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u

農曆年後,立法院在 2 月 19 日正式開議,在全院共有 113 席的立法院中,時代力量雖然只有 5 席,卻拿下更高比例的媒體版面,並在《總統職權交接條例》、國會改革等議題上,與國會最大黨民進黨進行「議題競爭」。

除了知名度最高的黨主席黃國昌,目前時代力量的立院黨團幹部分別是總召徐永明、幹事長林昶佐與書記長洪慈庸。五位時代力量立法委員在本會期將進入社會福利與衛生環境委員會(洪慈庸)、教育文化委員會(高璐以用)、外交國防委員會(林昶佐)、財政委員會(黃國昌)以及經濟委員會(徐永明)。

在開議前,徐永明就因為提出「立法院開議日期提前至 2/16 」的主張而遭致批評,但在協商後,原本由立法院議事處草擬的開議日期 2/23,因此提前至 2/19,民進黨原訂在 2/18、2/19 舉辦的「立委共識營」,也因此提前至 2/17、2/18。

另一件與民進黨主張明顯不合拍的,則是從選舉期間吵到現在的黨團協商一事,徐永明因為堅持開放政黨協商,而在第一次進行協商時就顯得尷尬。

許多近年才剛開始關心政治的年輕公民,跟著時代力量的眼睛,一起進到立法院,觀察、分析與批評這個應該反映全體民意的中華民國最高民意機關。

從體制外進到體制內,時代力量雖然乘載了太陽花運動以來社會對於改革的期待,選上 5 席立委,且是唯一拿下席次的新興政黨,但小黨終究是小黨,在經過「開議日期」與「開放政黨協商」兩件事情之後,時代力量又因為「運氣不好」,無法如願進入交通委員會、推動反媒體壟斷法,即使經過「公開呼籲」,國、民兩黨還是不願與時代力量交換席次。

這段過程,讓擔任時代力量黨團總召的徐永明體會到在體制內從事改革的難處。

之前要求提前開議時間、開放政黨協商,到昨天(2/22)抽籤換委員會的事情,就是我要去求別人,那人家就會覺得你之前姿態這麼高,現在又要跟我換席次?

  • 國會改革包羅萬象:連座位都該重新調整

徐永明說,太陽花運動的發生,一項主要原因就是「立法院這個最高民意機關,無法反映民意」,因此國會改革一直都是時代力量大力推動的法案。但在真的進入立法院後,徐永明發現,不只是過去經常提到的「黨團協商」、「委員會中心主義」等議題,還有其他牽涉到「立法院組織現代化」改造的問題,包括建築以及座位的安排。

此時,立法院的「鈴聲」正好響起,他質疑「為什麼要有這個設計?這鈴聲很粗魯。」此外,他還提到立法院的空間與座位安排都需要重新檢討,「議場空間需要這麼大嗎?委員的位子需要這麼大嗎?」

英國的議員是排排坐,前排在發言的時候,在後排的人可以歡呼或敲桌子表示反對,這讓他們的立法參與感很強。

但像今天 Freddy 在總質詢的時候,議場空空的,只有我們的立委在那邊。雖然其他委員可能在辦公室看直播,但參與強度就不一樣。

freddy1

他再提到同黨立委黃國昌曾經提出的抱怨,在 2 月 1 日新任立委報到當天,「選院長跟副院長要花一天的時間,早上選院長,下午選副院長,為什麼不能一起選呢?院長和副院長的選舉規則當然有些是價值上的問題,例如要不要亮票,但有些是議事程序的效率。」

上任至今還不到一個月,徐永明說,時代力量很像「大象闖進瓷器店」,跟立法院裡面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別。

  • 高度受到媒體關注的小黨,還是小黨

關於最近小黨抽籤決定委員會一事,徐永明則認為有些現存制度的設計,「看似保障少數,但其實作為少數的空間並沒這麼大。」

他說,由小黨先「抽籤」,再由大黨根據公式去分剩下的席次比例,從數學上來看,其實還是對大黨比較有利。

小黨是先抽籤,不是先「登記」,是用運氣決定你要去哪個委員會,而不是專業。

除了選擇委員會的抽籤程序,徐永明再提到從選舉期間就讓時代力量與民進黨不斷發生衝突的「黨團協商」制度。

他說,從進到立法院以來,他不斷「被教育」黨團協商是對小黨有利的制度,「你看,你們只要不簽字,這個案子就不會過,這個制度讓各黨團總召的決定權力很大。」

他解釋,是因為國民黨時代的立委都不出席開會,要表決的成本很高,因此出現這個制度,也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各立法委員在會期最後一天「挑燈夜戰」的情形。他說,時代力量想改變這個現象、推行「委員會中心主義」、縮減黨團協商的範圍與頻率,但這將衝擊很多人的核心利益。

