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8940363_2c187fa1f5_z

(圖片來源:Steve wilson, CC licensed)

作者:Phoebe Kuo

個子嬌小但是其實是個好爭辯的反叛份子。身在管院,但是卻心心念念著文學和寫作,喜歡厚顏無恥的自稱文學少女。可能是因為長相的原因,莫名的受日本人歡迎,是個小小日本通。除了打辯論以外,最喜歡的事情是在圖書館或書店裡消磨一整個下午。

安倍政府暨射出超寬鬆貨幣政策、以及通貨膨脹等幾支箭後,日前又宣布他們要鼓勵女性投入職場。日本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的內政部)在一月推出〈讓女性在職場大放異彩〉法案,點出了日本長久以來的問題:在日本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女性在職場上求職不易、大受歧視,並且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女性都是極少數的異類。

  • 傳統文化的禁錮

日本文化裡,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是男人的所有物。有身份的女子會以成為專職家庭主婦為傲,而日本男人平均投入家務的時間為每日一小時,意即在一天 24 小時裡,其餘時間所有的家務事以及育兒工作都落在女人身上,在這樣的傳統文化底下,日本女性很難在職場上有所成就。

相較於其他已發展國家,在日本頂尖大學內求學的女性仍屬少數。以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大學而言,其女性學生僅占整體學生人數 20% 的比例。作者曾參加京都大學與臺大的交流會,在 20 個參加交流會的學生中,女生僅僅占了 3 個。日本女性並不被鼓勵過度追求學業成就。在參加學生活動以及競賽時,女性往往為輔助角色:在男同學呈現簡報做口頭報告時,負責操作電腦;在社團競賽時,負責當拉拉隊的角色,負責為在比賽場上的男同學們端茶倒水。根據作者在日本參加活動的經驗,即使是在辯論場上伶牙俐齒的優秀東大女性辯士,在下了講台以後,還是必須溫順有理。甚至在日本唯一英文辯論公開賽中,所有日本隊伍裡面僅有一名女性,並且在女權問題上,錯把讓女人留在家中,男人負責工作,當作是女性最佳生活方式。

即使受了高等教育,日本女性在就業發展上,也處處受限。日本太子妃雅子擁有哈佛大學學士學位、東京大學法學碩士、以及牛津大學碩士等三所知名大學出色學歷,精通英、法、德、俄等四種語言的優秀外交人才,在成為皇太子妃以後,其出色的教育背景被完全抹煞,日本大眾對於王妃的期待僅止於生兒育女,雅子妃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獨立人格以及可能的事業成就。

更由於教養責任以及家務責任多數由女性承擔,結婚後的日本女性僅能選擇在職業生涯發展高峰(25-34 歲)暫時離開職場,待孩子進入小學以後,再次重返職場。暫離職場的現象造成日本女性就業市場的 M 形化發展,並且二度就業的女性往往難以在職場與同齡男性競爭,最終往將就於兼職性質的打工,以便同時兼顧家庭。

  • 日本女性所面臨的職場歧視

除了來自於傳統文化的壓力以外,日本女性的職場命運依然多舛。從托嬰中心的缺乏,到同工不同酬的惡劣職場文化,無不在逼迫女性退縮回家庭之中。

30 歲仍未出嫁的日本職業婦女被譏為聖誕節蛋糕,一旦過了聖誕節(30 歲)就已過時。日本女性為避免自己成為眾人口中的聖誕節蛋糕,往往會加入壽退社(幫助職業女性相親,在相親成功結婚後,可以光榮離職的社團)積極相親。性別歧視不僅僅出現在私部門的公司行號裡,也出現在日本的政府部門裡。日本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曾經發表過由於女性有生理期,所以不宜擔任決策者,因為生理期會造成女性不理性。在 2014 年中,更有女性議員在發表提高生育率相關政策時,遭譏笑『那妳自己不會去生嗎?』等歧視言論。在 Glass Ceiling 的作用之下,高知識日本女性除了投考高階公務員,否則就是在『過期』前,早早退職。

