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恐攻加上近日來伊斯蘭國令人髮指的行為,許多人會將恐怖攻擊和伊斯蘭信仰做連結。雖然已有很多人站出來表示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約有 16 億,相較之下激進派恐怖分子只佔非常少數,但從 911 以來從美國電影和媒體建立的伊斯蘭偏見恐怕已根深蒂固。

這是荷蘭的一個社會實驗,節目主持人在書店購買了一本《舊約》聖經,並將其中明顯和現代西方規範相衝突的部分畫上重點標示,接著包裹上伊斯蘭《古蘭經》的書皮,拿著這本書上街,採訪民眾對其中內容的看法。

這些篇章包括《利未記》第 26 章的「你們行事若與我反對、不肯聽從我……你們要喫兒子的肉、也要喫女兒的肉。」與《利未記》第 20 章「男人若與男人苟合、像與女人一樣……總要把他們治死、罪要歸到他們身上」等等,除此之外,經文中也出現砍手的血腥描述。

2015-12-08_140714

聽完這些內容,受訪者認為有人會將這些內容視為圭臬是不可思議;而提到古蘭經和聖經的比較,他們認為古蘭經是更具攻擊性,相對來說聖經更和平,而且也沒有這麼嚴厲。認為《古蘭經》是「強迫別人要相信他們想相信的事情」。

當答案揭曉,主持人揭開古蘭經的書皮,告訴這些內容其實都出自聖經時,受訪者皆感到訝異。其中一位表示自己雖然曾經上過基督教學校,卻完全不知道聖經中有這些內容。另外也有受訪者承認,自己的確在潛意識中存在偏見。

當然,這個實驗使用了最極端的方式呈現人們對伊斯蘭的錯誤認知,例如他選擇使用《舊約聖經》而非《新約聖經》,就是強調出過去聖經不合時宜的章節。事實上,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也有不少共同之處,例如基督教中的摩西就是伊斯蘭教中的聖人穆薩、大衛王就是達吾德,以及耶穌就是爾薩。而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更是都承認亞伯拉罕為信心榜樣。另外,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根本差異就是不認同耶穌的神性,而將他視為一位先知。

世界各大宗教不論是佛教、伊斯蘭教或是猶太教、基督教,若要回溯根源可追蹤到上千年,每個宗教的誕生都和當時的社會脈絡緊緊扣連,經典中的故事皆在處理當代面臨的問題;如摩西率領猶太人出紅海、釋迦摩尼感嘆印度種性制度下的苦難而出家等,若將這些基本教義搬到千年後的現代,都需要經過「世俗化」來重新適應當代社會。這個影片提醒我們,不論自己的信仰為何,都要尊重差異,別因少部分激進基本教義派者的行為,而歧視整個宗教。


延伸閱讀:

這個影片告訴你,恐怖主義為什麼不等於伊斯蘭教

可蘭經的真理是什麼?伊斯蘭國的出現只為讓人們見證殘暴?

為什麼法國再度成為恐怖攻擊的目標?從核心精神「世俗主義」來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