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8 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舉行年終記者會,作年終「工作小結」,他對自己今年的工作頗為滿意,不忘誇讚自己取得一系列「重要成績」,比如醫療保險改革、與古巴重建外交關系、達成伊核全面協議……這多少令他對即將到來的 2016 年「充滿信心」。盡管任期只剩最後一年,歐巴馬依然表示,不會靠邊站,而會「全力以赴」,繼續推動實現長期尋求的施政目標,首要任務是讓 TPP 在國會過關。

看著頗有鬥志的歐巴馬,正經君回想起 2009 年 1 月 20 日,歐巴馬在白宮正式宣誓就職總統的時刻。那時的歐巴馬頭頂無數光環:超級大國的第一位非洲裔總統,草根出身,親民,年輕,喊著「Yes,We can!」,簡直就是「美國夢」的最佳代言人。

20151223170331674

2009 年 1 月 20 日,歐巴馬宣誓就任總統

然而在現實面前下,激情和光環總會很快消退。2014 年 11 月 4 日,美國中期選舉結果揭曉,民主黨人不得不面對又一次打擊——他們失去了參議院的掌控權,這也讓早已成了「跛腳鴨」的歐巴馬政府失去了最後的支撐。

幾天之後的 11 月 11 日晚,北京 APEC 峰會結束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歐巴馬夜遊中南海,在瀛台散步談心。兩人告別時,歐巴馬不禁感慨,總統任期只剩兩年了。習大大鼓勵他說,兩年時間可不短,你還可以鑄就新的輝煌。

轉眼又一年過去,歐巴馬的任期只剩一年。不過習大大說對了,兩年的時間足夠做很多事。就在這一年的時間裏,經歷過中期選舉大潰敗的歐巴馬似乎早已不被公眾所期待。然而,就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炙手可熱的下一屆總統候選人身上時,歐巴馬卻悶聲打了幾個勝仗,試圖在離開白宮前,留下可圈可點政治遺產。

當然,歐巴馬也留下了一堆「爛尾樓」,等著下任總統去收拾。僅剩下 12 個月的歐巴馬能夠再留下哪些遺產,還可能解決哪些問題,又將在哪些問題上奮力一搏?

正經君為歐巴馬盤點了可能與不可能完成十大任務(★★★為滿分):

  • 打擊極端組織 IS

預期可完成度:☆

前段時間,「伊斯蘭國(IS)」「反恐」成了全球關鍵詞,眾多國家和地區處於恐怖主義陰影中:巴黎恐襲血案造成至少 132 人遇難;俄羅斯客機遭恐怖襲擊墜毀 224 人遇難;中國公民樊京輝被 IS 綁架並殘忍殺害;馬裏酒店遭襲 170 人質被劫持,包含 3 名中國鐵建員工在內共 27 人遇難;美國也沒能例外,12 月 2 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貝納迪諾市的社區中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 14 死 17 傷,也和 IS 有關。

12 月 6 日晚,歐巴馬罕見地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加州槍擊案是「屠殺無辜平民的恐怖主義行為」,並強調美國將加大措施打擊 IS 等恐怖主義威脅。

20151223170542732

歐巴馬在橢圓辦公室發表演說

到底多嚴重?這麽說吧,這是歐巴馬擔任總統 7 年以來第三次在這裏發表電視演說。上一次是 2010 年 8 月,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宣布美國結束伊拉克戰鬥任務。

歐巴馬重申,不會派遣地面部隊赴敘利亞打擊 IS,而是繼續幫助盟友切斷 IS 經濟來源、加大情報收集力度,以實現「可持續的勝利」

在年終記者會上,歐巴馬也不忘向緊張不安的美國人承諾打擊 IS,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恐聯盟擊敗 IS,但同時承認,「獨狼」式恐襲正對美國構成令人頭疼的新安全挑戰。

在年終記者會上還要強調一遍,足以說明美國對打擊 IS 有多頭疼。但是在全球範圍出現一系列恐怖襲擊之後,歐巴馬再采取這些近乎不痛不癢的反恐戰略似乎於事無補。

自 2013 年以來,全球恐怖主義來勢洶洶,暴恐事件數量上升,受影響的地區擴大,IS 的異軍突起更是引發全球恐慌,根據美國《2013 年全球恐怖主義報告》,2013 年全球發生了大約 9707 起恐怖襲擊,比上一年增長 43%,造成超過 17800 人死亡。與 2013 年相比,2014 年全球恐怖襲擊次數增加了 35%,死亡人數增加了 81%。

