民意第二大黨。
所以,林濁水指出,儘管民進黨大勝,「這些複雜而劇烈變化的意義,首先是對民進黨放出了強烈的警訊。」而他的結論是:「這些數據都說明了蔡英文大贏的內容並不是那麼扎實穩妥。將來必須在政策的開創力上大幅強化,施政才能順利。 」
我同意他的看法。
面對台灣今天各個領域發展累積到臨界點,而又形成世代價值觀衝突的問題,民進黨身為在野黨,起碼到這次選前, 並沒有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向。
事實上,在許多方面,民進黨和國民黨一樣,也是老舊世代的思維和習慣,站在新一代的對立面。
選前綠黨的共同召集人李根政就說,雖然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並且國、民兩黨在人權和女性議題上有所不同,但是這兩個黨在經濟上都是向財團靠攏的開發主義。
以民進黨新當選總統的蔡英文而言,去年她說台灣勞工放的假太多,被抨擊是向財團靠攏的發言,最後以她在臉書道歉收場。
但蔡英文更值得被檢視的,可能是像國光石化的這種案子。
二○○八年國民黨重新執政,國光石化鬧出很大風波。林飛帆說,是國光石化那一役,讓學生摸索出一種抗爭模式,並持續應用、發展在日後的各種運動裡。但是激發這麼大影響的國光石化案,其實是民進黨執政時期所提出來的。
資深媒體人王健壯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提醒大家「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九位環評委員發表共同聲明,抗議行政院多次放話支持特定開發案,並公然批評環評是經濟發展絆腳石;他們譴責政治凌駕專業,要求行政院立即停止行政干預環評審查機制」,說這是環評審查制度史上首次環委集體抗議事件。他們抗議的焦點,是蘇貞昌內閣,和國光石化在內的三個案子。
而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更是民間抗議的焦點。並且,事隔一年後,有六位環委再度集體抗議行政院,因為蔡英文主持的財經小組在討論國光石化與台鋼案的時候,曾對環評時程表達不滿,認為「非常不合理」,說她難以接受,並給環保署提了許多要求。
所以,六位環委「要求行政院財經小組不要給環保署壓力,也不要介入環評會議,更別為了替財團排除開發障礙,而要求簡化環評程序,限縮環委的審查範疇,甚至把妨礙經濟發展的大帽子扣在環委頭上」。
只是國民黨上台後就全盤接受國光石化案,把原來民間抨擊民進黨政府以及蔡英文的壓力,全部移轉過去,而當時被環委抗議的對象,「搖身一變從被抗議者變成了抗議者,甚至還成為反對這兩項開發案的領導者。」
在那篇文章的結尾,王健壯指出,「綠營當年的那批『開發派』,除了蘇貞昌曾略表歉意外,沒人為自己的昨是今非致歉。」他還特別點名指出「尤其是蔡英文」(王健壯:〈換位子不能換掉了歷史〉)。
民進黨因為在經濟上有著和國民黨同樣都是向財團靠攏的開發主義 ,因此過去不論在中央或地方政黨輪替,都上演過換了位置就換腦袋的戲碼。
中央的例子有湖山水庫。一九九五年國民黨規劃的湖山水庫爭議很大,可民進黨一上台就還是通過興建,期間經環保團體不斷抗爭,還是蓋了。地方的例子更不少。 一一二九, 台中選民支持林佳龍上台,把胡志強淘汰了。但是胡志強要硬推被大家擋下的豐勢快速道路,在林佳龍上台後輪到他要來強推,以「一個案子兩種環評」把工程分成五個標案,引發新的抗爭。
一一二九,桃園選民也支持鄭文燦上台,把吳志揚淘汰了。但是一直在幫航空城居民抗爭的王寶萱跟我說,鄭文燦當選桃園市長後,好處是他辦了預備聽證,今年二、三月又要做行政聽證。但問題是:除此之外,沒有看到任何改變,尤其是徵收範圍還是一樣浮濫。而鄭文燦在選前說要查的弊案,當選後還都不見下文。所以他們要進行下一階段監督。
因此,這次選舉,蔡英文雖然也端出了許多菜,但是這些菜到底是否代表民進黨為台灣提出了什麼新的解方,恐怕還得觀察。去年年底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之後的一份民意調查,可以參考。
那份民意調查是兩岸政策協會公布的。調查發現,二十到二十四歲的首投族群,收看那場電視辯論會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四點六,在各個年齡分層中最高。但是辯論會後,這些首投族對蔡英文的支持度驟降,足足掉了百分之三十七。由此可以覺察,蔡英文所端出來的菜,和年輕世代所期待的可能還有一些差距。
選後,我問林濁水,他認為民進黨和蔡英文提出了什麼新的、開創性的政策。他說沒有。「但蔡英文有穩住民進黨隊伍的功勞。」他說。
回顧這場選舉,有些很有意思的場景。譬如,很多人說 ,因為戰況的過早一面倒,蔡英文這次選舉是躺著選。但蔡英文自己否認,事實也當然不是。她南北奔波。
但是如果用一幅戰爭場面來看的話,蔡英文這位將軍很忙碌,但忙碌的根本不是在出擊。對執政黨一些重要的、爭議性大的政策,她沒有發動在野黨該有的挑戰。她的南北奔波,大部分時間只是不斷地巡視部隊,加強工事,鞏固陣地,再收編一些敵方的鄉紳資源。
因為,事實證明,只要她能守住這些,就會看到對方不斷放火燒自己的糧草軍馬,再不斷把年輕的兵員源源不絕地鞭打著驅趕過來,然後再綁著鉛球自沉海底。
這真是一場奇特的選戰。
有一位網友在我臉書上留言,為民進黨這次的勝利下了另一個註腳:
「 對於民進黨很多的不作為其實很不爽
但是目標還是要先解決國民黨
所以並不是多認同民進黨
只是這是打垮國民黨最快的選擇
看總統跟政黨支持票的落差數量就能理解這個概念」
希望民進黨也能覺察到,他們自己也帶著一些鉛球。過去他們可以辯解那是被對手所拖累。現在對手已經綁著鉛球沉到海底了。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也要和自己的鉛球告別,用新的立場和立法來處理緊迫的課題了。
(本圖文為《網路與書出版》授權刊載,作者: 郝明義 書名:大航海時刻:2016 大選及之後,台灣的事情,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2016 台灣經濟衰退機率逾 5 成,榮獲彭博社頒發「衰退俱樂部」會員證
318 兩周年,如今服貿卻即將「全案表決」通過?請問民進黨你在跟我們開玩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