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翟本喬是台灣第一位跳級生、就職 Google 期間擔任關鍵工程位置,是為 Google 設計出新式省電伺服器的資深華人工程師之一。去年,他前往總統府為總統與官員上課,談論「網路社會的趨勢」,他又是如何解讀互聯網與政治之間的關係、影響和可能性呢?請看他怎麼說:
行政院辦了一個「網路趨勢研習營」,這是因為在二○一四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執政黨失利之後,主政者認為政府和民間嚴重脫節,所以想藉這個課程讓官員們跟上最新的網路趨勢。
馬總統在聽說了之後,指定總統府也要上這門課。所以就在二○一五年一月幫行政院的政務官及事務官上完課後,在情人節的前一天,我到了總統府,給馬總統、吳副總統及其他總統府官員上另一堂課。
行政院原來指定的題目是「前瞻資通訊發展及應用之國際趨勢」,標準的官樣文章標題。可是我在第一張投影片的這個標題上,就打了一個大問號:「我給你們上這個有什麼用?」
我們的行政體系就像是一個金字塔,最上面是少數的民選首長,接下來有很多政務官,最下面則有非常多的事務官。在這樣的架構下,即便我分享了當前的國際趨勢和最新的科技,等到透過這個龐大的金字塔去把它實現出來,這些科技也早就過時,而趨勢也變調了。
一本初衷,我去總統府上課的時候,我直截了當地說:「我今天來不是來教你網路上、世界上有什麼最新的科技,更不是來分享國際上有哪些最新的網路趨勢,我是來告訴你整個網路社會是怎麼一回事。」換句話說,就是總統府該聽什麼。
如同釣竿原理,我的任務不是來給一杯水的,也不是給一個水桶讓人裝水,甚至不是拉好一條自來水管讓人可以源源不絕引水過來,我主要是要點出:「河在哪裡?」這樣以後他們自己就可以找得到水。
於是,我改了個題目,變成「網路趨勢」,不是「科技趨勢」,而是一個「網路社會的趨勢」。技術變化快速且細微,但趨勢的變化是長期性而緩慢的,所以讓政府官員掌握了這些趨勢之後,他們可以自己找出正確的方向,進而自己定出對策。
有人質疑:跟這些官員上課有什麼用?他們聽得進去嗎?而且說不定很快都要換人了!
但我的想法是:幾百位上了課的官員裡,只要有五分之一聽進去了,十分之一真的受到影響,那就有價值了。有很多事務官是不會隨選舉更換的,而離開的官員也會把這些理念帶到別的地方去實現。
以我自己過去演講的經驗,曾經有兩次是中學年齡的聽眾,在十幾年後告訴我當年聽了我的演講之後受到的影響。這種事情只要發生一次,就會讓你覺得一切的辛勞都是有價值的。
- 網路,不只是一個媒體!
在這堂課裡,我講了什麼呢?首先,我列出了幾個了現在臺灣網路世界面對的趨勢,包括:「資訊流通越來越快」、「人民認為人民越來越聰明,官員則認為人民越來越大聲」、「人民要求反應時間越來越短」、「官員與最新科技的距離會越來越遠」,以及「預算越來越不夠用」。
另外,還有下面幾項重點:
1 過去資源(經濟)和資訊(政治)的壟斷,造成統治者可以操弄人民;
2 現在網路科技使資訊傳播速度加快、資訊存量大增、搜尋時間縮短,進而使表 3 達意見所需成本接近於零;
4 我們的社會正由間接民主,走向直接民主;
5 網民就是會用網路溝通的所有民眾,不是專門來和政府作對的;
6 為政者要就事論事爭取支持、以正確的論點得到支持;
7 為政者要爭取為網民服務的機會,而不是利用網民為你服務。
最重要的重點是:網路不只是一個媒體!
二○一四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把兵敗如山倒的原因,歸咎於無法掌握網軍,這樣的思考就是因為誤把網路當成一個媒體。當然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過去在傳統上,每每有新媒體出現的時候,會操控媒體的人總是占盡優勢、取得上風,很自然地,國民黨會往這個方向去對號入座。
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網路造成了整個社會結構的改變、溝通方式的改變,所以我說,若只是把網路當成一個媒體來操作,那就註定失敗、註定被嘲笑。
換句話說,關鍵在於主事者看問題的角度,如果依然僵化在舊有的角度上,就無法看清事情的真相,當然也找不出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過去,由於經濟資源上及政治資訊上的壟斷,大部分民眾的資訊來自少數的媒體,以致統治階層只要掌握了這些少數媒體,就可以做片面的宣傳,來把民意導向自己想要的方向。但是現在隨著網路科技的出現,資訊傳播速度非常快速,資訊量非常龐大,使得搜尋時間縮短,而人民的資訊流通也從過去的單向,變成後來的雙向,甚至多向。
這種溝通方式使得原來從中遮斷而操弄的機會消失。
一百年前由於資訊流通的不發達,所以國父在《民權初步》中說要「選舉代議士」來組織議會,由「民意代表」來代表人民集會,制定法律。但現在我們可以直接表達民意,從間接民主的時代,走向直接民主,那麼,這些民意代表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呢?
