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全內閣推出台中市副市長擔任教育部長,而他的師專同學,現任建中校長,徐建國趕忙跳出來友情喊話,希望教育部不要推動高中全面學區免試入學,否則「只會把高中教育辦得越來越像國中、越來越慘」。他指出,如果明星高中扁平化,優秀學生將會流入私立學校,而弱勢學生則因為無力負擔私校學費又缺乏公立菁英學校而被埋沒。
但作家朱宥勳以建中校友的身分與教育的角度切入,直言其實建中最怕的是「如果不給我 pr 99 的學生,就會暴露我們有一堆很混的老師」這個事實。他列舉了很多點來證明建中根本扛不起菁英教育這塊招牌,但我覺得拿我 (們) 的高中生活來說明恐怕更簡單明瞭。
(圖片來源:alberth2,CC Licensed。)
- 明星高中裡根本沒有精英
雖然我不是建中畢業,但師大附中好歹也是台北第二志願,應該也算得上是徐校長口中的「公立精英學校」吧?但是他所說的精英卻是一群會因為搞不懂高一的三角函數而煩惱著暑假會不會需要重修的普通高中生。
是的,我們只是些比較聰明的普通人而已。
真正的精英是那種就算隨便讀兩遍課本都能搞懂內容,還打著呵欠看我們掙扎的人。我高中的時候沒遇過精英,但到了台大之後才知道這種人真的存在。普通的學校課程早就已經無法進入他們的視野,而放眼當時的整間附中,這樣的人恐怕連一班也湊不齊。建中就算是第一志願,但應該也不至於強到整間學校都是這種人吧?
- 就是因為一般老師教不起,所以才叫精英
而既然公立精英高中的存在目的是要讓菁英的才能不被埋沒,考試成績優異就只是基本而已,重點是老師能不能領先學生,激發出他的想像力與潛能。可那是一種因為太聰明所以對高中課本不屑一顧的人喔,只會教普通高中生的老師有辦法應付嗎?
且不說能負責資優教育的老師存不存在,明星高中有多少老師混吃等死?雖然我不敢像朱宥勳那樣直接嗆說附中有一堆很混的老師,但我至少就遇上過一個。高三的時候,我的英文老師就是拿著他的讀本自顧自地念,完全不與學生互動,也不在意我們做什麼 ─ 只要不吵就行了。(算年紀,他應該已經退休了吧) 有這樣的老師,哪間明星高中敢說自己是「精英教育」?不如說是放任學生自生自滅吧。
很多家長會拿讀書風氣之類的理由來支撐明星學校之所以是明星學校。但以附中來說,很多人是高中玩社團玩了兩年,最後開始發憤圖強,靠著一點資質與補習班的幫助,僥倖考上名校。我就是這樣的例子,但也有人回神太晚,課業漏洞太大補不回來,只好去唸私立大學了。
我們能夠有稍微像樣的表現,是因為我們比一般人聰明一點,是我們的家庭能夠負擔補習費,是我們自己願意主動去念書。社會大眾眼中的精英,其實是種幻覺。如果我們是精英的話,那應該會是電影《功夫》裡老乞丐說的「萬中選一的練武奇才」;如果我們是精英的話,想必應該能像斷水流大師兄一樣霸氣地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可惜的是,我們不是精英,而精英學校根本不存在。
延伸閱讀:
偷寫過高中生的國文考卷,我才理解——原來台灣教育已成為滿足教育者的虛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