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j_PO6MGPk[/youtube]
BO 導讀:距離 520 政權交接只剩下 1 個月不到,準部會首長也紛紛出爐。今天蔻蔻早餐請來準經濟部長李世光,邀請他為胞弟李世仁是浩鼎大股東及法人董事代表而受到牽
連來做說明以及談談經濟部要如何拯救台灣低迷的景氣,為年輕人加薪。此外,關於蔡英文承諾的 10 年電費不漲價,李世光表示,基本電費不會漲價,但談時間是不切實際的。以下是專訪逐字稿:
- 家人親戚董事一堆,如何利益迴避?
周:有人說你是合庫金庫的董事長的孩子?是權貴後代?您父親在宋省長時代,做總經理。你弟弟是生技創業公司董事長,可能不知民間疾苦。
李:我是合作金庫董事長的兒子,但我不是權貴後代,我大學時期一個禮拜兼八個家教。因為那時候家裡出現變故,我是先借住我叔叔家裡,我想恐怕比任何人都知道人間疾苦。
周:據說您的父親在您大學時,被控一個貸款案子,而且被羈押?
李:沒錯,三年後完全無罪,完全是子虛烏有。
周:你會不會進到立法院跟立委吵架?
李:應該不會吧,裡面政務官是天子不是嗎?
周:你弟弟李世仁是浩鼎董事、中央研究院科技移轉管理委員會成員,你們溝通了嗎?
李:我其實在這之前,不知道他是浩鼎董事、中央研究院科技移轉管理委員會成員,我弟弟在這方面很有名氣,有人說我是因為他的關係成為經濟部部長,這是子虛烏有的事。中央研究院權益委員會,以前是無給職,現在有一、兩千車馬費,比較像是奉獻,希望有業界進來能提供意見。
周:你 520 就職了,你弟弟被爆出是很多公司的獨立董事,你也是如此。
李:都辭職了。
周:你有幾家獨立董事?哪幾家?
李:三家,亞太電信、醫揚科技、春日。
周:你們家有很多人是獨立董事,以後怎麼迴避利益呢?
李:獨立董事的任務是監督公司正常營運,照顧小股東權益是獨立董事的責任,不是照顧大股東,遇到就必須要利益迴避。很多獨立董事很少錢,當時答應接的原因,是因為要與業界銜接。
周:你弟弟的中央研究院研究發展成果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他有準備要離開嗎?
李:因為我要接經濟部部長,所以他說辭職就辭職,浩鼎董事他也答應辭職。
周:你弟弟有個生技創業公司?
李:他其實是華威國際創投合夥人,他不是 Owner。按照公務人員公司迴避法,他必須迴避,我想這不是問題。
周:你們最近這幾天有吵架嗎?
李:我弟弟沒有生氣,但是他問如果無限上綱的話,我經濟部會養我跟我太太嗎?
周:你為什麼敢接這個位置?宗才怡在 2008 年接了之後,去立法院 48 天就被考倒。
李:經濟部要負責的業務範圍包羅萬象,我們會誠實地面對委員,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會找更詳細資料之後報告。
周:公布任命之後已經兩星期了,會後悔嗎?
李:不會。
- 舊方法無法救經濟,創新轉型才是正道
周:擔任林全以及蔡英文的經濟部部長,最大挑戰是什麼?
李:讓經濟好起來,讓年輕人薪水提高、引進國際人才。
周:讓年輕人從 22k、28k 立刻增加,對此有時間表嗎?
