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 2016 年到日本參觀完東京車站後,回台表示台灣都市的城市美感遠不如日本。雖然從台北市今年(2016 年)燈會主燈造型來看,柯 p 的美感造詣恐怕也沒多好,而若要追根究柢,真正的問題就是台灣人貪圖方便快速,才會葬送掉「美感」。
你說美重不重要?老實說,我們不是設計師,不能拿美感來吃飯,但若我們老是以寶島台灣自居,就不能對醜陋的市容視而不見。美、醜或許是相當主觀的概念,但日本市容之所以整齊畫一,真正的原因並不是日本有多厲害的設計師,而是背後有一套完整且嚴厲的法規,讓他們的城市令人驚嘆。
別的不提,就拿滿街的廣告招牌來談吧。
晃過台北街頭,特別是台北車站,五顏六色的補習班招牌特別容易讓人眼花迷失方向,這些招牌不僅顏色鮮艷,大小型制也不一。而若來到東京街頭,你則會發現這樣的景象:

照片來源:翻攝ptt 實驗坊。

照片來源:翻攝ptt 實驗坊。
招牌沿著牆面,一致的嚇人。而這份一致就是來自他們《戶外廣告物條例》。特別是在京都這座古城中,為了要維持整體的歷史樣貌,廣告物條例的規範更是嚴格。包括招牌不能有霓虹燈、全面禁止屋頂廣告、嚴格規定招牌高度等。這份法規在 2007 年制定,經過七年柔性勸說,在 2014 年 9 月 1 日正式上路,違規業者最多會被罰到 50 萬日圓。
看完日本,讓我們看看台灣城市中的招牌:
則是能生多大就多大、能伸多長就多長。看完之後你或許會想問,那台灣有類似日本的廣告招牌規範嗎?其實有的。內政部營建署就有一份「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管理辦法」,各地方縣市也有自己的管理細則,內容一樣對招牌高度、放置位置有嚴格設置,且只要招牌超過一定大小、高過一定高度,通通得申請執照,核准後才能使用。
如果大家都有照規矩來,讓招牌廣告突出建築物牆面不超過一點五公尺的話,台灣都市的街容或許會整齊許多。但問題是,有多少人真的乖乖看完這份公告、乖乖申請執照在來掛招牌?台灣真正的問題是,沒有多少人在意法規,而對管理方來說,這些違章招牌抓也抓不完,搞不好還會碰上店家和你拼命;拆了在掛、掛了在拆,雙方就為了一兩塊超出幾十公分的牌子爭來爭去,何苦呢?
除了不尊重法令的問題,攤開日本《戶外廣告物條例》,內容也詳細的嚇人,包括廣告的顏色(有禁用色的規定),甚至旗幟間的空格都有明確規定,而不合乎設計規範的招牌都會被強制拆除。
要知道,除了自體經營的小店面之外,知名連鎖店如 UNIQLO,都有自己的 LOGO 樣式,哪能說改就改?但日本就是能讓這些跨國連鎖企業妥協,例如說 UNIQLO 因紅色不符規範,從滿版正方形紅色底,變成有白框,最後乾脆變成白底紅字等。

圖片來源: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
制定法令時深入細節、執行時則展現軟硬兼施的手腕,這就是日本市容好看的真正原因。當然,我們不必對台灣文化自卑,老認為外國月亮比較圓。台灣的廣告招牌,其實也亂的很藝術、很有特色,但重點是從管理方到業者對法令的輕忽,讓我們離文明國家始終還有一點距離。而當這些商業招牌毫無規範的入侵歷史街區後,我們自豪的文化風韻,也就在混亂的市容中變得難以辨識、消失在遊客的喧囂聲中了。
(資料來源:keedan、設計發浪 Designsurf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