正因為網路已經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了,它不僅是一個媒體,導致很多人犯了這個錯誤:把網路當成一個媒體來經營,當作散播訊息的另外一個管道。所以才會有「婉君」(網軍)這樣一個說法出現,其實,網軍只是用網路溝通的所有民眾,並不是特別出來反對你的。
要爭取他們的支持,就要就事論事,就他們所關心的議題,用正確的論點來爭取支持,而不是反覆述說自己的意見,然後希望他們聽進去。你不是爭取他們為你服務,是你爭取為他們服務的機會。
我的大哥翟本瑞(現任逢甲大學通識中心主任)十幾年前創立了一個學門的名稱,叫做「資訊社會學」。他認為,十九世紀以前有許多關於社會的研究思想,到了二十世紀,社會學正式成為一個學門的時候,前面所做的研究合起來,變成近代社會學教科書的第一章。同樣地,二十世紀所有社會學的研究,到了二十一世紀會合起來變成資訊社會學、網路社會學的第一章。
這句話是他在二十世紀末時講的,現在果然開始看到這個效果了。此次的九合一選舉,網路的效果完全顯現出來,它不再只是另一個宣傳媒體,而是人民真正生活互動的媒介。
然而,網路就形同馬路一樣,馬路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嗎?當然不是!馬路舖下去,周圍人民的生活方式、商業活動、社會結構,全部都會受到影響,帶來便利之餘,也會有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等問題;相同地,網路帶來的便利、效益,就像馬路一樣,而它帶來的噪音、污染,也像馬路一樣。
道路舖得好不好攸關整個經濟的發展,網路做得好不好,同樣也會影響整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網路議題,才能看得透徹。
以德政照顧人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很多時候人民的要求真的不多,不要擋路就可以。政府要做是很好,倘若政府做起來很慢,或是很久,倒不如讓人民來做,官員不要想「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
- 總統的問題,你的問題?
其他具體的建議,還包括:
1 不要怕說錯話,只要不怕認錯更正。
2 不要把責任推給立法院,勇敢用行政命令在現有法律範圍內,把該做的事做好。
3 不要怕做對的事而挨罵!因為再怎麼樣……反正你不會連任!(這句話真的是當著他的面說的,而且全場哄笑。)
除此之外,我還給總統「施政要公開透明,從頭讓民眾參與,多討論、多溝通」的建議。
如何增進溝通?要點如下:
1 簡潔、不說廢話。
2 完整、沒有隱瞞(”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3 白話、不打官腔。
4 要針對每次的聽眾客製,而非千篇一律的廣播。這一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做得非常好。他可以去一個公開場合和兩百個人見面,結束之後每一個人都認為他今天是專程來看自己的。
5 要走入群眾,而非叫他們來。不能說政府已經在什麼地方辦了什麼活動或公告,而怪民眾自己不去參與。
6 放下本位,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不要只為自己辯護,而是要想對方為什麼會反對?然後那些原因要如何解決。
最後的結論是:內容要真,讓人無法否認;態度要誠,讓人受到感動;表達要美,讓人願意傳播。
課程結束後,許多媒體記者及朋友都好奇地問我,總統有沒有聽進去?中間休息時間我們討論了很多,所以我覺得是有。不過後來提問的時候我產生了一點懷疑……
馬總統那天在臉書貼了一篇文章,上頭寫著:「這個早上,我的身分是『學生』。」而搭配文章的照片,則是放了一張他站起來問問題的照片,在上面可以清楚看到我們三個講師在台上的表情:另兩位講師都斜眼看他,而我是緊咬著嘴唇。
馬總統究竟問了什麼問題?
課後別的官員先問了一些還蠻切中核心的問題,最後馬總統發問,:「在你的第十張投影片,上面標題說『網路不是一個媒體』,那為什麼底下又說『網路不只是一個媒體』,到底哪一個才是對的?」
一聽到這個疑問,我們三個講師直皺眉、翻白眼不說,我心裡更是不斷 OS,「你當自己在考學測嗎?標準答案一定要一字不差?」
我很有禮貌地回答他:「這就像白馬非馬的問題一樣,你說白馬到底是不是馬?關鍵不在於這字面上的意義,關鍵在於你是不是把網路當媒體!」如果沒辦法突破這個框架,就不可能真正了解這個新網路社會的架構。
以為選舉失敗只是因為網路這個媒體操作失敗嗎?是因為網路不只是一個媒體!
(本文出自由 翟本喬新作《創新是一種態度》,由《商周出版社》出版,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COSCUP,CC Licensed,非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