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俋是民進黨在嘉義市的立法委員,今年 50 歲的他,已經在立法院內扮演過五種角色,國會記者、國會助理、人事行政局的國會聯絡人、來備詢的銓敘部政務次長、到 2012 年當選立法委員並在這次選舉順利連任。
不像同黨立委段宜康或陳其邁等人經常在主流媒體上曝光,李俊俋較為低調,但他是民進黨團內在法律與政治領域的重要角色。本次選舉後段聚焦的「國會改革」議題,由時代力量大力主打、到後來國民黨的立法院長王金平也加入,最後民進黨也由黨團總召柯建銘率領同黨立委,在投票日前一週時,正式提出民進黨的國會改革主張。
李俊俋從上屆到這屆,都擔任民進黨團「國會改革小組」的召集人,他說,這屆的國會改革小組共有 40 幾位立委加入,「但上一屆才 10 幾個人」,民進黨預計在三月底提出這屆的「黨版」國會改革草案。
從上一屆 8 個會期到這屆的第 1 個會期,李俊俋都選擇待在「內政委員會」,他說他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專業,並就「國會改革」、「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與「地方制度法」三大議題侃侃而談。
針對這三件事,李俊俋除了指出制度應如何修正,也舉出過去的實務經驗,例如立法院要查兩年前警察在行政院毆打群眾,但因為沒有國會調查權,而遲遲沒有結果;或是當年國民黨政府提出的直轄市升格議題,其實沒有專業考量,只是政治考量。
- 318 之後,國會改革終於成為熱門議題
父親是扁政府時代的「國師」、台大法律系教授李鴻禧,同樣是法政背景的李俊俋感嘆到,「國會改革本來只有少數人在注意,大家都認為這議題很無聊」,但在 318 運動後,社會發現國會這個代議機關需要被改革。
這我當然贊同,但是在第八屆中,我提了跟國會改革有關的 11 個案子,當時國民黨只要看到我的名字就被擋掉,完全沒有被討論過。
李俊俋先解釋到,民進黨團的運作方式,每位立委都能針對各項議題發表意見、甚至提案,像是新聞上常看到的「立委尤美女認為…… 立委鄭麗君表示…….」,但遇上重大議題時,黨認為有必要形成共同的主張、也就是「黨版」提案時,就會組成一個小組,例如「兩岸小組」以及「國會改革小組」。
關於這個小組的具體運作方式,李俊俋解釋,從開議到三月底提出黨版草案之前,共開五次會議,再加上一次公聽會,開會日期都訂在禮拜五,原因是立法院每週二和五開「院會」,而且「五、二,一次會」(按:即本週五和下週二的院會,算是同一場會議,只是分兩天開),立委都會在會議的第一天,也就是禮拜五來簽到,黨團通常在週五會「甲級動員」,所以週五通常是所有立委都出現在立法院的日子,因此黨團會議也訂在禮拜五。
本次國會改革的草案內容,分為「不涉及修法、涉及修法、涉及修憲」等三個層次,李俊俋說,目前較有共識的部分是「不必涉及修法」的閉路電視、國會頻道等等,「這需要配合院長和副院長」。至於涉及修法的議事規則,例如《立法院組織法》和《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他則說還需要討論,並以「程序委員會」為例,同黨立委趙天麟認為應該廢除,但李俊俋個人則反對廢除。
最重要也是門檻最高、涉及修憲的問題,李俊俋認為是國會調查權與聽證權,「我們的立法院是缺了牙的老虎,沒有這兩個權力,怎麼監督行政部門?」他以兩年前的太陽花運動為例。
警察在行政院打學生,我們為這件事組成一個「調閱小組」,但因為現在立法院只有「調閱小組」、沒有「調查權」,我們就只能看,所以當我們要求警政署拿出資料,他就不給你,那你怎麼辦?
他拿來 10 個資料夾,分別都只有 1 頁 A4 的紙,告訴你沒事、沒事。那這要怎麼調查?這就是因為調查權不在國會手上。
除了上述問題,這個曾經在立法院待過五種位置的立委,也直接指出立法現場的運作依然有許多問題,「像現在質詢都在早上,因為早上媒體在,可是下午真正討論法案時大家都走光了。」
李俊俋說,他也曾經想過很多辦法,例如在委員會規定每個立委的固定座位,並在會議室外設置「出席燈號」,這將對立法委員形成很大的壓力,「所以有人就不同意。」同樣也是區域立委,李俊俋一方面希望其他立委能夠花更多時間在院內,但也理解「每個人有他的需求,要跑選區。」
雖然我也是選區選出來的,但我是靠專業取勝,所以我寧可花多一點時間在立法院討論法案,但有的委員擺明就是地方型的,「我通通配合你黨團,我就是要跑選區!」
- 除了擔任「國會改革小組」召集人,李俊俋也是民進黨版「總統交接條例」的起草人
這個會期被民進黨認為是優先法案的,除了國會改革,還有從開議時就掀起激烈辯論的「總統職務交接條例」。目前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中審查的民進黨版「總統職務交接條例」,同樣也是由李俊俋在上一屆任內起草的。
台灣民主走到這裡,政黨輪替已經變成常態,但總統交接並沒有法制化,這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各國對總統交接的規定,都採取低度規範,最重要還是國家體制是什麼,我們不適宜沒有法律規範。
李俊俋分別舉出前兩次(2000 年與 2008 年)政黨輪替時交接的經驗。
2000 年,李俊俋和林錦昌負責陳水扁的就職演說,向外交部尋求協助翻譯成各種語言版本。
但當時外交部禮賓司長看到我們兩個,就一直問,「你們長官在哪裡?叫你們長官來談!」但我們沒有長官,我們兩個就是代表,他們就非常官僚。當時沒有法律依據,他們就根本不甩你。
2008 年,李俊俋則說「是碰到完全相反的情形」。
選完之後,馬英九的幕僚七早八早就到總統府內說,「這間辦公室是我的」、「那間辦公室是我的」,沒有該有的尊重,也沒提到什麼該交接,只在那邊看辦公室。
關於這部交接條例,李俊俋特別強調兩件事情:即將卸任的總統如何推動重大政策,以及人事調動的權力。
李俊俋解釋,臺灣目前從新總統當選到正式就職之間的空窗期太長,「而大家又很擔心現任總統暴衝,跑去跟中國簽什麼。」
或者不要說兩岸,如果他跑去跟紐西蘭簽「台紐十年合作計畫」,這樣可不可以?未來十年的合作計畫,為什麼是由一個已經要卸任的總統決定?
