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居高不下,讓無殼蝸牛到處爬,再加上小年夜的地震引爆土壤液化與房屋老化的問題,使得都市更新與興建社會住宅成為必然而急迫的趨勢。蔡英文在 3/20 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由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公辦都更將是必然趨勢,並且將會以雙北做為示範區。
依據聯合報報導,台灣屋齡超過 30 年的房子有 350 萬戶,也因為房子老,所以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到無障礙空間、消防安全與老人友善空間等議題。要是推動都更,可產生 10 兆以上的重建規模與每年 5000 億的產值。
而不用蔡英文說,早在 2014 年選舉時,柯文哲就提出「4 年 2 萬戶,8 年 5 萬戶」的只租不賣公共住宅政見,上任後提出「1357」計畫,也就是 1 年內中繼宅動工,整合居民意願,第 3 年中繼宅完工民眾進駐,5 年後都更基地改建,7 年內居民搬回都更新宅,原有的中繼宅轉型成公共宅,但這計畫最終似乎沒有下文。可能是沒錢難辦事吧,到了去年年中,北市府編列超過 67 億的公共住宅預算,佔 105 年優先施政項目的 26%。
現在錢是已經到位了,但凡事但求效率的柯文哲可是等不及要開始推動都更拿到地皮。根據風傳媒報導,由於公共住宅的基地需要靠都更來取得,但私辦都更效率不彰,容易因為住戶之間意見不一而中止,因此北市府擬定了《台北市公辦都更實施辦法》,將適時以公權力介入協調。都發局長林洲民還讚說,這是諾貝爾級的發明。(上一個被這麼說的政策是無薪假,你確定這算稱讚?)
- 快不一定就是好,急著都更只會造成更多大埔案
除了「快」之外,柯文哲做事就沒有別的方法了嗎?從過去一年柯文哲蠻幹的性格來看,公權力的粗暴介入只會造成意見沒被反映的民眾的悲劇。苗栗大埔拆遷事件造成兩人自殺,而士林文林苑事件則是受災戶在訴訟壓力下不得不和解。目前台北市府已有《公辦都更條例》可以施行,但新推的《台北市公辦都更實施辦法》不僅在法規上極度傾向開發商,強拆條例的復活更可能讓過去郝市府的「台北好好拆」夢魘再度上演。
同樣地,蔡英文想要讓政府主導都更當然沒有問題,但會不會將成為下一隻壓迫民眾的黑手?
(首圖來源:風傳媒。)
延伸閱讀:
是釘子戶還是真受委屈?柯 P 要推「強拆條款」解決永春都更案,有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