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p

圖片來源:udn TV

執政八年的中國國民黨,在這次總統大選只拿下不到 400 萬票,黨主席朱立倫請辭、副主席郝龍斌請辭、行政院長毛治國也請辭。距離新總統上任還有整整四個月,內閣團隊真的成了「看守內閣」,連經濟部長鄧振中都表示「兩岸貨貿談判」將暫緩。

已經失去民意基礎的執政黨,清楚了解到此刻再多做任何重大決議,都有可能引來反彈。此刻最適當的做法,是將重大政策交由新政府、新國會、新民意解決。作為「獨立機關」的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則未受到閣揆請辭的影響,按照原定的節奏,在本週五(1/22)針對「遠傳入主中嘉案」舉辦公聽會。

關心政治,不是只在意四年一次的投票。NCC 如果堅持要在這段期間推動此案,那公民們的責任就是積極參與、表達意見與監督,在 1/22 (五)上午 9 點直接到 NCC 參與公聽會(臺北市濟南路 2 段 16 號 7 樓大禮堂),或是透過 NCC 的 Youtube 直播關注此議題。

  • 大選之後,台灣政壇大地震

2016 總統、立委大選已在上週六結束,台灣出現第三次行政權的政黨輪替,以及立法院的首次政黨輪替。這樣的選舉結果造成台灣政壇大地震。朱立倫跟郝龍斌在開票當天紛紛辭去國民黨主席與副主席,媒體四處詢問,下屆黨魁的可能人選是前台中市長胡志強或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

行政院長毛治國也正式請辭,馬英九總統希望能慰留毛治國、前往毛的官邸拜訪,卻在門外被「晾」了 5 分鐘,最終也沒見到毛治國,毛院長甚至缺席行政院於周一舉辦的尾牙。

再來,馬英九在蔡英文宣布當選後,立刻致電恭賀,並邀蔡英文入府共商「多數黨組閣」一事,但此提議未獲民進黨與蔡英文支持。

從行政院長、內閣團隊到執政黨內皆有劇烈的人事變動,加上本屆投票日期造成長達四個月的「憲政空窗期」(按:即總統大選投票日 1/16 至新總統 5/20 上任的四個月),讓社會各界對於行政機關在此刻做出重大決策持高度懷疑態度。

photo

圖片來源:udn

  • 此刻不宜作國家重大決策,但 NCC 堅持舉辦公聽會

然而,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卻將在這週五(1/22)舉辦「中嘉案」的公聽會。

這個公聽會是這樣來的:

從去年七月遠傳董事會決議,與荷商 NHPEA 組成策略聯盟,透過「以債作股」的方式,避開《廣電三法》中的黨政軍條款,(因為遠傳有將近 10% 的政府持股),此交易案引發民進黨團、台聯黨團以及新科立委黃國昌抗議,質疑資金來源可能與中資有關,以及媒體經營者的「適格性」。

NCC 在去 (2015) 年 11 月 26 日舉辦聽證會後,公平交易委員會在 12 月 30 日以附加條件的方式通過此案。

接著,總統立委大選投票日前夕,NCC 在 1/12 傍晚發出公文,宣布隔天將審查此案。消息一出,就引來 PTT 鄉民大聲抗議,前台大新聞所教授、《正晶限時批》主持人彭文正也在臉書發文表示,「不能再忍了!!!NCC 今天(1/13)上午要突襲通過遠傳” 挾中資” 併中嘉系統」

nccptt

基於如此龐大的社會壓力,NCC 在 1/13 宣布將在 1/22(即本週五),舉辦公聽會。

中嘉案更詳細的過程,請見:馬政府又暴衝?擬在投票日前三天偷渡爭議媒體併購案──遠傳入主中嘉

  • 公聽會功能:廣泛蒐集人民意見

一般來說,行政機關在施行重大政策之前,通常會透過「說明會、公聽會或聽證會」等方式與利害相關人、民間團體或專家學者交換意見。

其中,說明會跟公聽會的主要功能在於「廣泛搜集人民的意見」;聽證會則是按照較嚴謹的法定程序,規定出席者身份、誰可以向政府官員提出問題… 等等,《行政程序法》也要求行政機關在做最終決策是,必須把人民在聽證會的意見納入考量。

《行政程序法》第 108 條第 1 項:「行政機關作成經聽證之行政處分時,除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外,並應斟酌全部聽證之結果。但法規明定應依聽證紀錄作成處分者,從其規定。」

回到本案,聽證會已在去年 11 月先行舉辦,這週五則是「廣泛蒐集人民意見」的公聽會,而這個高度爭議的交易案至今為止,除了政黨透過記者會或學者透過投書等方式,尚未有機會能讓持正反意見的各方,坐下來好好討討論。

  • 參與公聽會,讓台灣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選舉結束之後,不代表「民主」就這樣完成了。真正的民主,不是行政部門的政黨輪替、不是國會的政黨輪替,而是一個社會中的公民,持續參與各式各樣的公共議題,監督政府,發表意見。

這週五的「中嘉案」公聽會,是大選後的第一個重大戰場,唯有公民持續參與,民主與自由才可能永久維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