之前的討論中,有一種批評是這個條例中「重大政策的認定方式」,高度限縮了行政權力,李俊俋則回應,「例如馬政府要推動准許中資來投資 IC 產業,這本來就屬於重大爭議,而且也沒經過國會同意。」
「重大」的標準,就是由國會判斷,例如最近的公校合併,國會已經有表達意見,認為應該暫緩,那這就是限縮的範圍。
除了重大政策的爭議之外,李俊俋也提到,馬政府在即將卸任的這半年內,「運用各種方式在做異常的人事調動」,將造成新政府人事調動的的困難。
最離譜的,是把有公務員資格的政務次長(14 職等)調下來,去佔行政院內需要公務員資格的大缺、顧問缺(13 職等),再從行政院顧問借調回他的部會繼續辦事,這樣他就是佔一個缺。
如果新政府上來之後,要把他這個缺拿掉,要做人事調動,就必須找個同職等的缺給他。
李俊俋補充解釋,目前雖有《公務人員任用法》規定「民選首長在卸任前一個月」不能做哪些事,例如人事更動,「但這裏的民選首長只有指縣市首長,不包括總統,所以才要推這個交接條例。」
然而,關於總統職務交接的爭議,一切的根源其實還是在於「憲政空窗期過長」,李俊俋則用一種「哈哈,我就知道你要問這題」、略帶自信的口氣回答:
「立委 2 月 1 日就職」在憲法與相關法律中規定得很清楚,但憲法沒有規定「總統 5 月 20 日就職」,這只是慣例。但這就造成今年 1 月 16 日投票、5 月 20 日就職,憲政空窗期太長。
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是修改《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將內容改成「總統副總統於當選人公告後的兩個月內交接,交接方式依照交接條例」。
所以小英即將上任的這一屆,會是過渡期間,未來在一月投票後,新舊任總統就會在 3 月 20 日交接,這樣就能解決憲政空窗期太久的問題。
- 台灣三都變六都:沒有國土規劃,只有國民黨的選舉考量
負責主導民進黨的國會改革與修憲議題,起草《總統職務交接條例》,李俊俋清楚理解自己的專業所在,以及在黨內扮演的角色,他從 2012 年選上立委後,上屆 8 個會期以及本屆第 1 會期,都選擇待在「內政委員會」。
談到內政委員會,李俊俋說明,除了中央的政府組織,《地方制度法》也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地方政府沒有錢也沒有權」,而地方制度法最重要的精神,「是如何讓地方政府可以充分實施自治。」
李俊俋先從理論角度解釋國土規劃的邏輯應當如何,再對照目前台灣行政區劃分的方式,並批評「我們政府是顛倒做」、直轄市升格的問題變成「政治問題」。
首先,李俊俋提及地方政府「沒有錢」的問題,涉及《財政收支劃分法》,而「人員」的問題,則在於直轄市的公務人員例如局處首長的職等,都比一般縣市高很多,「大家當然都搶著要升格,這個問題就很大。」後來也造就小小的台灣,卻有六個直轄市的局面。
一個國家要發展,最重要的是國土規劃,例如山區到哪裡、海線到哪裡、有沒有海埔新生地的問題。
再來才是區域重劃,像「雲嘉嘉」這種生活型態類似的區域,或是「北北基」這個政治重鎮,或桃竹苗等等。
最後,才是行政區域重劃,例如過去討論的高雄縣市合併。
圖片來源:華視
李俊俋接著解釋,當時國民黨一方面本末倒置,直接處理「行政區域重劃」和直轄市升格的問題,而且處理過程又充滿政治考量。
原本過去都是講三都,就是台北、台中、高雄,那為什麼忽然變六都?
因為當時國民黨認為他們在台北、新北、桃園都會贏,所以就三個都升格,怕你民進黨吵,就多給你一個台南,但其實台南縣市人口加起來也沒超過 200 萬人,不符合本來的規定。
- 改善經濟沒這麼快,民進黨先做「看得到的改革」
首次在國會過半並且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承擔了極高的民意期待,李俊俋清楚認知到這件事,「民進黨要做的就是拿出好的法案,讓民眾感受到,但老實講,這難度蠻高的,經濟這種東西哪可能這麼快?」
因次,李俊俋也直接說明,民進黨採取的策略是,先做大家看得到的事情,例如國會改革和處理黨產,他說這種跟民間的互動方式也的確有效,「在黨產的事情上,我的臉書上就會有留言說,你們跟他們討論這麼多幹嘛?全部收回來就好了啊!」
這是民眾的期待,但實際的處理程序必須很嚴謹。不過,當你開始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民眾就不會再罵了。然後,產業的、經濟的,才會慢慢的出來,因為這需要花功夫。
李俊俋最後說,未來你會感覺到,民進黨一直在做大家期待的改革動作,因為我們必須對民眾有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