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雨晴

矽谷被一條看不見的線分成兩個世界。

在一個世界,人們住著 500 平方米、帶噴泉和泳池的豪宅,花 10 萬美金買輛特斯拉只為趕個時髦;在另一個世界,人們無暇顧及 iPhone 6s 有什麼新功能,他們甚至連手機都沒有,一個睡袋和幾件衣服就是全部家當。

在矽谷南部的中心城市聖荷西(San Jose),有一片 28 公頃的區域,這裡曾是全美最大的流浪漢聚集地。在垃圾遍地的土地上,將近 300 人住在破舊的帳篷或者自己建造的樹屋裡。居民們管它叫“叢林”。

沿著市區一條小溪而建的“叢林”,和矽谷家喻戶曉的科技巨頭們近在咫尺——它距離擁有 Photoshop 的 Adobe 公司車程 5 分鐘,距離英特爾車程 10 分鐘,開到相對較遠的谷歌也就 20 分鐘。

1

過去幾年內,聖荷西市政府放任“叢林”滋長蔓延,對此避而不談。而它周圍的公司職員叫苦不迭,居民繞道而行,連市政府收垃圾的工人也不敢走進“叢林”。

“他們每週都要在收垃圾的工人來之前把一袋袋垃圾從裡面拖出來,有一次他們還拖出一具屍體。”無家可歸的桑德拉·斯科特(Sandra Scott)說。斯科特說她的女兒就住在“叢林”裡。

去年 12 月 4 日,聖荷西市政府下令將“叢林”徹底清除。當天,“叢林”的所有居民在警察的監督下,帶著一切家當被迫離開。有些流浪漢去了附近的避難所,運氣好的被抽中,獲得當晚的一張床位,有的則只能無助地坐在路邊。

在工人們清理“叢林”居民留下的數以噸計的垃圾的同時,聖荷西政府打算在路邊豎起柵欄,防止流浪漢們又搬回來。但據當地媒體報導,一些無家可歸者已經在附近搭起了新帳篷。

2

2014 年,在矽谷中心地區的聖克拉拉郡,流浪漢人數達到 7567,位列全美第七。全美無家可歸者人數在逐年減少,聖克拉拉的人數卻在過去七年中增長了 5%。

其中僅 25% 能住進政府提供的避難所,這一比例是全美最低的。而在紐約——全國流浪漢人數最多的地區——95% 的流浪漢能在避難所找到容身之處。

3

矽谷驚人的財富成長,其實只落在少數的有錢人身上

在矽谷,往返於聖荷西市和帕羅奧圖市(Palo Alto)的 22 號公車,是當地唯一一路全天候運營的公車。一到晚上,乘客大多是無家可歸的人。花 2 美元從起點坐到終點,再花 2 美元坐回起點,8 美元足夠讓一個無家可歸的人熬過漫漫長夜。這路公交車也因此被稱為“22 號酒店”。

與此同時,矽谷的財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截至 2014 年八月,聖克拉拉郡的家庭收入中值達到 93500 美元,是全美最高水平。這個數字背後卻是日漸擴大的貧富差距——有錢人花幾百萬購置豪宅,工薪階層卻靠着 9 美元的最低時薪艱難度日。
矽谷迅速發展的經濟造就了蓬勃發展的房地產業。2014 年,聖克拉拉郡的平均房租達 2269 美元,比十年前上漲近 1000 美元。出租房的入住率則多年來一直維持在 95% 左右。

許多房東趕走原來的租戶,騰出房子租給源源不斷湧入矽谷的高薪技術員。被房東趕走是造成流浪漢無家可歸的第三大原因,排在它前面的是失業和酗酒。儘管政府試圖通過住房補貼等渠道幫助無家可歸的人們,但種種努力在飛漲的房租和居高不下的入住率前不過是杯水車薪。

“我們現在有更多資源來幫助無家可歸的人,但是卻沒有足夠多的房源來安置他們。” 當地非盈利機構的主管洛麗·柯林斯(Lori Collins)說。

為了徹底清除“叢林”,聖荷西政府 2013 年撥款 400 萬美元,分兩年發放給各類機構,幫助“叢林”的“居民”找到安家之所。2014 年,政府再次撥款 167 萬美元用來清理這片區域。

