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3/20) 總統馬英九參加「中華青年交流協會」成立 20 週年慶祝大會時再度為陸生請命,希望陸生能夠得到健保的保障。他表示台灣應該要像個文明國家不要在這種地方小氣。這些話聽起來似曾相似,因為在今年 1 月底的「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中,馬英九就已經講過同樣的話。(不知道是不是幕僚直接把演講稿複製貼上就是了。)

馬英九話說出口就是把民眾扣上一頂「不文明又小氣」的大帽子,但我們對外籍生並不是這樣的態度,為什麼偏偏針對中國人呢?

  • 瀕臨破產的健保與蝗蟲般的中國人

健保喊著要破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能維持下去很大一部分是靠著醫護人員的血汗在支撐。未來若是 DRG 制度上路的話,雖然省下了銀子,卻犧牲了醫療品質。這些題外話暫且放一邊,單就開放陸生加入健保來看,這等於為中國人打開了後門,然後讓他們像蝗蟲過境一樣消耗我們的醫療資源。

馬英九說,「讓陸生投保是台灣人賺到」,這句話理論上是對的。因為保險的精神就是將發生意外的開銷分攤給參與者,而年輕人生病機率比較低,所以繳交保險費等於是補貼給其他容易生病的族群。不過馬英九根本沒想到他的祖國同胞們根本就不是會好好遵守規矩的人,然後這樣做會害到多少人,反正他只要向中國不斷輸出善意就好。

想想當初香港就是因為開放了中國孕婦在港生產,結果換來的就是本地人連基本的醫療資源都無法使用。在目前的制度下,只要中國人成為了陸生,就可以享用我們 CP 值破表的健保資源。接下來可以預期我們會看到一堆像是黃安一樣的病患不遠千里來到台灣看病。到時候醫了一個黃安還有千千萬萬個黃安在掛號排隊。(崩潰)

  • 陸生也是外籍生啊,為什麼外籍生能納入健保,但陸生不能?

撇開中國人貪小便宜沒節操的民族性不談,為什麼陸生無法納入健保?畢竟照邏輯來說,陸生就應該是外籍生。

就是因為我們政府沒膽喊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但也不可能乖乖被統一,所以我們有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項法律。只要這項法律存在的一天,中國人的身分就處在既不是外國人也不是台灣人的尷尬地位,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在外籍生與僑生以外劃分出陸生這個有點多餘的族群。

也因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範,中國人在台灣只能停留而不能「居留」。就因為這一字之差,所以陸生無法納入健保裏頭。因此,陸生納保的爭議回過頭來還是在於中國對台灣主權的打壓所造成的。

  • 如果你把陸生當人看,那他們就應該納入健保

所謂的人權,就是只要你是個人,就應該保有的權利。聽起來很廢話,但重點是你必須要把一個人身上的國籍、性別、宗教等等標籤通通撕去不看。中國雖然有成千上萬的飛彈對準台灣,但面對一個中國人,他還是應該享有他的普世人權,而台灣人對中國的敵視也不能剝奪這項權利。

如果說外籍生基於人權可以加入健保,陸生當然也可以。當然,我們可以討論如何設計外籍生與本國人之間在費用上的差異以及其他配套措施 (如防醫療蝗蟲),但絕不是膝反射式地將陸生排除在健保之外。甚至應該說,我們做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更應該展現對等的姿態,從人權的角度來將陸生納入健保

(首圖來源: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當全民健保變成全球健保,破產也只是剛好而已

一位醫師的憤怒告白:台灣健保把醫療作得太廉價,不改革還會有千千萬萬個黃安

台灣健保改革:保險 / 福利之爭不是重點,關鍵是收支不平衡、第一線醫護人員成血汗勞工

一個陸生的沉痛心聲:你們的健保很好,但我們從未向你們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