要知道,跟前幾任美國總統相比,上任就拿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算不上「好戰總統」,但是當 IS 這個恐怖主義組織瘋狂肆虐,甚至已經威脅到美國自身的安全之時,歐巴馬政府的應付甚至被形容為「反應遲緩、被動應對、意志不堅、行動無力、效果不佳」,引發國際國內越來越多的批評和質疑,在大選中也被各路「諸侯」攻訐。

任期只剩一年,表態和行動又如此無力,歐巴馬要在下台之前在打擊 IS 上取得什麽實質性進展,恐怕難以有更多樂觀期待。

  • 槍支管制

預期可完成度:★

還是從加州槍擊案說起。歐巴馬在橢圓形辦公室講話時表示,發生在南加州的槍擊案能叫醒美國需要更嚴格的槍支管制。而管控槍支第一步就是禁止任何被列入「禁飛名單」上的人購買槍槍支。

美國每每有重大槍擊案發生,都會在國內引發關於「控槍」的激辯,然而總是無果而終。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禁止侵犯「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有憲法第二修正案所保障的權利,收緊管制槍械在美國可能會被認為「侵犯人權」。除了法律的保護,美國的槍支管制還涉及包括民權、黨派、利益集團等諸多層面,自然困難重重。

在控槍問題上,美國共和黨一直是比較反對嚴格槍支管制,而民主黨則支持管制,因此身為民主黨的歐巴馬在槍支問題上也是支持管制的。

2012 年 12 月 14 日,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學發生的惡性槍擊事件造成 28 人死亡震動全美,激發更大控槍呼聲。

20151223171722744

2012 年 12 月 14 日,美國康涅狄格小學發生校園槍擊慘案,歐巴馬發表演講時數度落淚

這次歐巴馬動真格了。2013 年 1 月 16 日,歐巴馬繞過國會簽署了 23 項控槍總統行政命令,這些舉措被稱為是近 20 年來最全面、最徹底、最嚴格的控槍方案。同時呼籲國會采取行動,禁止攻擊性槍支與大容量彈夾銷售、對所有購槍者實施背景檢查。

然而歐巴馬的控槍對策一出,輿論中反對的聲音隨即來勢洶洶。有國會議員揚言彈劾他,而全美步槍協會則諷刺其為「偽君子」,甚至有的保守派媒體已經把歐巴馬與禁槍的希特勒相提並論。

盡管歐巴馬在控槍上做出諸多努力,但相關法案一直未能在國會獲得通過。歐巴馬今年 7 月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無力推動美國控槍制度改革是其任期內的「最大挫折」。

  • 醫改法案

預期可完成度:★★☆

2009 年,躊躇滿志的歐巴馬剛一上台,就將醫改作為重點議題,並發誓於年內「啟動全面改革醫保體系計劃」。但歐巴馬的醫改不僅受到對手共和黨的屢屢阻撓,美國民眾對醫療系統的詬病也並未減少。

歐巴馬在 2010 年提出的醫保法案是要求所有美國公民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將面臨罰款,該法案還改革了私人醫療保險行業和公共醫保項目,目的是將約 3000 萬沒有醫保的美國公民納入醫保覆蓋範圍。

20151223172451605

2010 年 3 月 23 日,歐巴馬簽署醫療改革法案

盡管在過去 5 年裏已經有約 1000 萬美國人補上了醫保,盡管一旦該法案被挫敗,可能會導致數百萬美國人重新失去醫保,但以時任眾議院議長博納為首的共和黨議員,一直不屈不撓地與該法案作鬥爭。他們聯合其他保守團體和某些企業,一路告上了最高法院。

難怪歐巴馬在他的一次演講中說:「他們(反對派)談論我時就像說一條狗。」

就在醫改法案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今年 6 月 25 日,美國最高法裁定全國 870 萬名民眾獲政府資助,以應付醫療保險的費用,並無違法。這項裁決被視為歐巴馬在醫保改革上的大勝仗,這也是最高法院在三年內第二次駁回了對醫改法案的法律挑戰,成功保住了歐巴馬的一項重要政治遺產。