按照規定,有工作的“叢林”居民可以拿到政府的住房補助。他們只需將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拿出來付房租,差價由政府來補齊。目前,已有 144 位“叢林”居民搬進公寓,而另外有 60 人拿着政府的補助,卻找不到願意接納他們的房東。聖荷西政府甚至僱傭了住房專家來幫助他們找房。

去年冬天,當地政府在治理無家可歸的問題上做了創新——雖然並非出於自願。

每年冬天,聖克拉拉郡會額外開放三個臨時避難所,幫助無家可歸的人抵禦寒冷。2014 年春天,其中一家避難所永久性關閉,125 個床位隨之而去。當地政府花了大半年尋找新址卻毫無結果,只能撥款在其他避難所中增加 56 個床位,並安排 90 個人住進汽車旅館。

汽車旅館成了無家可歸的希望,背後代價是政府的高支出

將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安置在汽車旅館,一週要花費政府 850 美元,幾乎是普通避難所一張床位的兩倍。政府主管鮑勃·多爾斯(Bob Dolci)說這一舉動的目的是讓無家可歸的人獲得更好的服務。

Downtown Streets Team 是當地一家非營利性機構。該機構通過組織流浪漢做清潔工作,來幫助他們換取超市代幣券和就業、找房方面的服務。Downtown Streets Team 也負責安排部分人住進汽車旅館。被選中的人可在汽車旅館內一直住到去年 3 月 31 日。

作為 Downtown Streets Team 的隊員,帕特里克·斯科特(Patrick Scott)和他的妻子桑德拉·斯科特住進一家汽車旅館,結束了為期一年的無家可歸的旅程。2013 年,61 歲的帕特里克提早退休,讓家庭陷入了財務危機(美國政府規定 62 歲才能享受退休福利)。而桑德拉 2005 年受工傷後就一直待業在家,多年來斷斷續續的治療耗盡了他們的積蓄。

帕特里克和桑德拉曾經在當地一個公園裡輾轉流浪了一整年。為了躲雨和取暖,他們住過球場看台,也在花壇裡和各種樹下躲避過。去年 12 月 14 日,他們終於可以在一個有屋簷的地方度過第 41 個結婚紀念日。

帕特里克和桑德拉希望汽車旅館將是他們“流浪”的最後一站。他們馬上就可以開始領取退休金,而且向一處政府廉租房提交的申請已經被通過。

4
但是像帕特里克和桑德拉這樣能在汽車旅館裡過冬的畢竟只是少數。除了 Downtown Streets Team 的隊員,除非是無家可歸的家庭,大多數人並沒有資格申請住進汽車旅館。

62 歲的退伍老兵克林特(Clint)就是其中一員。2014 年 9 月,克林特接受心臟手術後被安排住進聖荷西的一個教會。接受採訪時,克林特在山景城的另一個教會吃免費的早餐,他拉開毛衣的拉鏈,露出了胸口一條 10 釐米的鮮紅的傷疤。

雖然有了臨時住所,但是根據教會的規定,克林特每天早晨 5:30 就得離開,晚上 9:00 才能回去睡覺。中間的時候,他要嘛在圖書館看書,要嘛在路上漫無目的地遊蕩。

但是克林特說他並不同情所有的流浪漢,尤其是那些因為酗酒或者吸毒而流落街頭的。

不要為無家可歸的人感到抱歉。他們自己能擺脫困境,有些人是自己選擇不離開那個環境罷了。”克林特說道。

(本圖文與標題皆為合作媒體《觀察者網》授權刊載,首圖來源:Marc Brüneke, CC license,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擁有哈佛法學學歷,如今卻露宿街頭,這是他的悲慘故事
「這些尖刺,就是政府歧視街友的實證」英國政府的不人道措施,讓這群藝術家起身反抗
比維基百科還清楚的 38 張地圖,一次搞懂全球人文經濟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