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基進側翼
(更正說明:原標題「當代政治格言『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創始人——專訪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奕齊(上)」,經網友提醒後,確認此句名言並非陳奕齊原創,因此更改標題。)
基進側翼總召陳奕齊今年 42 歲,來自高雄,或許因為台灣長期南北發展失衡、媒體重心集中在台北的關係,即使他在此次立委選舉被排進台聯不分區第一名,目前在全國的知名度也不如其他在台北參選的第三勢力候選人。
如果暫時不論「陳奕齊」三個字的名氣,「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這句台灣當代政治格言,應是全台關心公共事務的年輕人都熟悉的一句話。
而這句話,正是陳奕齊於 2013 年將其從歷史知識堆中翻出,讓國民黨在最近兩次選舉的文宣戰上無法翻身的關鍵。
去 (2014) 年地方選舉前夕,國民黨台北市黨部甚至在其廣告中製作「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黃色布條。
2008 年還在荷蘭的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讀博士班時,與一群朋友成立了《超克藍綠》部落格,陳奕齊便以「新一」此筆名在江湖上走跳。之所以選擇「新一」作為筆名,是因為他很喜歡工藤新一的名言「真相只有一個」,且他認為台灣的政治改革應該是一場「科學性的實驗」:
人類學海無涯,但我們所知有限,因此必須透過科學分析,找到解決政治問題的路徑。
1973 年在高雄出生,他從小就被父親帶去各個黨外活動的場合,在國中時就跟國民黨區黨部主委的兒子辯論。1992 年國會全面改選前夕,陳奕齊還只是個大一菜鳥,就被學長帶去台南幫「當時全台灣最會演講的人」陳秀賢輔選,直接被「放生」到宣傳車上的經驗,造就了陳奕齊現在過人的演說能力。
「政治就是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如果你覺得資源分配不公平,那就是這個遊戲規則出了問題」,因此陳奕齊在 2014 年組織了「基進側翼」政團。
圖片來源:基進側翼粉絲頁
基進側翼在 2014 年的地方選舉推出五名議員候選人(四位在高雄市、一位在新竹市),雖然通通落選,但基進側翼選擇繼續堅持「入政」的路線,在這次立委選舉與既有政黨「台灣團結聯盟」(台聯)合作,並被台聯推派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第一名,「因為這樣我們不用提名 10 個區域立委,不然就會跟民進黨強碰、分掉票源,讓國民黨撿到便宜」,陳奕齊如此解釋「讓泛藍在 2016 年的國會不過半」這個大戰略目標。
圖片來源:基進側翼
本篇是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基進側翼總召陳奕齊的專訪上篇,下篇請見:
當代政治格言「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創始人——專訪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奕齊(下)
- 從商學院走向勞工運動
雖然從小就被爸爸帶去黨外的政治集會,但陳奕齊在高中之前並未想過「從政」這條路。
「高中念社會組也不知道未來能做什麼,所以就去讀商學院」,但陳奕齊在 1991 年進了大學後,正好遇到「國會全面改選」,就被學長找去台南縣將軍鄉,幫當時被稱為「全台最會演講」的陳秀賢輔選。學長要求陳奕齊與另一個大一菜鳥負責一台宣傳車,「丟安捏拿著麥克風開始沿街講,一開始腳還會軟掉」,自此,陳奕齊開始培養他的政治宣講能力。
談到 80~90 年代的台灣民主化,陳奕齊舉出自己的著作《黨國治下的草民史》,並提到:
戒嚴,是對人的思想與身體 (body) 的控制。
以前留長頭髮,就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到學校還要檢查手帕、衛生紙、指甲,這都是 dicipline(規訓)!在身體中,最重要的是性 (sex),就是 sexual politics,所以黨外運動時,台上在演講進步思想,台下除了賣「民主香腸」、「建國豬腳」,還有「民主 A 片」!
因為在大學輔選以及經營校內學生運動社團的經驗,陳奕齊畢業後選擇就讀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因為我想搞勞工運動」,他說。
- 學習分析結構問題:一個濫情的人無法承受這麼多人的苦難
碩士畢業後,經由朋友的介紹,陳奕齊在 1998 年到香港的勞工 NGO 工作,進行中國與香港的勞工田野調查,這是他畢業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陳奕齊說,「我進出中國 60 幾次,從 2005 年就已經是中國跟香港的黑名單。」
在陳奕齊開始說這些他在中國遇到的故事之前,他不斷強調,「因為我經歷過、看過太多苦難,我在中國做田野調查時,我跟這些中國勞工都成為好朋友,他們的苦難都成為我的苦難」,陳奕齊說,這麼多的苦難,光靠他一個人,不可能一一解決:
我是一個濫情的人,但這麼多的苦難我承受不起,這麼多的問題我沒有辦法解決,整個心力交瘁,我當時差點死在香港,我看西醫、中醫,一直咳、一直發燒,整整半年都沒好,有天突然覺得「我要客死異鄉了」,所以我才辭職,離開香港。
所以我必須把自己抽離、抽高,不能只看個案,我開始學習問「結構問題」,我們的責任是分析這個結構,找出這些苦難是因為什麼結構而產生?
我寫《國民黨治台片斷考》,就是要解構黨國史觀;我寫《黨國治下的草民史》,就是從草民的立場看見的歷史;一破、一立,當我站在草民這一邊的時候,就是左派的史觀,我不用整天標榜、炫耀自己是左派!
