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機場捷運自台北車站發車到桃園機場的時間未達合約訂立的 35 分鐘標準,再加上系統穩定度尚未開始測試,因此延宕六年的桃園機場捷運又要延期通車了。不過桃園機場捷運的誕生本來就是一波三折,現在再度跳票並不令人意外。
在 1990 年代,桃園機場捷運最早的規劃是採取 BOT 模式來興建,但由於得標公司過度擴張產生資金周轉問題,使得工程進度屢遭延遲。最後,機場捷運 BOT 契約終止,但因為地方勢力與既得利益者的糾葛太深,無人願意承接這個爛攤子,所以在 2002 年底由政府籌備公費興建。
換個人來主持工程不代表麻煩就此結束。機場捷運台北段地下化、因為原物料飆漲而落後的工程進度、因規格不符而破損的電纜線與包商之間的契約糾紛等等的問題在政府接手後不斷發生,讓原訂於 2010 年通車的機場捷運一直拖延至今日都還看不到通車的那一天。
為什麼機場捷運就好像朱立倫的「三環三線」,講了這麼多年我們都還只能在夢裡相見?簡單來說,就是在政府標案的制度下,我們選到了一個沒有能力承擔起工程的包商「丸紅」。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在 2013 年就爆料得標包商違約將捷運設計外包給其他廠商,國民黨立委李鴻鈞在 2013 年也指出,丸紅缺乏機電、土木工程的整合能力。甚至在 2011 年的時候,丸紅與下包商發生財務糾紛,使得施工設計圖遭扣長達三個月。
然而,桃園機場不只聯外的捷運狀況連連,就連自己都撐不太起擔當國家門面的任務。
- 淹水、停電、破跑道─這就是我們的國門
連通兩國的機場本是一國最明亮、潔淨、文明的地方,而在 911 之後,這裡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既曾淹水,也曾停電,這就是我們的桃園機場。有了氣象預報,豪雨淹水可以提早預防,而停電更是無論如何不該發生,否則萬一發生任何安檢問題就不堪設想。然而,在第一航廈擴建後,我們連「年久失修」的理由都端不出來,更顯露出管理層臨時應對與平時檢修所有疏失。
機場內出了問題可能丟臉就好了,但是跑道上的問題可是攸關人命。
根據媒體報導,桃園機場滑行道每逢下雨就會滲出泥水,那個慘況比起北韓還要不如。而桃園機場公司則表示,滑行道的確久未整修,目前已列入第二階段整建計畫。而或許飛機跑道佈滿泥沙只是讓人覺得不甚美觀,但是破碎的跑道卻可能造成不幸發生。去年 10 月,一架長榮班機因為跑道破損而傷及水平尾翼。
根據統計,2013 年每百萬輛飛機只有 0.24 台失事。飛機的失事率雖然不高,但是一旦發生了就難以生還,造成大量傷亡。因此,工作人員更應該用最高標準來檢驗每個細節。雖然去年桃園機場榮獲國際旅遊網站「好睡機場」評比全球最佳機場第 4 名,但恐怕評比人員不是在上面這些日子抵達台灣的吧?或許我們機場平日表現不差,但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在這些狀況之中我們更能看清機場管理上還有許多漏洞等著補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