因為很多委員有自己的事業跟外面的選民服務要處理,而不是像我們把時間都花在院會,開記者會、開公聽會。

他再舉 2013 年《會計法》修法的例子,解釋這套制度讓「責任政治」出現很大的問題,「當時原本是要幫教授解套,最後卻幫了顏清標」,但因為立法理由只有「政黨協商」四個字,讓社會大眾無法檢驗每個立法委員的投票紀錄,因為他們可以推給「政黨協商」。

圖片來源:公視

  • 全民跟著時代力量進立院逛大觀園

同時,因為媒體高度關注時代力量的一舉一動,也讓大眾逐漸理解立法院的議事規則。

徐永明舉例,開議的第一天,國民黨在院會擋下《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引發社會大眾的質疑,「民進黨不是多數嗎?為什麼國民黨還能擋?」他解釋,因為當時「程序委員會」尚未組成,所以國民黨可以在院會擋下來,但現在程序委員會組成了,民進黨 11 席佔 17 席的絕對多數,之後再排就會過了。

經過將近一年的激戰,終於進入立法院後,時代力量接著要面對與學習的是「立法的方法」。但徐永明說,雖然有針對國會助理的研習營,但要掌握立法過程,還是要邊做邊學。

很難有一套方法,因為有很多「眉角」在裡面。像是在政黨協商時,是各黨團的領導者在協商,他們的互動就會影響黨跟黨之間的氣氛。

  • 學會選舉之後,還要學會「立法」

相較於黨齡 29 歲、曾經執政 8 年、本屆在國會有 68 席的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顯得「又菜又小」。目前各個時代力量立法委員的辦公室約 10 位助理,加上黨團,總共大約 50-60 人,中央黨部接下來準備成立智庫,整個時代力量的「黨工」將接近 100 人。然而,民進黨因為有參與總統選舉,在本次可獲得 2 億元的補助金。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除了這些「客觀上」能看見的差距,徐永明接著再更具體的解釋,他如何看待時代力量 5 席 v.s. 民進黨 68 席這件事。

他說,在選舉之前,很多人預測「民進黨不會獨自過半,而時代力量將成為國會內的關鍵少數」,但他自己當時就不這麼認為,他說他本來就預測民進黨會獨自過半。

但我認為不是席次的問題,因為時代力量是跟民進黨在議題上進行競爭,過去民進黨跟國民黨是互相否定對方的立場。現在民進黨跟時代力量立場雖有差異,但不是不能對話。

他以最近因為台南大地震衍生出的《紅十字會法》爭議為例,「我一談要廢除《紅十字會法》,段宜康就接著說他上一屆就提過了。」

這是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競爭議題的一例,但也明顯看出大黨跟小黨的資源差距,徐永明提出「抽屜說」解釋,「時代力量的抽屜只有選舉期間提出的法案,但民進黨的抽屜裡面有很多之前被國民黨擋下來的法案,他們就可以看適當的時機丟出來。」

  • 本會期處理國會改革、反媒體壟斷、總統交接條例

時代力量黨團中,本會期如願進入自己期望的委員會的,就是徐永明。他說,他進入經濟委員會之後,將處理核廢料、台中火力發電的空污問題,以及洪慈庸選區的花博議題,同時,該委員會也將負責審查被民進黨列為優先法案的《電業法》。

身為黨團總召,徐永明說,他們已經提出優先法案,希望國會改革、反媒體壟斷和總統交接條例等法案,都能在這會期達成共識。他也預期此會期一定會超過五月底,因為 520 新政府上任後,將會有新一波的總質詢。徐永明雖沒說出口,但可以預期的是,在民進黨政府正式上台後,時代力量跟民進黨的關係,勢必會更加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