對於美國民眾而言,根據最高法院的裁決,無論居民所在州是否建有本州網上醫保交易平台,他們都可在聯邦政府醫保交易平台登記入保,並可由此獲得聯邦政府平均每人每月 260 美元的補貼。

歐巴馬醫改法案主要受益人是目前仍遊離於醫保體系之外的 5000 萬低收入群體。但美國國會預算局去年發表報告稱,醫改措施可能造成部分美國人縮短工時、減少就業動因、退出勞動力市場、暫緩再就業,預計至 2021 年,將因此減少 230 萬份全職崗位。

無論如何,歐巴馬主推的醫保法案總算是保住了,他的這份政治遺產也將是最大的亮點之一。

  • 基礎設施建設

預期可完成度:★★

經濟危機推動了歐巴馬的當選,重振經濟自然是他的一項重要使命。而「基建夢」就是歐巴馬的一大夙願。盡管入主白宮以來,歐巴馬就一直強調基建,基建,基建,但是在兩黨博弈之下舉步維艱。

美國的基礎設施陳舊是公認的事實,自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美國就基本沒有修建過重要的基礎設施。如今美國的高速公路體系還是上世紀 50 年代艾森豪威爾總統時代的遺產美國的鐵路系統曾全球領先,但現在被世界經濟論壇排在第 18 位;美國的航空運輸系統如今排在世界第 30 位,落後於馬來西亞和巴拿馬

落後的基礎設施帶來了巨大損失。有研究機構估計,2010 年的擁堵給美國造成約 1010 億美元的損失;而公路設施的破敗,每年對美國汽車運行造成的額外損耗高達 970 億美元……曾有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2020 年之前,美國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多投入 1.1 萬億美元,否則將遭遇可怕的經濟倒退。

歐巴馬並非無所作為,自其上任以來,美國已對超過 56 萬公里的公路、9656 公里的鐵路和 2 萬多座橋梁進行維修和更新,但是更新美國陳舊基礎設施的任務依然艱鉅。

但是沒辦法,共和黨就人就是不讓你幹呀。不過臨走之前,歐巴馬又能了一回。

美國白宮 12 月 4 日宣布,歐巴馬簽署了為期 5 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法案,將為未來 5 年美國公路、橋梁、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

原來,參眾兩院 3 日已分別通過了這項名為《修覆美國地面交通法》的基建法案,將為美國 2016 至 2020 財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 3050 億美元融資,其中約 2050 億美元將用於高速公路建設,約 480 億美元投資於軌道交通項目,這是 10 多年來為美國地面交通提供長期融資的首個法案。

歐巴馬說,這項法案並不完美,但是邁向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可以使美國修覆破敗的公路、橋梁和軌道交通。

或許有人會問,歐巴馬下台後這個法案會不會「人亡政息」?我們可以看一下,該法案在眾議院和參議院分別以 359:65 和 83:16 的絕對優勢通過,這對於陷入「否決政治」怪圈的美國國會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團結一致了。

  • 美國古巴覆交 伊核協議達成 亞太再平衡

預期可完成度:★★☆

鑒於在國內問題上掣肘重重,歐巴馬將目光更多投向國際,希望在外交上積極有為能留下光輝一筆。

說到這個問題,必然要提起美古關系的破冰,這也是歐巴馬為數不多的重要外交遺產之一。

2013 年 12 月 10 日,在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葬禮上,歐巴馬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的親切一握被視為美古關系改善的征兆。2014 年 12 月 17 日,歐巴馬宣布,美國決定與古巴恢覆正常關系,並放寬多項執行 50 多年的制裁措施。勞爾·卡斯特羅也宣布,古巴將與美國就兩國關系正常化開啟談判。同日,兩名遭古巴扣留的美國公民獲釋。作為交換,美國宣布釋放三名古巴特工人員。

20151223171237929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葬禮上,歐巴馬與古巴領導人勞爾·卡斯特羅握手

「我從沒想過這一刻會發生……這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決定」,拉美左翼的代表人物之一、阿根廷總統克裏斯蒂娜的話可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反應。

