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芯巧芯得第一 / 巧芯巧芯得第一 / 巧芯巧芯得第一 / 巧芯巧芯得第一 /
徐巧芯當過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而且在這次大選期間前後擔任洪秀柱與朱立倫的發言人,看起來應該就是個在國民黨內仕途順遂的年輕人。原本,在這次選舉中,比起因為王如玄軍宅案而被名嘴們殘酷圍剿的「壁咚哥」李正皓,徐巧芯其實沒這麼引人注目。
直到選前幾天,部落客 A 濫 P 了一張選舉公報,在他自己的政見欄上寫著「巧芯巧芯得第一」,這句話瞬間成為繼「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之後的當代政治宣傳名言,我才認真注意到這個才大我兩個月左右的國民黨青年。
圖片來源:ETtoday
但真正引起我興趣的,還是大選結束之後,他跟一群國民黨的年輕人,包括李正皓,共同組成了「草協聯盟」,主張要改革國民黨。
國民黨?年輕人?改革?
看到這三個元素湊在一起,我真心不解:
好好一個年輕人,為什麼要加入國民黨?
國民黨已經爛到不能再爛,到底還有什麼改革的期待?
如果是有志於「改革」的年輕人,何必繼續留在國民黨?
一週之後,在因緣際會下,朋友找了我去跟草協聯盟的人,包括徐巧芯,在捷運忠孝復興站旁的熱炒店吃晚餐,然後就有了這篇不太典型的專訪。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這算是我第一次跟深度參與國民黨的年輕人認真聊天。
對我來說,草協聯盟的主張跟作法倒是其次,我更想了解的是,那天在熱炒店可以跟我們這些「深綠獨派青年」聊上兩三個小時、而且同樣支持婚姻平權的人,到底為何會對我所痛恨的國民黨這麼不離不棄?
聊完之後,稍微能理解一些。
而且,當徐巧芯在解釋她家庭的省籍背景,以及這件事情是她支持國民黨、遠離民進黨的最主要原因時,我馬上想起,我在 2014 年底專訪吳崢時,他提到他那「純正外省血統的家庭」是如何影響他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但這兩人後來的際遇又是如此不同。
即使大家嘴巴上都說著「對現在的年輕人,省籍早就不是問題」,但在這兩個人身上,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
聊了整整兩個小時,從徐巧芯的家庭背景、到因為意外所以轉學到政大政治系並遇見林家興、開始參與政大學生會、又因為意外到威肯公關實習並因此接觸國民黨,以及「國民黨青年團」在國民黨內其實也是個有點格格不入的角色,再到為什麼國民黨已經讓一整代的年輕人,但她還是因為「情誼」所以離不開國民黨…… 雖然不可能完全認同她的立場,但這次「溝通」,真的是個寶貴也有趣的經驗。
畢竟,如果不願意「溝通」,還談什麼「民主」呢?
這篇文章總共將近 1 萬字,分為上下兩篇,因為我希望能更完整的呈現徐巧芯的個人經歷、想法與主張,畢竟,要批評跟質疑之前,總得先從「理解」開始。
本篇為下篇,上篇請見:
- 徐巧芯對兩岸議題的立場,先從「國民黨支持者」談起
徐巧芯在意性別平等的問題,支持婚姻平權,關心動保議題,跟我身邊的很多人一樣,是個關心政治的年輕人,可是,最重要的「可是」,她對於台灣主權問題的看法,跟另一大部分關心政治的年輕人,並不一樣。
首先,徐巧芯不是從她個人立場開始解釋,而是認為綠營的論述沒有考慮「藍營選民」的想法。
她說,深藍的群眾是恐懼「台獨」這件事,而不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經常為了鞏固原本的支持者,會忘記跟不支持自己的族群對話,蔡英文的「維持現狀」對綠營支持者而言,已經很清楚了,就是要弄個模糊的東西,大家都心裡有數。
但有些藍營的選民真的聽不懂,這些人才是蔡英文最需要對話的對象,這才是蔡英文的最後一哩路。這群人會因為你的執政,而感到不安心,他們不是也很可憐嗎?如果她真的能有這樣的溝通,我會覺得真的很棒。
圖片來源:徐巧芯粉絲頁
再來,同樣這個族群「在感受到台獨的時候,他們是會覺得受壓迫的。在遊行現場,真的能感受到他們對於其他政黨執政的恐懼。」
他們覺得,民進黨執政就會推動台獨,維持現狀是假的。或許這個想法很荒謬,但他們真的就是這樣想的呀,你就不能忽略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
徐巧芯接著解釋,「再往下推,當然就會問,那為什麼要怕台獨?」
台灣有些人或他的家人是從中國大陸來的,他們對那裡有想像、有認同感,這些人的想法,你不能定義是「錯」的。
