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回憶一下你所住的地方或是你的家鄉,十年來有什麼樣的改變?依照產業發展、城鄉經濟的不同,十年的時間可能會讓一個地方的地景、生活型態有大幅的變化。
然而現在,台南市政府將執行一場穿越時空的都市更新,將十年前就封存未動的都市計畫重新啟動,徵收 99 筆私人土地,以及 1.07 公頃台糖農地,將一條目前已 6 米寬的既有道路,拓寬成 24 米寬卻僅長 1.8 公里的極短外環道。
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特別以下面幾張簡單易懂的圖文說明,讓大家了解,台南市目前處理都市計畫的方式,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圖、文 /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

  • 草率過時的都市計畫

西港外環道的構想始於民國 87 年的《變更西港都市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案》,興建依據則是民國 95 年的《變更西港都市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案》。如果依照都市計畫法每三到五年應通盤檢討的規定,到現在,西港都市計畫最少還要再做兩次的通盤檢討。然而台南市政府都發局卻以地方爭取已久為由,刻意迴避都市計畫與外環道規劃早已不合時宜的問題。

  • 一份草率過時的都市計畫與現況會有哪些落差?

首先是人口。從民國 90 年開始,西港人口逐年下降,但計畫書中的人口成長率卻是正值。

其次是交通。在民國 95 年的《變更西港都市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案》中,完全缺乏對於交通現況與需求的量化數據,甚至連「中山路壅塞」之類的質性描述都沒有,僅照抄第三次通盤檢討中的「紓解中山路往麻豆車流」,加上「減少穿越市中心之過境性交通」的空泛之詞。

在民國 105 年台南市政府提出的交通評估報告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於西港交通的預測是零成長。而市道 173(文化路)與鄉道南 40 這兩條可通往麻豆的道路,交通量都遠低於道路容量,顯見現有道路完全足以負荷西港與麻豆之間的交通需求。

人口下降了,實測數據也顯示西港與麻豆間沒有大量的交通需求,但這早已不合時宜的都市計畫仍是興建西港外環道的依據,而公部門依然堅持要興建一條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外環道,何其荒謬!

11947608_1611697259092890_711917023846506056_n

11951233_1611697279092888_7332898289928563447_n

10599428_1611697262426223_3554998679052229329_n
10933723_1611697269092889_266629006667655903_n

  • 過期的食物吃了會烙賽,「過期的都市計畫」呢?

《變更西港都市計畫(第四次通盤檢討)案》
● 製造日期:95 年 4 月 18 日
● 有效期限:民國 100 年
〈都市計畫法〉第 26 條規定:「都市計畫經發布實施後,不得隨時任意變更。但擬定計畫之機關每三年內或五年內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依據發展情況,並參考人民建議作必要之變更。…..(略)….」。

然而,「西港區東側外環道路工程(南段)」依據民國 95 年的《變更西港都市計劃(第四次通盤檢討)案》來規劃,照理說最慢應在民國 100 年時重新通盤檢討,以配合重大建設衝擊影響,並針對實質環境變遷等實際發展需求來重新評估。民國 100 年期限屆滿,若未施行,必須在 100 年時提出「第五次通盤檢討」,對於都市計畫範圍內的人口數據、土地使用、交通流量、環境變遷等資料重新調查與評估,並將計畫年期調整為民國 105 年,經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後方得施行。

然而,本案不僅未在 100 年時重新通盤檢討,甚至在「已經 9 年沒有進行通盤檢討」的狀況下強行徵收土地,且過程粗糙。

試問,過期 9 年的東西……
新鮮嗎?能吃嗎?能用嗎?能做嗎?能信任嗎?

於是我們寫陳情書並收集連署,向台南市都發局陳情。沒想到,都發局公文上的回應竟是:「囿於財政拮据且人力不足,故目前尚無辦理西港區之通盤檢討作業」。

對於以荒謬理由搪塞、閃避自身錯誤的市府,我們無法相信、也無法接受這過期的東西吃了不會烙賽!

我們訴求:
重新通盤檢討!
拒絕浮濫徵收!
守護優良農地!

原文刊載於:反西港外環道不當開闢自救會_【不通知、不參與、不檢討——過時的都市計畫之惡】系列之一,草率過時的都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