李:沒有訂何時薪資會提升,但有討論怎麼做。要用舊的方法可能不會成功,因為如果成功現在就不是這樣。但不是說要改掉現在的產業,而且要跟產業界討論與年輕人努力。以前 70、80 年代皮箱就可走天下,大家都很吃苦,又說現在年輕人是草莓族。但這是錯的,《一件 T-shirt 的全球經濟之旅》是美國作者寫的,寫的就是農村年輕人到都市做紡織廠女工的故事。這個女工覺得可以在周末出去走走,就是人生一大樂事,這是很棒的女工,但最好的創意工作者是桀驁不馴的人。他雖然不是好工人,但發展新產業需要這種創新的員工。
周:問題是台灣現今投資不振,因為沒有新的投資產業,又受到紅色供應鏈壓制,蘋果概念股又受到影響,增加年輕人薪資要透過國民黨立法建議還是道德勸說?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投資不再,薪資不增?
李:蔡總統的競選政見有討論最低工資法,另外是引進新的國際人才。還有一個問題是,我要投資什麼?內需市場是投資很大的、新的領域,內需投資最重要是綠能驅動產業。我們有跟電子業先進討論,例如太陽能,技術不是問題,他們的技術就是比較低的半導體技術,但過去降低成本都來自大陸的模組。
周:最近新內閣的言論爭議不斷,其中曹啟鴻談到美豬,但有關係的是 TPP,請問您,為了加 TPP,美豬可以抵擋嗎?
李:必須在行政院平台談這件事情。
周:AIT 的梅建華說要用整體貿易來考量,他的意思是?
李:這已經講很久了,我記得馬英九總統參加美商晚會時,美方代表講的一句話就是:Put me on the grill,指的是美方代表有很大壓力。所以經濟實力的交涉本來就是大問題,這需要政府與其他國家一起思考,林全準院長也說跨部會平台要一起考慮。
周:所以為了不要美豬,可以犧牲 TPP?
李:這可以討論。
周:第二是,業界擔心貨貿重於服貿,要如何發展?另外,520 之後面對可能的經濟制裁,要如何是好?或是之後的經濟狀態會變成怎麼樣?
李:我們不知道答案,剛宣布任命兩個禮拜,大家都說得好像我已經是經濟部長一樣,而且我現在參與的分析沒有包括這一塊。
周:其實李世光部長講得很清楚,您們分工分得很清楚,TPP、服貿、貨貿是行政院平台。但我覺得你的業務被萎縮了!
李:我不認為是萎縮,我們思考的是整個結構,經貿與服貿所牽涉到的產業與跨部會的部分是很大的,單獨由經濟部來推不行的。
周:人們對民進黨的刻板印象是反商的,要怎麼推翻這種刻板印象?
李:你可以看到,總統跟院長選的內閣人員是讓產業快速轉型,不是推翻,但思路是可以調整的。
周:很多企業家會擔心民進黨執政,因為民進黨反商情結很重。
李:如果企業家都擔心,今天選票就不會表現這樣。
周:你會拜會誰?雖然你生技業比較熟,但對其他產業會有固定拜會嗎?總覺得國民黨跟他們比較歡愉,你們比較陌生。
李:首先,我沒有跟生技業很熟、也沒有投資,不過郭台銘、許勝雄、林百里、張忠謀這些人我都熟悉。企業我有拜會三個工商團體,他們都跟我說,很擔心五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最近還多了三缺:缺資源、缺資金、缺輔導。我們先拜會六大工商團體,而且一定是先公會、聯合會在業界
周:你們還是跟資本家的溝通比較重要?
李:不是這樣,我們要往前走,例如:核能甚至思考能源配比,環保聯盟很早就需要加入討論。
周:特別是非核家園、核廢料處理、電價問題、替代電力等問題。另外,想問翁啟惠對浩鼎的問題,你覺得生技業對產業有衝擊嗎?
李:現在不大,但浩鼎像是海嘯剛開始的時候,recover(恢復)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 翁啟惠事件確實影響中研院聲譽
周:你是非常優秀的教授,(李:是非常好的教授) 你認為翁啟惠的事件有沒有讓中研院蒙羞?有沒有讓學校蒙羞?他對學術界是不是一個羞恥?