今年 7 月 20 日,美國和古巴正式恢覆外交關系,並互設使館。美古重新建交,對於美國民眾來說也是五味雜陳,美聯社的民調顯示,58% 的民眾支持歐巴馬處理美古關系的方式,有 40% 的人則持反對態度。

除了古巴,對於歐巴馬而言,伊朗是另外一個極具潛力的國家,可以用來豐富自己第二任期內乏善可陳的外交履歷。

自 2013 年伊朗新總統哈桑·魯哈尼上台以來,美國與伊朗關系呈現出解凍跡象,歐巴馬就開始積極力促伊朗核談判進程,希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歐巴馬曾多次敦促:時間已經不多、「機會不會很快再來」。其潛台詞為希望在最後兩年任內實現突破,從而鑄定總統生涯的外交遺產。

經過艱苦的 18 天談判,7 月 14 日,伊朗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與伊朗終於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協議。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和伊朗外長紮裏夫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六國和伊朗成功完成談判,解決了持續 12 年的爭端。莫蓋裏尼並將當天形容為「歷史性」的一天。

10 月 18 日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如期生效,歐美啟動解除對伊制裁程序。伊核協議生效,創造了通過和平談判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先例,因此也成為冷戰結束 25 年來國際社會達成的最重要談判成果之一。

2011 年底,歐巴馬和時任國務卿希拉裏等人宣布美國外交重心將重新轉向亞太。2014 年 11 月,歐巴馬再次重申華盛頓將戰略重心轉向亞太地區的決心,並以承諾美國「會竭盡全力通過外交、軍事、經濟和發展手段與亞太地區加強接觸」向正在崛起的中國傳遞隱晦的信息。

而今年 10 月 12 日,美國《國家利益》刊文指出,事實上,這項重返亞太戰略已經破產。文章表示盡管 TPP 達成基本協議,但該戰略未能將美國的註意力以一種實質性的、可持續的方式轉向亞太。歐巴馬所謂的美國在亞洲的「巨大潛力」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實現。

  • 環境保護

預期可完成度:★☆

歐巴馬曾在 2008 年競選時承諾「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會放緩,我們的地球將被治愈」。盡管上台之後,歐巴馬關於環保的動作不斷,但同他的基建夢一樣,由於國會和共和黨的阻撓,歐巴馬也是有心無力。

限制碳排放汙染、提高燃油經濟性,通過對汽車的控制減少碳排放量、清潔能源計劃……花樣多卻屢屢受挫。

去年歐巴馬與習近平「瀛台夜話」後,中美簽署元首氣候聲明,承諾削減碳排放。全球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同意減排,堪稱歐巴馬北京之行最大的成果之一。然而,歐巴馬還沒回到美國,參眾兩院領袖就表達了強烈反對意見。

6 月 29 日,美國最高法院以 5:4 的裁決,推翻了歐巴馬政府最雄心勃勃的環保措施之一,該措施旨在限制燃煤發電廠汞及其它有毒汙染物的排放。8 月 3 日,歐巴馬宣布史上規模最大的減排措施,該措施將規定 2030 年前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2005 年降低 32%,這被認為可能是他第二任期中最後一項雄心勃勃的政策。這項計劃受到共和黨的全力阻撓,一些共和黨議員試圖通過立法途徑阻止歐巴馬的計劃。

在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上,歐巴馬聲言將增加使用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但與此同時卻「後院起火」。美國科羅拉多州的 15 歲環保青年托納帝烏批評歐巴馬「空口講白話」,早前更聯同 20 名年輕環保主義者入稟控告歐巴馬政府,指其在推動棄用化石燃料上毫無作為。

20151223172215622

歐巴馬在氣候大會上發言

托納帝烏承認歐巴馬政府已經采取許多措施,包括推動更高效汽車、建造清潔能源發電站等,卻不足以抑制氣候變暖,他說,人們想看到的是更實在行動,而歐巴馬的工作完全不及格,要向他問責。

在環保方面,在共和黨的阻撓面前,歐巴馬能有什麽大作為想必也是困難重重。

  • 司法改革

預期可完成度:★★

說到司法改革,不得不說的是歐巴馬成為美國首位走訪聯邦監獄的現任總統。今年 7 月 16 日,歐巴馬按計劃視察位於中西部俄克拉荷馬州埃爾裏諾的聯邦監獄,分別與執法官員和非暴力毒品囚犯見面,以推進司法體制和監獄改革。

