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街頭又驚傳隨機殺人案,隨即網路輿論也開始沸騰,多數鄉民開始把矛頭指向廢死聯盟還有他的支持者。嗯,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就跟某位好友討 (ㄅㄧˇ) 論 (ㄓㄢˋ) 到半夜兩點,發覺支持死刑的人指責我們的理由都差不多,想想就來寫個簡易的 FAQ,以後大家要戰的話可以複製貼上,這樣比較省力。
- 一、就是因為你們主張廢死,所以他們才敢這樣公然殺人
嗯,台灣現在還存在死刑,在去年的女童割喉案之後,法務部隨即就槍決了 6 個人。我想我們雖然主張廢死,但政府並沒有同意我們的主張,既然如此,我們又需要負上什麼樣的政治責任?
- 二、那些廢死國家犯罪率比我們還要高欸,所以死刑可以威嚇那些潛在的殺人犯不敢犯罪啊
事實是,即便我們槍決了 6 個人,但悲劇還是發生了。更根本的問題是,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證實死刑的嚇阻力確實有用 (或無用),所以關於死刑嚇阻力的主張都是無效的。
經過刑事學專家的廣泛研究,顯示死刑的存在無法嚇阻犯罪發生。
眾多實務案例也證明,廢除死刑或停止執行死刑不會導致暴力犯罪比率增 加。台灣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實例:在沒有執行死刑的四年中(2006 年至 2009 年),犯罪率下降,尤其是暴力犯罪比率從 2005 年的 62(件/10 萬人),降到 2009 年的 29.3(件/10 萬人)。這項事實說明了停止執行死刑不會導致犯罪率上升。
還有許多統計資料可以證明死刑並非有效的嚇阻手段。以美國為例, 在 2010 年,廢除死刑各州的謀殺犯罪率為 4.01(件/10 萬人),而保留死刑各州的謀殺犯罪率為 5.0(件/10 萬人),且在過去三十年間,趨勢一直如此。 即便如此,聲稱廢除死刑就能降低謀殺/犯罪率也並不恰當。然而至少應該承認,並無任何統計證據顯示死刑足以嚇阻殺人或其他犯罪。(資料來源:歐洲經貿辦事處。)
- 三、湯姆熊殺人案兇手主張反正殺幾個人也不會死,讓他這樣想還不是你們廢死害的?
但是鄭捷因為不敢自殺所以殺人求死,我可以說是你們支持死刑害的嗎?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這樣彼此指責了,坐下來好好討論出共識可以嗎?真正會讓這些人殺人的原因應該是我們的社會出現問題了吧。
- 四、我同意解決問題要從教育做起,但這些人渣已經沒有教化的可能啦,社會的腫瘤就該要割除
死刑的確是將殺人犯永久隔離於社會的方式,但無期徒刑也是。如果擔心假釋出獄再犯的話,我們也可以提出不可假釋這類的修法配套。而且不是每個殺人犯都真的殺人。再怎麼公正的司法也永遠存在冤獄,唯有廢除死刑一切的錯誤才有糾正的可能。鄭性澤很幸運能夠有機會平反,但江國慶卻等不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 五、我不想把我的稅金拿去養這些殺人犯
你真的以為受刑人在監獄裡就是關在小房間裏頭無所事事嗎?實際上受刑人在監獄裡也是有工作的,雖然無法足以養活自己而需要家人接濟,但絕不是像大眾所想像的「吃免錢飯」。即便現在還無法做到,但從終極目標而言,讓受刑人自給自足是我們一直在推動的事情。
- 六、只要我們社會結構改善了,死刑不就是個存而不廢的裝飾品?
在人權議題之外,廢除死刑最重要的是防止國家濫權。當政府開始失控,死刑就成為他們排除異己的手段。白色恐怖與德國納粹都是在民主政體下,政府對人民權利的最嚴重侵犯。這些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而隨時有重新上演的可能。
死刑存而不廢,就是它隨時可能有用上的一天。今天我們可以立法對隨機殺人犯處以死刑,未來我們就可以立法用其他的名目執行槍決。如果我們從根本上杜絕死刑,就算白色恐怖與納粹再度上演,至少一切就都還有挽救的空間。
- 七、你們打著人權大愛的旗幟,大家就不犯罪殺人了嗎?啊不就好棒棒?
麻煩請把上面的回答重看一遍。我們從未主張廢死可以預防或減低殺人犯罪,而是過去我們一直讓死刑用一顆子彈將社會問題給遮掩過去,所以我們主張廢死,讓問題從源頭解決。這幾年來,我們發生了數起隨機殺人案,也槍決了幾個死囚,但我們有真的去面對與處理造成隨機殺人的原因嗎?
沒有
因為我們都以為把這些「社會的垃圾」排除就沒事了,但一次次的慘案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這樣子發展的。我們不能再拿死刑犯當祭品,以為把他殺了就天下太平一切了結。死刑犯的死不是結束,只是新的一樁案件正等著重新開始。
- 八、你們都在說風涼話啦,被殺的又不是你家人
照邏輯來推演,我們都是路人而不是案件當事人。如果我們是在說風涼話,那你們就是在「人家吃麵,你在喊燙」的典型,誰也沒資格插嘴。用同一句話奉還回去,被殺的也不是你家人,你有什麼立場在旁邊喊死刑?
但今天死刑是一個國家如何展現它的合法暴力的公共議題,任何人都有發表意見的空間,這與我們有沒有家人被殺無關。你可以主張死刑要維持下去,甚至是加強其他刑罰的規範,但我們也可以有主張廢死的空間。這是言論自由的基礎,也是多元社會的展現。
- 九、你們為什麼都在放縱那些犯人,有想過被害者家屬的心情嗎?
廢死的主張並不是讓殺人犯逃脫法律的制裁,而是在於維護基本人權與防止政府濫權,對加害者該有的懲戒也不會少。我們並不是主張加害人有權殺人或是被害者就是該死,但悲劇已經發生了,再多殺一個人也於事無補。的確,被害者家屬多半主張復仇式正義,但實際上復仇並不能完全撫平傷痛,他們真的需要的還是訴訟協助、心理支持輔導與必要之經濟補償等等的支援。
而且,並非所有的被害者家屬都主張死刑,那你們又有想過他們的心情嗎?
(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不論有沒有死刑我們都想解決隨機殺人,為什麼還浪費時間對立?兇手可正看著我們竊笑著
只要求執行死刑,不願面對「執法之外」的事──醒醒吧台灣人,你就是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