除了性別歧視,日本男女薪資差異更是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日本女性的薪資水準為男性的 60%-70%,而男性在獲得婚姻津貼(一旦結婚以後就能獲得的補助,為本薪的 50%)以後,薪水會是在職場上未婚女性的兩倍,即使已婚女性能夠留在職場上並且獲得婚姻津貼,其薪水水準依然落後男生一大截。薪資水準的落後更加加深了女生應該留在家裡的刻板印象。日本男性以比較利益原則來解釋這種現象:既然女人的薪資水準比較落後,那麼在薪資水準上佔比較利益的男性理所當然應去工作,女人應該留在家裡持家。這種比較利益的想法造成了女性對於就業裹足不前的惡性循環,而忽略了這種差異其實是來自於不公平的薪資給付水準。

日本在泡沫經濟之前,在終身雇用制以及高就業率的情況下,女性低就業率的情形對其經濟並無顯著成長,因為男性的高生產力有效彌補了女性不工作所造成的損失,同時其他國家的女性就業市場亦尚未普及,在經濟上日本尚能與其他國家比肩。但是在泡沫經濟過後的高失業率,以及普遍降低的薪資水準,和產生動搖的終身雇用制底下,女性不就業的情況已然造成日本 15-30% 的經濟損失。根據 Goldman Sachs 在 2014 年的研究顯示,如果女性就業率能夠增加,受益最多的會是美妝產業以及服務業。

  • Womenomic-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儘管安倍喊出了用意良善的 Womenomic 女性就業政策,但是現實情況中除了設立女性就業相關部門,安倍更應著重於改善結構性問題。在眾議院推行女性就業政策之前,安倍政府應先增加女性在政府部門的比例,並且改善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扭曲就業現象。

為了提供職業婦女更多的支持,日本也應廣設托嬰中心,以便減輕女性對於照護家庭所必須承擔的壓力。目前日本對於 3 歲以下幼童的托嬰中心只佔了日間照護機構的 1/3,女性在照顧新生兒與職場之間,常常面臨兩難的現象,並在傳統因素下選擇家庭而非職場。

大和撫子不該只是關在籠中的金絲雀,日本若能夠充分利用目前閒置的高知識女性就業力量,勢必能為長期低迷並且過度陽剛的日本就業市場加入一股清流。日本女性的崛起,也象徵著日本正式向成為一個正常化而且開放的國家邁出第一步。

參考資料:

//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579/676041-%E3%80%90%E5%B0%8F%E7%8E%89%E7%89%A9%E8%AA%9E%E3%80%91%E8%81%B7%E5%A0%B4%E7%84%A1%E5%85%89%EF%BC%8C%E7%B5%90%E5%A9%9A%E6%89%8D%E6%98%AF%E7%8E%8B%E9%81%93%EF%BC%9A%E6%97%A5%E6%9C%AC%E5%A5%B3%E4%BA%BA%E7%82%BA%E4%BD%95%E8%AA%8D%E5%91%BD%EF%BC%9F
//infukuoka.info/info/5225
//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48460
//www.cna.com.tw/news/afe/201404150066-1.aspx
//doc.qkzz.net/article/e8338f2e-f2af-4f29-bb38-3991c5631988.htm
//www.goldmansachs.com/our-thinking/outlook/womenomics4-folder/womenomics4-time-to-walk-the-talk.pdf
//www.goldmansachs.com/our-thinking/investing-in-women/bios-pdfs/womenomics3_the_time_is_now_pdf.pdf
//www3.weforum.org/docs/WEF_ClosingGenderGap_Japan_Report_2014.pdf
//www.womenandtechnology.eu/digitalcity/servlet/PublishedFileServlet/AAAATKMI/Gender-inequality-Growth-and-Global-Aging.pdf
//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208003515-260408
//matome.naver.jp/odai/2141008718748794701/2141009629360043803

(轉載自合作夥伴《維京人酒吧》,原文標題:日本新女力政策。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