「大規模監禁讓我們國家情況更糟,我們必須有所行動。」歐巴馬在早些時候就曾呼籲改變全國監獄政策,拓寬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他希望美國減少或取消非暴力毒品犯罪的法定最低量刑,重新考慮對囚犯關禁閉,並增加對服刑人員進行工作培訓的項目。

20151223170953232

歐巴馬視察聯邦監獄

美媒曾指出,歐巴馬已經將刑事司法和監獄改革列為他任期最後階段的優先任務。歐巴馬提出要擴大少數族裔年青人的機會、減少監獄人口、緩和強制性最低判刑和恢覆重罪犯的投票權。難得的是,面對司法改革這一議題,共和黨和歐巴馬總算步調一致了。兩黨政治人物和權益組織都對刑事司法問題改革表現出興趣。

歐巴馬說:「我們不能容忍其它文明國家都不要的監獄條件。我們不應當容忍監獄過度擁擠;我們不應當容忍監獄內的團夥活動;我們不應當容忍監獄內的強奸;我們也不應當把它當作通俗文化中的笑料。那不是玩笑,這些東西不能接受」。

嘴上說著不能接受,現實卻是美國監獄屢屢曝出各種醜聞。

要知道,美國監獄裏早已人滿為患,美國司法部決定在 10 月 30 日至 11 月 2 日期間釋放大約 6000 名囚犯,意在緩解監獄的擁擠程度。人滿為患的監獄也成為滋生各種醜聞的土壤。就在上周,位於佛羅裏達州的全美最大女子監獄羅維爾被媒體曝出腐敗醜聞,獄警將數百名女囚視為妓女,逼迫她們賣淫以換取基本的生活物資、保護或獎勵,監獄官員還通過走私香煙和毒品掙錢。

歐巴馬的司法改革任重道遠。

  • 制造業回流

預期可完成度:★☆

無論是哪個國家,制造業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都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曾經,美國曾憑借先進的制造工藝和完整的制造體系在制造業領域一度遙遙領先,讓世界望塵莫及。而如今,美國在制造業領域的話語權逐漸減弱。

面對制造業的衰落,歐巴馬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本國制造業覆蘇。早在 2010 年,歐巴馬就提出口翻番計劃,並在 2012 年提出鼓勵制造業重回美國,雖然在演講的時候,一陣風刮過,漏出了美國國旗下的中企標志。

20151223171010226

2014 年 1 月 28 日,歐巴馬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指出制造業回歸是重點,「我們需要共同努力,加強一些促進兩黨貿易工具的作用,以保護我們的工人,保護我們的環境,並為‘美國制造’開拓新的市場。」同年 12 月,歐巴馬提出將投入近 4 億美元支持「學徒計劃」,培養高素質工人,以及新建兩個制造業創新中心。今年 2 月 2 日,白宮向國會提交的 2016 財年聯邦政府預算報告表示加大對研發、制造業和互聯網的投資,以增強美國經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此外還將在未來 6 年投入 4780 億美元用於路橋等基礎設施建設。

歐巴馬的努力,相對於過去似乎取得了成效,2011 年美國制造業新增 23.7 萬名就業崗位,制造業投資的增速也高於同期美國 GDP。

與政策導向相一致,近期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美國制造業 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已經連續 27 個月實現擴張,原本有廉價勞動力優勢的中企制造業也開始進軍美國。

在長期增長的趨勢之下,美國制造業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例如製造業閑置太久,缺少合格的零部件供應商和工人,製造技能下降,能源繁榮助力有限,更多人退出勞動力人群等。比如 2015 年 1 月製造業 PMI53.5,大幅不及預期的 54.5,創一年新低。更有美國智庫稱,美國近幾年創造的製造業工作僅僅為金融危機及隨後衰退期間流失工作的五分之一,製造業覆蘇是一個美好的設想,但是要達到目標委實有些困難。

9、TPP、TTIP

預期可完成度:★★

今年 10 月 5 日,經過長達五日五夜的密集閉門談判,由美國等 12 個環太平洋國家參與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談判在美國亞特蘭大達成一致。此舉被外界普遍解讀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戰略的重要一環。

