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 年,鄭性澤跟著大哥羅武雄去 KTV「」跑路費,卻因此讓他接下來的人生不斷在生死之間掙扎著。羅武雄因為要錢不成,怒而在 KTV 內開槍,嚇得媽媽桑趕快報警。警方循線而來,與羅武雄發生衝突。在一陣激烈的駁火之後,羅武雄中彈身亡,而一名攻堅的警員蘇憲丕也不幸殉職。

死了一名警察可是件大事!於是在警方「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鄭性澤自白承認自己開槍殺害員警。問題是,案發當時鄭性澤所持有的槍械根本沒有擊發過,而真正的兇槍上頭也沒有他的指紋。至於彈殼位置與彈孔所顯示的子彈來向等證據都指向死去的羅武雄才是殺警元凶。

所以這與現場狀況不符的自白是怎麼一回事?在鄭性澤的偵訊錄影畫面中,可以看見他的左眼浮腫,而在他送入看守所羈押的時候也多了原先沒有的傷勢。這中間雖然像國防布一樣沒有畫面,但可以想像鄭性澤肯定是屈打成招。但也就因為這份自白,法院判處鄭性澤死刑。

2014 年 3 月,監察院李復甸委員提出調查報告,指出鄭性澤當時遭到刑求與疲勞性審問、警方並未進行完整現場蒐證,以及法院依以判定死刑的推理過程與客觀事證不符等疑點。就在日前 (3/22),台中高分檢接受台大醫學院最新的鑑定報告,以「發現新證據與新事實」為由,認為鄭性澤應判處無罪,為他提出再審之訴,創下台灣首例檢察官為死刑確定案件聲請再審的紀錄。

歷經 14 年與 7 次的判決,鄭性澤終於得到一線平反的希望,但其他冤獄就未必這麼幸運了。涉嫌殺害女童的江國慶就沒有等到真凶出面坦白,年僅 21 歲就遭槍決。在我們一頭熱地對殺人犯大喊死刑的時候,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鄭性澤吧。

  • 就算案件證據確鑿,但死刑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台灣 5 年來已經處死了 31 人,但隨機殺人案的頻率卻越來越高

2009 黃富康隨機殺人事件

2012 湯姆熊殺童案

2014 鄭捷事件

2015 台北市文化國小殺人案

2015 捷運隨機砍人事件

2016 內湖女童事件

這證明了死刑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解決「我們認為」有問題的人,讓大家覺得眼不見為淨,卻不願意回頭看看這個社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家高呼死刑表面上是為了正義,事實上卻是為了平息心中的恐慌,急著像是排毒一樣將「社會的不良產物」給剔除出去,好讓自己覺得還生活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

用死刑來掩蓋一切的問題,遮住雙眼自以為活在充滿和諧的環境,這就是我們台灣人生活的假象。

(圖片來源: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

延伸閱讀:

今天先不談廢死,台灣法官到底什麼情況下會判一個人死刑

政府在廢死與死刑間扭捏,只會讓人對司法更不信賴

為何「廢死」喊了這麼多年,多數台灣人依舊不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