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蔡康永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將告別康熙,這一部曾造成不少話題的談話節目將走入歷史。
《康熙來了》自 2004 年開播以來,一直坐穩談話性節目冠軍的寶座。兩人更曾在 2005 年榮獲金鐘獎的「最佳綜藝節目主持人」。從政治人物到影視紅星、特色素人,幾乎都當過節目的受訪嘉賓,就連當時任職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也曾造訪過,甚至被小 S 調戲了一番。
【告別康熙】 我要和「康熙來了」道別啦。 我第一個當然是告訴小 S, 然後好好向節目老闆偉忠哥請辭。我說:我想做些改變。 節目馬上十二年了, 我最感謝累慘了的工作人員, 希望你們感覺值得。 這段奇妙旅程, 我會永誌於心。 十二年來, 有笑淚, 有陰晴, 相伴一場, 人來人往, 只是日常。 我的康熙時光, 再見啦。
Posted by 蔡康永 on 2015 年 10 月 15 日
康熙創造的紀錄有目共睹,10 年來有 53 億人氣收看,也成功開啟新的節目單元秀,包括「明星卸妝」、「藝人包包突擊實境秀」、「康熙嚴選美食」等。其實不用數據說明,相信每位讀者都曾經見識過小 S 在康熙中無極限的演出。《康熙來了》不只在台灣成績亮眼,收視族群更是擴及整個華人世界,小 S 辛辣的風格和蔡康永的沉穩吐槽一搭一唱,康熙來了儼然就是這個世代的娛樂回憶。
(圖片來源:《康熙來了》臉書官網)
當然,《康熙來了》也時常引發爭議,有人認為其太過膚淺,或老是拿女星的素顏來消費。然而除了娛樂價值之外,康熙對於沒有居住在台灣的華人而言,就是他們認識台灣文化的管道。台灣的流行用語也因此傳播到華人圈,例如蘋果香港就列舉了十個香港人在康熙學到的台灣名言:
1.【摳手心】握手時用食指「摳人手心」是一種性暗示。節目中經常提到,前輩大哥會「摳人手心」,對剛出道的小妹妹表示「好意」。
2. 【卡到陰、阿飄】台灣人都統稱鬼魂為「阿飄」,而碰到靈異事件就稱之為「卡到陰」
3. 【假掰】台語,讀音 Ké-pai,意即造作。
4.【揪團】招募團員的意思,現在比較多是在社交網站發生。
5. 【抓包】台語,表示被即場拆穿,《康熙》中的包包大搜查中單元,經常會有私密照被抓包。
6. 【老梗】就是已被重複使用多次的笑話,「梗」有笑點的意思
7. 【喬東西】「喬」有整理的意思,「喬東西」就是在處理事情當中。
8. 【台】也是香港的俗稱的MK,MK 仔在台灣就叫「台客」或會形容對方「很台」。
9. 【瞎】可以是很「扯」(浮誇),很「爛」(廢)或很「白目」。
10. 【屁孩】屁股外露的小孩,後來只不成熟,年少無知的小孩。
康熙走了,對這些華人圈的觀眾會有什麼影響嗎?我想,他們不會因此關上電視或網路,而是會改看其他同樣能帶來娛樂效果的節目。但不論是歌唱選秀《中國好聲音》還是配對節目《非誠勿擾》,沒有一個節目能帶給海外華人康熙裡的濃厚台灣味。
一位來自緬甸的華僑就曾投書給媒體,對他而言,康熙來了就是台灣文化的「載體」。他因為愛看康熙而知道了八德路上有名的林東芳牛肉麵、永康街有一家要排隊很久的蔥抓餅,建中北一女是台灣第一學府等,這些俗民文化都藏在康熙每集的單元裡。而也因為愛看康熙,他的國語甚至比其他同學都要來的標準。在他看來,康熙熄燈不只是一個娛樂節目的結束,更代表台灣文化在海外華人圈的式微。
(資料來源:香港蘋果即時、自由娛樂。首圖來源:蔡康永臉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