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99052788

西元 2011 年 3 月 11 日當天午後正是準備迎接美好週末的星期五,然而卻誰也沒想到,日本東北地區有上萬人的生命就在 14 時 46 分戛然而止。震央於宮城縣外海三陸沖的東日本大震災成為日本觀測史上最大規模的地震,其不僅造成許多無辜的罹難者,也成為更多的生還者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

根據日本警察廳的統計,東日本大震災至今罹難者達一萬五千多名,失蹤人數兩千五百多名,並造成六千多人受傷,另外根據復興廳的調查,因避難生活導致健康惡化或身心過勞等間接原因而過世的震災關聯死,也達三千多名。另一方面,建築物全毀達十二萬多戶,半毀則高達二十七萬多戶。

震災復興方針

東日本大震災迄今已過五年,而這五年來隨著東北的重建復興,日本內外也都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政府當初規劃災後重建以十年為期,並劃五年為一段落,前五年為集中復興期,專注於支援災民生活與恢復基礎設施。

2016 年 3 月之後即進入復興創生期,開始重視災區自力更生與發揮地方特色,最後至 2020 年迎接東京奧運結束後,於 2021 年 3 月正式解散復興廳。時值如此關鍵時刻,各大媒體也紛紛開始檢視這五年來東北的變化,以下將介紹震災復興的主要課題與現狀。

一、受災者照護與支援

災後避難人數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避難者指的是待在避難所如學校或活動中心等地,也包含住在公民營住宅、醫院或寄居於親戚與朋友家的受災戶。目前全體人數約 19 萬,震災後第三年待在避難所的災民正式歸零。

 避難者的人數推移(圖片來源:原文)

避難者的人數推移(圖片來源:原文

避難者主要還是來自東北受災最嚴重的福島、宮城及岩手三縣,首當其衝的福島與宮城各佔將近總人數的三成,其中福島縣又因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問題,使得其不僅避難者多達六萬多名,縣外避難者更強於其它縣市十倍之多,間接導致福島縣如今人口外移嚴重惡化。

值得一提的是,突如其來的災難容易帶給災民心靈上巨大的創傷壓力,許多頓失親人無依無靠的災民更是高危險群。根據統計,受災三縣每年孤獨死的人數持續攀升,五年合計已達 190 人,盡管政府有著災民社區互助的機制,但隨著地區重建進度告一段落與政府人員的退去,將更難預防孤獨死的發生。

 避難者縣市分布(圖片來源:原文)

避難者縣市分布(圖片來源:原文

1995 年阪神淡路大地震後,孤獨死的人數在五年間也達 233 人,因此安倍首相才在日前談及接下來的復興工作,首重災區心靈上的復元,但也許此時已有些亡羊補牢。

二、災區城鎮再造

城鎮再造主要專注於住宅再建與基礎設施兩大重點。住宅再建共包含負責災害公營住宅建設、住宅高台移轉、土地規劃整理、沿岸漁業聚落防災機能強化等項目,日本政府自 2013 年開始進行土地徵收、地質調查並著手興建公營住宅,除此之外也支援登記手續或住宅租金,以加速民間住宅再建。

目前當初計劃實施住宅再建的 55 個市町村中,除了災害甚為嚴重如南三陸町、陸前高田市、氣仙沼市、石卷市、女川町等,至 2015 年末已完成 37 個市町村的住宅再建,也是災民可正式撤離避難所的主因。

基礎建設方面,在眾多如海岸及河川管理、防災林再生、水道及下水道復舊、農地與漁港再建等項目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交通網 JR 常磐線的通車計劃。連結東京都上野與宮城縣仙台的 JR 常磐線是東日本的重要幹道,震災發生後位於茨城縣、福島縣及宮城縣的路段受損嚴重,多處車站遭海嘯沖毀,其中福島縣內的浪江至富岡之間更位於福島第一核電廠歸還困難區域,使得通車困難重重。

