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uixian,CC Licensed)
《BO Money》導讀:小時候,我們存錢是為了吃麥當勞;工作後,我們吃麥當勞是為了存錢。當年那個每天存 10 塊錢就為了一份快樂兒童餐的孩子,如今卻每天吃著麥香魚只是想要省下 10 塊錢。
當薪資的變化趕不上物價的飛漲,過幾年,連「吃」這個小確幸你我都可能保不住!
現在的上班族事情多、工時長,累得一回到家只想癱坐在沙發上當馬鈴薯。因為連煮飯的力氣都沒有,所以外食成了最佳選擇。每天中午,你呆呆盯著便當店的菜單,然後遞出張 100 元的鈔票,卻發覺老闆找回的錢一年比一年少。感嘆著物價一天比一天貴,可是你還記得, 15 年前的一個便當多少錢嗎?
2000 年前後,差不多是 7-11 推出國民便當的時候,那時國民便當一個差不多也就 60 元。再回想一下你昨天的午餐,一個便當沒有 90 塊,好像 80 元也跑不掉,如果出沒範圍在天龍國中的天龍區,每一次出手,沒有一張紅色小朋友,恐怕也走不出小吃店。
15 年的時間說短不短,但為何一個便當會變得如此貴呢?
一個便當不外乎就是飯、肉還有蔬菜的組合。這 15 年來,雖然食材價格起起浮浮,但各種材料費都至少漲了 30 %,其中肉類更是貴了將近一倍。如果你還有力氣自己開伙,更應該感覺現在買把青菜,想要凹根蔥都不容易了吧。
算完食材你以為就結束了喔,難不成便當是會憑空跑出來嗎?做餐飲的,水電、瓦斯的開銷都跑不掉。尤其是瓦斯,便當店一個月都不知道要用掉幾桶,可是這些年瓦斯也是漲了 100%。以上這些,都還沒算步步高升的店租費呢!這樣算一算,其實便當店老闆比 15 年前多收你 30 塊好像也不冤枉,所以真的不要再靠北老闆了。反過來問問自己,掂掂你的荷包,這些年來薪水漲了多少?
呃,好像只有 12%,再對比上面的數據,也難怪你吃飯的時候都摻著淚水了。而且這幾年來食安問題這麼多,買一個便當還不知道吃進了多少黑心食品。貴就算了,連健康也無法保證,這究竟是什麼鬼島啊? (哀號)
不吃不行,但好像越吃越窮了?
民以食為天,人總是要先填飽肚子才有辦法想其他的事。就算便當漲價,你可能想著反正就是少逛一下網拍而已。可是,今天是少買一件衣服,到了明天或許得要將就用著十年老車。然後呢?是不是房子不買孩子不生了?
十九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E.Engel)認為隨著所得水準提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費比重理應下滑。經歷了 30 年的經濟成長,台灣的恩格爾係數 (食物支出佔之家庭總支出之比例,為估算貧窮程度的簡易指標) 早已進入了富裕國家的水準,但是近 10 年來這項數據卻一直停滯不前。
顯然,不是台灣薪資出了問題,就是食物消費漲幅太大。不管那一個理由,這現象都排擠了休閒、文化、衣著、家具等其他開銷。再這樣下去,我們難保不變成富裕的貧窮社會;未來,連品嘗美食的小確幸終將離我們越來越遠。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家庭收支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