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進課稅制度是用來懲罰有能力的人?
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民粹,既然如此,為什麼它還能勉強運作下去?因為它有一個屢試不爽的規律,那就是只要是民眾都可接受的政策就一定是失敗的政策,而且不只在日本,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歷經了同樣的失敗。所以客觀來看,民主政治還是有值得稱讚的地方,那就是告訴我們什麼事不能做。
在法國,二○一二年五月,高唱消弭貧富差距口號的歐蘭德,擊敗了強調新自由主義式改革路線的薩科齊,成為法國的新任總統。歐蘭德政權為了兌現選舉時的承諾,調增富裕階層所得稅,將年收超過一百萬歐元(約一億一千五百萬圓)的個人所得稅率從百分之四十大幅調增到百分之七十五,此舉引發國內譁然。
由於反彈聲浪太大,新政府決定暫緩兩年實施(註:二○一五年一月一日,正式取消,走入歷史。),希望獲得民眾諒解。但像是奢侈品集團酩悅·軒尼詩的執行長(CEO)已宣布將申請比利時國籍等,富裕人士紛紛出走的現象似乎成為一股難以阻擋的趨勢。
還有像是曾榮獲坎城、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獎的、身為法國最具代表性電影明星的傑哈·德巴狄厄,他的手段更激烈,他表示「法國政府正在懲罰成功人士和有能力的人」,然後直接從俄羅斯總統普丁手上接過護照。像德巴狄厄這麼有名的人,不管是要取得瑞士或摩納哥的國籍都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他卻故意這麼做,藉此表達對歐蘭德政權的強烈諷刺。
對歐洲的知識份子而言,從十九世紀的農奴制時代開始,俄羅斯一直被視為最落後的國家。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雖然已經民主化,但普丁總統仍被公認是實質的獨裁者。所以,德巴狄厄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故意諷刺歐蘭德總統,「連普丁都比你好太多了」。
法國自一七八九年巴士底獄陷落開始,經由革命逐漸蛻變成為一個近代國家。這個國家的中心價值,正是三色旗上象徵的自由、平等、博愛。輿論對於德巴狄厄取得外國國籍一事,表面上是在批判他逃漏稅金,實際上大家要問的是一個更根本性的問題:「什麼是平等?」
其實近代文明的理念,就在於不分人種、國籍、宗教、性別人人皆享有平等的人權,因此近代國家都被要求要消弭歧視,讓國民受到平等的對待。正因如此,法國社會才會出現另一種批判聲音,認為極端的累進稅率制度是在「歧視」部分富裕階層,違反當初建國的理念。
歐蘭德政權為了矯正貧富落差的不平等,透過所得「歧視」國民。但像在歐盟這種可以自由移動的社會強行推出這樣的政策,必定會讓許多人為了躲稅逃到國外。歐洲和日本不同,各國國土相連,再加上語言有共通性,以法國來說,摩納哥就不用說了,連鄰國的比利時與瑞士的部分地區,都是使用法語。
結果,對富裕階層課懲罰性的稅收就等於在鼓勵他們逃到國外,因此,就連以福利國家著稱的瑞典都已廢除遺產稅。未來假使像瑞典這類的國家越來越多,那些仍繼續向富裕階層課重稅的國家將只剩下窮人。
改革是一種社會實驗,看到目前法國民粹的走向,日本可以引以為鑑,不要犯下同樣的錯誤。當然,前提是日本的國民和政治家要具備這種學習能力。
(本文為《新雨出版社》授權刊載,作者: 橘玲,譯者:鄭舜瓏;圖片來源:401(K) 2012,CC license ;欲閱全文請見橘玲新作《笨蛋這麼多是有理由的》,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