我必須先幫民進黨說話,也許這不是民進黨要陳述的事實,但當他們感覺到對方把他喜歡、認同的價值都拿走的時候,自然就會不安心,並產生恐慌、對立、衝突。台灣大概有 10-15% 的人是這樣。
接下來這一段,同樣也是我過去不常聽見的看法或感受。
她說,有些台獨論述是對外省族群是比較苛刻的,「比較去中國化,去掉中國的血緣、歷史、文化,只保留下台灣,但這跟台灣的歷史不太相符,因為 1949 年就是來了一群人,在這落地生根。雖然未來族群的議題會逐漸消失,但這些歷史跟記憶是不應該被拋棄的。」
我也看到有些支持台獨的人,他們也開始論述要讓這段歷史不要變得這麼衝突,讓這些族群覺得難受。在過去的時代,很多主張會明示或暗示「這些人跟我們不是同一家人」,就讓這個族群跟他們的後代很不舒服。
但無論要不要推動台灣獨立,也先不管國號的問題,不忽略任何族群的感情跟歷史記憶,這才是對的。這也跟我自己的背景有關,所以我會在意我媽媽、外公的歷史記憶跟感受。
在這點,我同意她的說法,而且如果她跟她身邊的國民黨青年真的是這麼想的,那這兩群人真的應該多聊聊,因為這就是台灣特有而且極為艱難的問題。
- 所以國民黨必須面對轉型正義
談完「台獨支持者應該對外省族群多一點包容」,徐巧芯在我追問之前,就繼續解釋「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國民黨必須思考轉型正義的問題。」
因為同時,我們的歷史承載,也讓其他人痛苦了,這是事實。如果我們不面對轉型正義,就會只是片面的要求對方在意我們,但我們卻不在意對方。有些類似背景的人,對某一些人造成很大的傷害,至今無法平復。如果真的要達成和解,這必須是相對的。
她認為,「要追究過去,是為了現在的人,而不是真的要追究過去,那中間有一條很微妙的界線。」
- 「我主張一中各表,但必須改變」
前面這段,是她從「國民黨的支持者」的角度出發,評論兩岸路線,接著,作為一個獨派青年,當然要追問她自己的立場,她說,「一中各表,但必須改變」。
她認為「一中各表」有一個很務實的意義是「等待中國大陸的民主化」,而且「等待中國大陸的民主化」這件事,是國民黨跟民進黨都支持的。
「一中」這件事,就是為了跟中國大陸談判時,他們可以接受的方式。我們要的當然是「各表」,但他們要的是「一中」。
但「一中各表」在實踐上有兩個問題,一是「各表表不出去」,第二,則是台灣民眾對於「中國」二次的概念不斷在調整,而且速度很快。
以前大家都認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而且國際上真正在研究這個問題的人,也是分成 ROC 跟 PRC,他們不會搞錯。但現在大家對於「中國」的想像,逐漸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就是一中各表的危機跟挑戰。
圖片來源:徐巧芯粉絲頁
她認為「一中各表」的立意是好的,因為可以延緩兩岸政治談判、避免被吃豆腐,並維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但因為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徐巧芯也認為「一中各表」這個論述的說服力已經大打折扣,就必須修正。
「各表」表不出去,這屬於比較簡單、技術性的談判,我們可以用更多不損及我們主權的名稱參與國際事務,而且可以緩解民眾的焦慮。
但「一中」原則,牽涉到中國大陸的根本,如果取消一中原則,對他們來說,就是埋下了台獨的種子。
我們在看兩岸問題時,通常只從台灣的角度思考,但這容易落入「不務實」的陷阱。
她認為,中國政府並沒有真的這麼在意台灣,但因為必須顧及「大陸」整體的其他問題,例如城鄉差距以及各地的社會抗議,所以必須向台灣施壓,但是是做給自己人看的,「或是,現在很多大陸的年輕人都覺得,總有一天要把台灣收回來,如果他們政府對台灣的態度反而很隨意的話,他們的人民不會對政府憤怒嗎?」
但一中原則最後到底要怎麼處理,我目前真的還想不到,而且也要回到民意。畢竟現在不管是民進黨或國民黨政府,應該都沒有能力處理這件事。
先搬出「國民黨支持者」,再以「務實」作為理由,但徐巧芯還是沒有真的表達出自己所認同的「價值」到底為何。訪問當天,一方面因為時間快結束了,二方面則是我自己也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再提出更尖銳的問題,所以就此打住。
但想了想,隔天還是傳了臉書訊息追問她:「從自由、人權這些標準來看,由 2300 萬人建立台灣共和國,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而且這 2300 萬人,本來就包含了妳特別在乎的那些族群呀。」
