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93591989_09188c4e45_z編譯 / 蘇奕菲全世界 90% 的員工,不是對工作不感興趣,就是刻意逃避工作,也就是說,十個員工裡有九個,人生中醒著的時候,有一半時間都在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討厭工作是人的天性!」工業資本主義之父亞當斯密覺得,人類就是天生懶惰,有好處才願意工作。你是否也認為「工作」的意義,就是「逼不得已才要做的事」呢?這個想法超有影響力,因為亞當斯密這句話,才有了現在公司企業都在使用的科學化管理系統,並創造出技術需求最小的生產系統,連好吃懶作、沒好處就不幹的員工都做得來。我們當然很在意薪水,沒薪水就不工作是正常的,但我們不只在乎金錢。我們想要有挑戰性又吸引人的工作,讓我們能自由判斷、有控制權,提供成長學習的工作。我們想要和同事和睦相處,擁有尊重我們的上司。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有意義的工作、能替他人帶來改變。無論是律師、醫師、華爾街分析師,都願意領少一點薪水,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比如說到窮鄉僻壤去看診,水電工、理髮師、麥當勞員工,也同樣會在乎薪水以外的事。耶魯大學教授研究發現,當你去問醫院管理員,他們會說自己的工作是要幫助病人放輕鬆,但那並不是他們實際的工作內容,而且多與病人互動、閒聊也不會加薪。他們說這方面的額外工作是他們每天爬出棉被去上班的動力。你應該也很熟悉這個情況,一走進台灣的銀行,馬上衝向你的明明是保全,他卻面帶微笑地詢問你需要什麼服務。

  • 為工作賦予意義

外國某大學教授,研究了一群從事電話募捐的學生,教授指派一位畢業校友,特意告訴募款學生,獎學金改變了他的人生,結果談話過後發現,這些學生的募款成果成長了 171%。這又再次證明,即使沒有加薪,只要工作有了更深的意義,員工就會更努力工作。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只要員工有機會能把工作賦予意義,即使必須花多一點心力,也會樂意這麼做。企業將工作過度規格化,把員工當成一個小小齒輪來用,只會帶來額外的人事成本,員工不以工作為傲,也無法從工作中得到滿足。真相很簡單,金錢使人推磨,並不是人的本性。人們其實會偏好沒有金錢交易的互動,有實驗證明,當你請人們「幫個忙」搬沙發時,付他們一筆酬勞,他們反而會更不願意幫忙!但是當人們每次幫忙搬沙發,都會得到金錢酬勞時,那個「幫個忙」的概念就會消失不見了,金錢也就成了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你一定會有這種印象:如果想決定投資標的,一定要從「百大最棒的職業」那種排名裡去選!但你知道為什麼嗎?最好的職業就等於最賺錢的企業嗎?沒錯。當員工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時,他們會比較快樂,他們快樂,就會把工作做得更好。工作與薪水相符是理所當然,但是當我們不斷希望工作與酬勞相當時,我們也必須懂得從工作的意義得到滿足。資料來源:nytimes,圖片來源:Hernán Piñera,CC,Licensed,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