歐巴馬在同一天發表聲明,美國不能讓中國等國家書寫全球貿易規則,他呼籲國會兩黨支持通過該協定。

事實上,各方已就 TPP 協議的內容進行了長達 5 年多的馬拉松談判。早在小布什時期,美國就已開始籌劃這一貿易協定,到了歐巴馬這裏,總算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12 個談判國同意進行自由貿易,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範。盡管各國部長在會議上達成基本協定,不過最終協議依然需要得到各國國家最高領導層及議會的批準才會正式簽署。

歐巴馬一直將 TPP 視為美國戰略重心重回亞洲的關鍵,並將此作為他剩余任期的第一要務堪稱經濟版的「重返亞太」。在年終記者會上,歐巴馬也強調把推動國會批準 TPP 作為明年施政的首要目標。但是 TPP 從達成協議到走完各國的國內程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歐巴馬要面對來自國會的挑戰,即便是歐巴馬所在的民主黨,也有大把的人反對 TPP,比如 TPP 曾經最重要的「鼓吹者」之一、民主黨熱門候選人希拉裏就公開反對 TPP,她不認為 TPP 將創造就業、推高薪資、保護國家安全。她稱若要接受該協定,必須確定 TPP 能滿足上述目標。

TPP 初步達成之後,歐巴馬政府的貿易談判重心就已轉向另外一項覆蓋廣泛的貿易協定,即與歐盟之間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力爭在總統任期結束前留下另一重要貿易政策遺產和重塑全球貿易體系。

10 月 19 日至 23 日,TTIP 第 11 輪談判將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美歐雙方期待在關稅問題上取得進展,進而在今年年底前達成一項初步協議,避開 2016 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影響。

盡管雙方承諾要在未來幾個月加快談判節奏,致力於 2016 年最終完成 TTIP 談判,但是美歐在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數據跨境流動、勞工保護、農產品市場準入和金融監管等領域存在不少分歧,雙方能否在歐巴馬任內完成談判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10、同性婚姻合法

完成度:★★★

這沒啥可說的,滿分!

美國最高法院 6 月 26 日以 5 比 4 的投票結果裁定,同性婚姻合法。這一裁決結果意味著同性婚姻在全美 50 個州全部合法。隨著這一裁定的宣布,之前美國 13 個州對同性婚姻的禁令撤銷。美國也因此成為全球第 21 個在全境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早在 2012 年 5 月,歐巴馬就曾公開支持同性戀婚姻,並在連任就職演說中明確提到要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2014 年 10 月,歐巴馬在接受《紐約客》雜志采訪時稱,在「平等保護條款」保護下,美國 50 個州都應該允許同性戀婚姻。

在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後,歐巴馬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他說這一裁決令「讓我們的聯邦向完美跨近了一小步」,稱「這是美國的勝利」。「這一裁決是美國的勝利,它堅定了數百萬美國人業已堅信的信念:當所有美國人都能得到平等對待,我們將都會變得更加自由。所有美國人都有權享有法律的平等保護,所有人都應當得到平等對待,不論他們是誰、他們愛著誰。」

20151223171125753

歐巴馬稱同性婚姻合法是美國的勝利

盡管同性戀婚姻合法成了美國極具跨時代意義的一刻,這項法案的通過也為歐巴馬執政政績加了不少分,但也並不是所有美國人都願意接受這一結果,比如得州和阿拉巴馬州。阿拉巴馬州為了阻止同性戀結婚,更是直接宣布停發所有結婚證,「異性也不能結婚的話就不算是歧視了!」

雖然歐巴馬在任期內,看似沒有什麽「大動作」,在即將離任的「跛腳鴨」時期,歐巴馬一鼓作氣,對內簽署醫改法案、推行國際貿易協定 TPP、推動同性婚姻合法化……;對外,更是做了簽訂伊核協議、重啟美古關系等看似對美國來說不可能的事兒。但是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總統,這依然無法改變他在眾多問題上力不從心、碌碌無為的形象

僅剩一年,歐巴馬如何在最後有限的時間內奮力一搏,還需拭目以待。

(本文由觀察者網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美國今年已發生 45 起校園槍擊案⋯歐巴馬:這是我們的選擇

【歐習會上場】柯林頓和歐巴馬都曾在中國「賣台」

歐巴馬回應抗議者:領導人都該學的臨場反應三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