陳奕齊在台南安平的天后宮外,以年輕世代的角度分析「年輕人把全部都獻給了工作,因此無法相愛」:
年輕人,你究竟愛的是工作還是你的另一半?基進政治 BAR 之天后宮戶外開講 — 精彩內容搶先看:年輕的朋友們啊,在台灣沒錢根本沒辦法相愛,為什麼?— 因為你真正愛的是你的工作,你的老闆!你每天一起床,從早到晚全部都賣給了公司、賣給了老闆。— 在公司被剝削了十小時、十二小時,帶著疲憊又殘敗的身心回家,你還有心力去愛人?還有心力去愛你的下一代?台灣人的離婚率為什麼那麼高?婚姻關係為什麼那麼糟?因為在台灣我們都把全部獻給了工作,而不是活的像一個人。(完整版請在影片結束後點擊觀看更多)—#陳奕齊#基進側翼#政黨投台聯奕齊進國會#基進政治 BAR
由陳奕齊 – 新一貼上了 2015 年 11 月 23 日
- 在中國親身經歷政府壓迫人民的荒唐
陳奕齊舉了三段他在中國的經驗,並解釋自己如何從「一個濫情的人」轉而成為一個在意「結構問題」的人,他講到一半時,眼框甚至因為激動而泛紅。
當時中國政府要在廣東省蓋「飛來峽水庫」,因此在英德與清遠兩地之間選了一個村子,「中國政府把農民都趕走,全村失業」,陳奕齊說,有個身高不到 120 公分,才剛從小學畢業、正要升國中的女生,叫做小雪,打算去沿海打工,「她還有一個才小四的弟弟,她問我要怎麼辦?我回到香港之後,她寫信來跟我要她跟弟弟的學費,這我可能負擔得起嗎?」
我在清明節當天跟他們一起去掃墓,我一直看不到墓碑,結果小雪就指著「半塊紅磚頭」,跟我說,那就是他們家的墓碑。我從來沒看過這麼慘的事情。
圖片來源:基進側翼
另一次,是陳奕齊準備要去到林則徐燒鴉片的虎門,做成衣工廠的田野調查。調查的前一晚,他在街上看到一對父女,「那個三、四歲的小女孩一直發抖,旁邊的年輕爸爸看起來也是飽經風霜」,那位父親問陳奕齊,「先生,你能不能買一個麵包給我女兒吃?」
我後來知道,他們已經 24 小時沒吃飯了,我就去前面的麥當勞買一個套餐跟一個漢堡他們們吃。
我又問那位爸爸,為什麼妹妹看起來很害怕?他跟我說,「因為她剛剛跟前一個人要麵包的時候,被人踹了一腳。」
講到這邊,陳奕齊非常憤怒,「中國人就幹這種事情,最欺負中國人的就是中國人!」他又接著說:
就像香港人說的,「每次長江淹大水,都是我們香港同胞在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你們上海人什麼時候把他們當同胞了?」
陳奕齊接著解釋,這對父女也是因為農村的破敗,所以要來沿海城市找老鄉,一起到工地工作,「結果來了之後,找不到老鄉,因為老闆跑了、沒付工人薪水,所以工人也離開了。」因此這對父女找不到老鄉、找不到工作,身上完全沒錢,只能坐在路邊。
圖片來源:基進側翼
除了繳不起學費的姐弟、被路人踹的小女孩,陳奕齊接著再提一段關於 17 歲來自四川的年輕人,到沿海打工的故事。
這個來自四川的年輕人,當時拿了父母一整年的積蓄,坐了三天兩夜的巴士沿路顛簸,準備要到沿海城市的一間生產零食與糖果的台商工廠上班。到了之後,工廠卻說臨時工的缺已經滿了,而這年輕人也已經把身上的錢花完了,就只好到一個小牛肉麵攤打工。
陳奕齊解釋,中國並不像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人民有「居住遷徙,到處被剝削」的自由,因此當時中國提出「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政策時,先迫使農民離開農村、將勞動力移至沿海城市,再引進外資來剝削工人,這些工人就必須得到「暫時居住證」才能留在沿海城市工作。
而這位 17 歲的年輕人打工打了一個月,麵攤老闆卻不付他薪水,甚至直接找保安來,將這位沒有「暫時居住証」的年輕人抓走。「當時其他老鄉就在樹下七嘴八舌的,不知道要怎麼辦,他們湊不出 50 塊人民幣把他保出來」,陳奕齊便自己掏錢,讓那位年輕人重獲自由。
那個年輕人出來看到我,眼淚快掉下來,我的眼淚也要掉下來,因為他的眼光是灼熱的!
然後,那個年輕人又找到另一份工作,每天從早上七點做到凌晨兩點,一天只供兩餐,中午吃白飯、晚餐吃粥配白菜,還要扣押身分證三個月,試用期三個月也沒有工資。
- 台灣要獨立,因為我們沒能力處理全世界的苦難
在中國田野調查的經驗,讓陳奕齊「差點死在香港」,這段生命經驗讓他深刻地理解到「我承擔不了,我真的承擔不了,我是多麽的無能為力、多麽有限。」
圖片來源:陳奕齊 – 新一
我回到台灣,我清楚知道了一件事情:我們對他們(中國人),真的只有人道的義務,但我解決不了你們的問題,我能做的是回過頭來,解決國境內自己同胞的問題。
陳奕齊引用佛教的用語,他說「國境內要普渡眾生,國境外就只能自渡渡人。我們能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搞,做個示範給他們看!」
就在我們訪談的此刻,有多少國家正在經歷苦難?菲律賓馬尼拉的垃圾山經常山崩,每次都壓死幾千人,我們關心得了嗎?
台灣獨立是什麼?就是我們要讓這塊土地上、國境內的每個人都能有尊嚴的活著。我們也要相信,其他國家也有像我們這樣的人,正在思考如何解決他們國家的苦難。
而且,地球上真的有人做到啊!就是我留學的荷蘭,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做不到?
本篇是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基進側翼總召陳奕齊的專訪上篇,下篇請見:
當代政治格言「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創始人——專訪台聯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奕齊(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