 災後百廢待興,許多基礎建設和民生建生都等待重建(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災後百廢待興,許多基礎建設和民生建生都等待重建(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目前除了距離輻射汙染區較遠的龍田至廣野通車外,其它地區預計尚需兩三年完成內陸遷移後才能通車,而輻射汙染嚴重的浪江至富岡之間則需視輻射除染進度與狀況再做評估。

三、產業勞動力再生

東北受災三縣的產業主要集中於礦工業、水產業、農業及觀光業。根據調查,在政府補助金的支援下,礦工業營收已趨於恢復至震災前水準。水產業的漁獲量雖然已恢復八成,但因販售通路再建的問題,使得水產加工業的營收佔比低落,另一方面,隨著水產業的恢復,水產加工設施的高度衛生管理也成為一大課題。

在農業方面,經過整地或避難區域用地歸還,可重新經營的農地約佔震災前面積的七成,然而面對耕作面積的減少,目前只能積極尋求研發及導入新一代農業的先端技術,一方面降低栽作成本,一方面也升高產值。

在觀光業上,儘管日本政府近年來從 NHK 晨間劇《小海女(あまちゃん)》到大河劇《八重之櫻(八重の桜)》都力推東北觀光,但以觀光客的增減來看,與震災前相比,五年卻成長不足 5%。

 觀光客成長比(圖片來源:原文)

觀光客成長比(圖片來源:原文

目前在產業勞動力再生的議題上,最嚴峻的問題依然是人口流失。根據民調顯示,宮城縣氣仙沼市於縣外避難的居民高達 73% 的人沒有意願回到故鄉,儘管許多受訪者表示希望回去,但基於現實的考量而作罷,當中原因包含已在縣外就職、對醫療照護不安、無法保證收入、生活不方便等。這些問題都使得產業員工不足而難以運作。

四、福島縣的現狀

福島縣受到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問題,其周邊依年平均輻射量(毫西弗,mSv)被劃分為低於 20 毫西弗的避難指示解除準備區、可能超過 20 毫西弗但每年逐漸下降的居住限制區、以及超過 20 毫西弗但每年似乎無下降趨勢的歸還困難區。目前這三區的避難人數佔福島縣全體的避難人數將近七成。

在輻射除染上,日本政府劃定 11 個市町村為除染特別地區,除了歸還困難區域如浪江町及雙葉町等持續進行作業,目前已有 4 個市町村及部份地區已完成除染作業,並解除避難指示。其它福島縣內也實施一般除染作業的 36 個市町村中,公共設施及農牧地除染進度也達八成以上。

針對除染產生的輻射土壤及廢棄物,環境省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周圍的部份地區劃為中間儲藏設施預定地,根據環境省的評估資料,這些土染及廢棄物在物理衰減效果下,經過 30 年後輻射濃度將降低至四成,而這 30 年間必須在技術上與政治上達成縣外最終處置方式,此將成為日本政府未來的一大課題。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 5 年前被海嘯灌爆冷卻系統,導致爐心熔毀,迄今輻射高到連機器人都無法靠近。(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 5 年前被海嘯灌爆冷卻系統,導致爐心熔毀,迄今輻射高到連機器人都無法靠近。(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展望未來

2016 年 3 月是東日本大震災五週年,也是整個震災復興計劃方針的轉換期,至今前五年的基礎復舊大致上完成,而隨著接下來的五年開始進入災區發展時期,面對災民自力更生、人口持續流失影響產業動能、以及福島第一核電廠輻射外洩等問題接踵而來,每個議題又環環相扣,若處理不當恐怕連帶前五年的努力也一起摧毀。

(本文、標題由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提供,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三立新聞網


延伸閱讀:

台南震災背後的大問題──居住在地震帶的我們,都應該了解什麼是「土壤液化」

不尊重自然的「防災型都更」會是面對地震的解藥?重點在防災,不在都更!

日本教授的避難 3 要點,讓這群孩子在 311 地震中全數生還… 而我們的防災教育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