李:我不覺得他是羞恥,他是享譽國際的人,以現在的氛圍他確實影響中研院,但沒有影響台大聲譽。我不是替他做辯護,看整體結構而已。
周:他應不應該在 520 離開?
李:我不做評估。
- 不畏國會立委修理,這叫不知者不懼
周:未來政策討論要跟政務委員討論,你會不會擔心接下來這個「大政務委員」會做太上部長?
李:老實講不是問題,部會首長是執行政策者,所以政策溝通需要他們來。
周:民進黨人很不爽,可能會在國會修理你們,準備好了嗎?
李:沒有人真正準備好面對委員,我也沒有害怕誰,現在叫做不知者不懼。
- 講了 40 年的智慧電錶將要啟動
周:修正電業法的狀態如何?
李:現在電業法有分為行政院版本跟立法院版本。
周:目的是什麼?
李:國際作法是產電、輸配電、售電是分開的。有一個思考是改變台電,或是新的民間產業投資。但輸、配電與產電都是國家基本建設,未來我們要增加產電能力。至於如何銷售,要有自由化,雖然台電會面臨壓力,但他會主力。
周:有計畫嗎?
李:現在有討論與哪個版本,也在與立院委員討論。如果來得及,明年下一次 (明年一月院會) 才會確定,是很久很複雜。首先,內閣沒有執政。
周:在你上任後一年後會完成電業法修正?
李:一年半聽起來遙遙無期,但即使修改法規,相關產業也要早早開始動。我們智慧電錶講了 40 年了,他會是個重要主軸,一開始先從會是從大用戶開始。另外,從配電開始走時,新能源如果加入電網,他的穩定與儲能技術都要算入。
周:現在新能源包含第三燃氣廠…(李:那不是新的,而是能源配比上做出改變。)
- 電費不漲價,但累進計費
周:電價如何保證不漲價?
李:基本電價不會漲,但是不是 10 年不知道,因為這要看國際局勢,所以談時間是不切實際。有些國家收入比我們低,所以要把價格跟人民鎖在一起。前提是,不同用戶會有不同繳費標準。
周:這不是有階級概念嗎?
李:不是,這是用電費越多,收費越多。另外時間電價的公式也要進來 (周:因為有智慧電錶,所以可以算出什麼時候用多少電)。
- 記者聯訪
記:小英有說 10 年不會漲電價,您覺得是不是不切實際?
李:會考慮整體國際趨勢,現在電價公式有緩漲限制,但沒有緩降限制。現在油價降很多,所以是下降 4% 或是 2%,但是上升一次只有 3%。現在經濟部說沒想到電價會漲這麼快,我們跟很多環保團體談過他們也說,不漲電價不符合人民期待。不是電價不漲價問題,而是用公開透明方式,符合現在需要做調整。
記:部長有人說你有雙重國籍?
李:我已經送到 AIT 正在審查中,下禮拜就會 interview(約談、面試) 我了,所以不會有半年後發現我還有美國護照的問題。
記:據說下禮拜會跟鄧振中部長見面,有什麼消息嗎?
李:正式資料,鄧部長會直接交給我們。下禮拜見面是 friendly(友善),我跟歷任部長都很熟悉,未來都需要跟他們 (包括:鄧部長) 請益。
記:中資可以入股嗎?
李:正在分析,有跟院長簡單談到,要如何維持獨立性? 這是經濟部會思考。
記:浩鼎事件確實影響生技產業,您怎麼看?
李:這需要國人一起努力,有些生技產業只能在台灣生產,如果現在都不生產,以後年紀大了,需要這些藥但是沒有怎麼辦?當年博士班畢業時,惠普公司面試我,要我加入超音波影像檢測,當時邀請我的說法是,李博士做我們這行有個好處,就是自己有機會會用到。
(本訪談由 Coco’s Channel 蔻蔻頻道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政策行不行】用科學數據,戳破蔡英文的「10 年開發 500 億度綠色能源」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