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46179595_ac991c7a2a_z

文 /李開周

時至今日,中國大陸某些家庭的廚房裡仍然供奉著灶君,其中有泥塑神像,也有彩色印張,以彩色印張居多。

那些彩印神像裡,灶君的相貌並不固定。有的灶君頭戴平天冠,身披赭黃袍,相貌威嚴,三綹長髯,儼然是人間帝王。有的灶君面白無鬚,雙耳垂肩,頭戴毗盧帽,面團團如富家翁,更如唐僧再世。有的灶君手中持劍,胯下騎馬,一瞧就是武將。有的灶君右手持圭,左手扶膝,端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一瞧就是文臣。有的灶君並非孤家寡人,他老人家身旁還畫著一個面目慈祥的老奶奶,人稱「灶王奶奶」。還有的灶君竟享齊人之福,左右兩側各有一個老奶奶,一夫二妻其樂融融,好像在教唆世間男子包二奶……

這些灶君畫像孰真孰假?我們很難判定。第一,如前所述,灶君本來就是可以化身無數的神仙,既然有無數化身,當然有無數相貌;第二,傳說中的灶君並不是單一版本,即使是擅長考證的古人,也不能確定哪一個版本更加正宗。

北宋博物學家沈括考證過灶君的來歷,他認為最初的灶君應該是一個老太太,一個擅長烹飪的老太太,該老太太生活在上古時期,被世人尊為廚神,進而被尊為灶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風俗不一,灶神衍生出很多版本,有人說華夏始祖黃帝死後成為灶神,也有人說另一位華夏始祖炎帝死後成為灶神,還有人說灶神是祝融的化身。

祝融火神,火神司灶,理所當然。再往後探尋,漢魏隋唐的灶神漸漸有了真名實姓,有人說他姓宋名無忌,有人說他姓蘇名吉利,還有人說他姓張名單,雖然是男身,卻貌如美女。沈括說,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陝西一帶的「灶戶」(世世代代在國營鹽場務工的百姓) 所供奉的灶君畫像就是一位女士,而開封市民供奉的灶君畫像卻身披戰甲、胯下戰馬,故此俗稱「灶馬」。

由此可見,宋朝時期的灶君版本差異更大—現在的灶君畢竟都是男性,宋朝竟然還有女版的灶君。但是無論哪個版本的灶君,其職能在宋朝都已定型,既負責記錄善惡,又為其監控下的人們提供庇護,使其免遭沒來由的傷害。

我們翻看《夷堅志》,可以見到南宋世俗生活中的兩個小細節:愚夫愚婦生了小病,不捨得花錢找醫生,卻去灶下收集一些草木灰,當藥服下;市井小販出外經商,家裡的錢財沒人看管,偷偷藏到灶洞裡去。南宋百姓為何要這樣做?因為他們相信灶君,相信灶君的神力能惠及灶灰,相信灶君能幫他們治病,能看管好他們的錢財。

58a4a057-d415-4d5d-b9e4-639beb869055

(本文為《時報出版》授權刊載,作者: 李開周 ;首圖來源:Bunkichi Chang ,CC license;欲閱全文請見李開周新作《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延伸閱讀:

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宋朝新年從冬至就開始了

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坐時光機千萬別回南宋!因為史上有名的清官「包青天」會砍你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