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慧敏
每年送入焚化爐或掩埋場的廢棄圖書,多不勝數,但是難道它們就沒其他可能的去處?即使是已開發的英國,貧困偏鄉的識字率問題也是社會一大隱憂,現在,Re-Read 社會企業就是希望利用這些即將報廢的圖書,給偏鄉的孩子,一個新的機會。
英國《約克夏時報》報導,Re-Read 創辦人麥克勞福林(Jim McLaughlin)曾負責發展社區回收計畫二十多年,有一天,他路過看到 10 噸廢棄圖書,等著進焚化爐銷毀或送到掩埋場掩埋,徹夜難眠,開始想這批書有沒有新去處。
《衛報》引述麥克勞福林指出,英國約克夏郡的唐卡斯徹(Doncaster)有 22%的兒童活在貧窮線下,而從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食物費用上漲 28%,但平均薪資僅漲 9%,政府給低收入戶和失業家庭的社會福利一再裁減,「我們都眼見食物銀行在我們的社區越做越大,現在,危機就是我們孩子們的識字率。」低收入戶家庭買不起書,孩子識字率偏低。
根據英國民間團體「全國文教信託」(National Literacy Trust)的統計,英國竟有高達三分之一的兒童,約 380 萬名,手上沒有一本書;而英國慈善機構閱讀協會(the Reading Agency)指出,14%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很少或不曾享受閱讀樂趣,而僅有五分之一的家長有機會帶著孩子閱讀。
麥克勞福林在 2012 年 9 月,成立了 Re-Read,是以唐卡斯特為根據地的圖書銀行(book band),貨源是到慈善商店量斤論兩地收購舊書,也接受當地社區捐贈二手書,透過 7 位職員和 30 位志工協助整理和分類,把童書挑出來,其他圖書則上網銷售,利潤作為支撐這家社會企業運作的經費。
麥克勞福林說,他們大概一週可以收集 3 噸圖書,已經透過網路賣掉超過 6 萬本,並免費捐贈 5.3 萬本童書給有需要的孩子,捐書的管道透過當地活動、學校、兒童中心(Children’s centres)和遊戲區等。
他提到,一位老人家在 Re-Read 舉辦的活動,挖寶發現一本《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他開心地說:「即使在慈善商店,我也買不起這本書,我記得曾唸這本書給兒子聽,現在我要唸給我的孫子聽。」
電影《李爾王》導演兼演員的布萊斯德(Brian Blessed)和《濃情巧克力》作家瓊安‧哈莉絲(Joanna Harris)都出身約克夏郡,也為 Re-Read 站台背書。
礦工之子出身的布萊斯德說,他很高興看到 Re-Read 能把免費童書送到弱勢社區的孩子手上,因為一個地方的識字率降低,可能導致該地區犯罪率提高。他正在寫書,而且身為演員的他也詮釋了許多偉大作品,深信能夠啟發人們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棒的禮物。
更重要的是,孩子只要能夠得到鼓勵和啟發,就能有所成就,他就是最鮮明的例子,沒人相信礦工之子可以上戲劇學校,但他就拿到獎學金,上了戲劇學校,也成為好演員和導演。
舊書報與圖書回收,在台灣已經不是新聞,但還有哪些類似的社會企業,正在鮮為人知的角落為弱勢族群付出呢?〈Readmoo 閱讀‧最前線〉也歡迎讀者提供更多資料與意見,讓我們進行後續報導喔!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onika Bargmann
資料來源:
- How to give children free books and help the environment
- Celebrities Help Turn New Leaf On Child Illiteracy With Free Book Scheme
延伸閱讀:
【老貓出版偵查課】文明消失危機:圖書館也不要的這十萬本書要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