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裡應有新希望,但對台灣來說,2016 年將是艱困無比的一年。為什麼這麼說呢?隨著總統大選在元月投票,理應拉開台灣改變的序幕,但真實情況是,岌岌可危的經濟窘境正在等著新上任的總統、新內閣與新國會。
做出這個預測的人,並不是我,而是《彭博社》,它大方頒給台灣「經濟衰退俱樂部」會員資格,因為根據《彭博社》對「2016 年經濟預測調查」,台灣經濟有五成五的機率會衰退,而在這個俱樂部中的難兄難弟還有烏克蘭、阿根廷、巴西、俄羅斯。

圖片、資料來源:Bloomberg
《彭博社》指出,台灣有 55% 的機率國內生產毛額(GDP)恐怕會連續出現 2 季負成長,主要是因台灣對中國出口量下滑,導致台灣的 GDP 從 2015 年首季的 4% 一路下滑,到了第三季已經破表,轉正為負來到負 0.6%,因此,陷入經濟衰退的風險機率也從去年年初的 2 成不到,在年底大幅拉升逾 5 成。
即使 2016 年台灣全年 GDP 的預測是 2%,但仍身陷經濟衰退的高風險,一個不小心,GDP 2% 就變成預測的高標。
這說明什麼呢?2016 年的總統大選,即使台灣選民希望選出一個新的總統代表、一群新的國會代表,能為台灣沈悶已久的政治、經濟環境帶來一番活水,這樣的期待極可能在元月 16 日投完票、結果出爐後,來到最高潮,然後,隔天醒來,「馬照跑,舞照跳」的景象恍如南柯一夢,要面對的還是「顧飽肚子」的現實。
當在獨立或統一聲中吶喊時,有真正想過:台灣近年真正的經濟、產業爛攤子,真的是因為貿易越來越依賴中國嗎?
跳出台灣角度,其實,中國的崛起正造成全世界對中國的貿易量持續增加,在「距離」跟「規模」2 大貿易影響因素之下,距離如此近、貿易量體又大的中國市場,自然對台灣經濟造成拉力,因此,要主張台灣拒絕跟中國繼續貿易往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說了,就算台灣放棄與中國有生意上的來往,一旦中國出口品能逐漸取代台灣產品時,在成本考量下,難道其他海外合作廠商不會選擇成本與風險都更低的中國嗎?
《彭博社》的調查只是揭開真正讓人難堪的事實:台灣在國際產業鍊上的重要性早已在下降。這件事,生活在台灣的每個人內心都明瞭,只是不願點頭承認罷了,產業說要轉型、政府也一直喊出再造口號,但砸了一堆預算後呢?是的,就是得到《彭博社》頒發的「經濟衰退俱樂部」會員資格。
2016 年將是極為變動的一年,政黨輪替、國會換血都只是起步,你準備好,為 今年生計奮鬥了嗎?
資料來源:Bloomberg ,圖片來源:ChrisGampat,CC,Lice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