她回答:那當然是由 2300 萬人共同決定,不是 13 億人,但還是得看國際現實。
聽到這段回答,我以為在跟我說話的是蔡英文。
- 低薪、高房價:這就是國民黨的錯啊
相較於洪秀柱或黃復興黨部等國民黨內的極統派,徐巧芯的立場雖然不太可能馬上被偏獨派/本土派的支持者接受,但她提出「轉型正義」以及「2300 萬人共同決定」這些主張,在我看來,眼前這個人真的是個「可溝通的」的人。
至於國民黨完全執政八年下來,造成台灣青年低薪、高房價的問題,徐巧芯也直接說,「這就是國民黨的錯啊,不需要再去遮掩這些事情。」草協聯盟成立之後,他們在街頭宣講時的起手式就是「大家好,我們是個剛選輸的政黨」,直接承認自己的問題。
雖然批評得直接,但徐巧芯還是說,「我自己是朱立倫的發言人,我還是要幫他講點話」,她認為朱立倫有看到問題,並主張國民黨要修正路線,要讓錢真的有進到各個市井小民的口袋,讓大家真的能生活得無憂無慮,「只是這八年我們真的做得不夠好。」
- 草協聯盟是「改革後的國民黨示範區」
在國民黨狂輸了兩次大選後,徐巧芯與其他黨內的年輕人發起「草協聯盟」,開出「黨內改革」的第一槍,在 1 月 19 日的聲明中,草協聯盟提出了六項主張,其中甚至包含「解決黨產」,但多數人(包括我)對於他們決心以及是否真能達成目標,似乎都還是持觀望態度。
圖片來源:徐巧芯粉絲頁
草協聯盟的六項主張:
一、黨內民主
1、呼籲有意參選黨主席者儘快表態,並提出具體政見及路線方針。
2、此次黨主席選舉,必須舉辦政見發表、政策辯論至少一場。
3、取消參選黨主席必須有中央委員資格之規定,並降低選舉作業費金額 。
二、青年參政
1、為鼓勵青年參政,每個選區需有一位青年縣市議員候選人,至少必須落實「縣市議員 5% 青年保障條款」。
2、即刻起開始佈局 2018 地方選舉,尋覓合適青年人選蹲點。
三、改革黨務
1、國民黨必須成立改革委員會,確實檢討敗選成因,提出可行的改革策略。委員會委員不需有黨職,應開放邀請社會賢達參與。
2、推動國民黨組織扁平化,提升黨務工作效率。
四、解決黨產問題
1、黨產已成為國民黨的負債,而非資產。國民黨必須在符合現任黨工和卸任黨工的勞動權益之下,主動提出清楚且符合社會期待的處理原則,並且確實執行解決正在信託的黨營事業。
五、主體論述
1、針對兩岸路線等重大議題進行公開辯論。
2、重新建立以中華民國為核心價值,台灣為主體的政黨主張及論述。
六、青年行動
1、呼籲青年入黨,行使黨員權利以改造國民黨。
2、呼籲青年參選下一屆黨代表。
3、下週起,「草協」成員將至六都進行肥皂箱演講,宣講此次改革訴求,並發起連署。
徐巧芯對「草協聯盟」的定位,是「未來可以走在國民黨前面的團體,年輕人要當國民黨的眼睛、頭腦,而不是手腳,這是年輕人要有的志氣!」
除了提出主張,更具體的方式到底是什麼?徐巧芯說,希望之後國民黨也可以有人去參與婚姻平權的遊行,「國民黨內不是沒有人支持啊!」,或者,她認為在國民黨非執政的縣市,國民黨作為反對黨,也應該要介入各地的具體議題,例如土地正義,「但現在國民黨就沒有跟民眾走在一起,都還是社會團體自己在打拼。」
但她也承認,跟這些社會團體必須從溝通開始,才有可能進一步爭取信任。在農曆年後的 1 到 2 個月,徐巧芯已經列出不同政黨以及各社會團體拜會名單,先接觸不同族群和議題,再評估有哪些議題是草協聯盟能夠施力的,「例如介紹一些在做創新創業的年輕人認識國民黨立委,讓立法院的法案能有這些年輕人的意見。」
當有一天國民黨希望跟民眾站在一起、跟這些社會團體溝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為他們跟這些社會團體拉上這條線。
講到這邊,我已經有點困惑,徐巧芯口中期待的國民黨,跟我認知的國民黨到底還是不是同一個政黨。
- 草協聯盟的「議題路線」是值得期待的
聊了整整兩個小時,至少,徐巧芯表現出來的態度是誠懇的,我也不願意從「陰謀論」的角度質疑「這個在一週內會上三次以上政論節目的人,是不是裝出來的?」
省籍議題真的還沒消失,至少它造成的結果,現在依然以不同的方式在影響我們這一代。但不同族群的溝通,是有可能的,畢竟在追問之下,徐巧芯都說出「由 2300 萬人共同決定」這句話了。
這篇不太典型的專訪,礙於時間有限,我也無法直接跟她討論具體的議題,例如舉出最近接連失蹤的香港出版業者,與她討論至今她還是支持的「服貿協議」。但關於這個問題,誠如這篇專訪的主旨,我認為人都是可溝通的,也都是可能改變的。
最後,關於草協聯盟,根據徐巧芯的說法,他們希望走的路線是異於國民黨「樁腳路線」的「議題路線」,如果真是如此,在他們深入研究議題、找出自己的價值之後,我真的蠻期待這群人能夠因為參與議題以及經歷過程中的辯論,而成為更相信民主價值的年輕人。
上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