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cta Sapientia

文 / 王裕華、蔡清徽

教堂建築為何能撼動人心,創造出有別於日常空間的體驗與存在感?

千餘年來,大教堂承載著歷史的啟示,持續與當代的人類心靈對話,其表現張力及屬靈影響力,絕非一般建築物所能比擬。神聖的教堂空間自有一股沉靜堅毅,以及呈現本然的靈性面,急切地想與每一世代的朝聖者相遇。

一般談論教堂,或從聖經神學切入,或依循西方建築歷史的傳統來討論風格,本書則將教堂視為神人相遇的橋梁、個人和群體融合的場所,採取聖經與建築歷史的雙軌閱讀,透過世界十大教堂的解讀,深入教堂與不同時代的文化和思想底蘊,並瞭解這些神聖空間是如何真切地與人們交流。

世界上有哪些教堂不容錯過?參訪教堂時,又該從何處觀賞起?有哪些細節與門道要注意?本書以歷史進程分為「古典」和「現代」兩大部分,涵蓋聖蘇菲亞大教堂、西敏寺、巴黎聖母院、聖家堂、聖彼得大教堂、柯比意的拉特瑞修道院&廊香教堂、美國空軍官校卡達小教堂、水晶教堂、安藤忠雄的「風、光、水」教堂三部曲和千禧教堂等橫跨各時期的教堂建築。

  • 聖蘇菲亞大教堂 

宏偉壯麗的劃時代經典之作

精密幾何設計 盡現拜占庭帝國雄威

現存最富麗堂皇的拜占庭建築

立柱取代厚牆  空間光線更有層次感

精緻絢爛的鑲嵌畫

穹窿是界定空間的重要元素

歷經破壞,終成世界文化遺產

從基督到阿拉 亙古不變的光

聖蘇菲亞大教堂從十五世紀落入回教徒手中,牆上的基督圖像被塗上灰泥,成為膜拜阿拉的空間,到今日基督鑲嵌壁畫再重新整修,這當中,從基督到阿拉,再從阿拉重回基督的艱辛歷程,其核心價值就是亙古不變的光。

一般人視聖蘇菲亞大教堂高聳大跨距的穹窿為建築奇觀的讚嘆!但這座教堂真正的企圖卻不在表現人類的權勢,而是要體現基督教的內省和精神特徵。因此,聖蘇菲亞大教堂在外觀上並無太大的驚人創舉,外貌直接反應內部的空間,灰泥覆蓋在棗紅磚塊上。

反觀內部空間,卻極力地飾以豐富的黃金玉石鑲嵌,世界各地的花崗石及色彩絢麗的玻璃馬賽克。這些材料在太陽光折射後發出酷似寶石的神祕光芒,令人回想起《聖經》中預言末世的新耶路撒冷城,上帝在其中的黃金碧玉街所展現的榮耀光芒。

回想當時的戰亂時空背景,查士丁尼一世的內心是想要統一鄰邦並發揚光大基督教王國,提醒人們定睛仰望一位值得信賴的大能上帝,以及祂委任的大能君王。因為在戰亂黑暗的時刻,人們心中的無助與徬徨,只有上帝是唯一可靠的基石與幫助。

今日的聖蘇菲亞大教堂雖變身成歷史博物館,但它不變的高聳穹窿、不變的生命之光,仍不斷地頌讚「上帝的聖智」,讓全世界的基督信徒們仍可進入殿中遇見不可見的上帝。

cover meet church

(本圖文為《時報出版》授權刊載,作者:王裕華蔡清徽;欲閱全文請見王裕華、蔡清徽新作《遇見世界十大教堂:建築師帶你閱讀神聖空間》,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除了馬桶巨蛋,台灣還有哪些詭異建築?英國媒體細數台灣神奇建案

以一年時間讀完大學四年課程!傳奇建築師安藤忠雄靠自學找到天職

有「中國耶路撒冷」之稱的溫州教堂,被政府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