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截圖自谷阿莫影片)
文/謝東霖
看到不少人支持谷阿莫的理由是:谷阿莫的說明讓他們「看懂」電影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反映國民文化水準的現象,多數台灣人還是很依賴「標準答案」。
這大概是我們的教育所養出來的問題,從小就被教導背誦各種公式,就算是申論題或是作文,也有名家教戰守則讓人依循回答,然後能在這個體系內拿到高分。
因為大家習慣這種「標準答案」帶來的安心感,另外台灣的美育也嚴重不足,所以對於圖畫詩歌乃至於電影等各種創作,沒有能力、也不敢導出自己的心得。
因此,常常會聽到有人說「看不懂」藝術,或者乾脆說「看不懂的就是藝術」,然後進一步酸溜溜地說「藝術就是讓人看不懂」,這就是最大的病徵:非常介意能不能「懂」。
標準答案,可以帶給這些人「懂」的安心感,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正確的那一邊,再加上台灣人的一個毛病:一窩蜂趕流行,什麼熱門的怕自己沒跟上,又怕貿然跟上了卻跟別人不一樣,這時候谷阿莫當然會受歡迎了,因為他正是「標準答案」的產出者。
他專頁的簡介就說了,「我不評論原始故事背後的含意或導演拍攝的用意」,確實如此,而追蹤他專頁的人可能也不期待這些東西,只想知道情節內容是什麼,以免被人問到「這部電影在講什麼」時,不會支支吾吾答不出來。
但回答是「這是一個 OOO 變成 XXX 的故事」,或是「這是一個探討人性中的憤怒的故事」,或是「這部電影勾起我對憤怒經驗的共鳴」,是有差別的。
你真的在追求「標準答案」嗎?還是只想要一個「不會出錯的答案」而已?
(本文為謝東霖授權刊載,粉絲專頁:謝東霖 Hsieh Tung Lin,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