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總統與立委選舉其實「已經」開打了,雖然現在國民黨連總統候選人都還沒推出來(我不是故意忘記洪秀柱啦),但立法院的「修憲委員會」可說是大選的前哨戰。因為,修憲就是在決定「選舉到底要怎麼選」。

目前,主要政黨、政治人物或公民團體,皆在「政府體制 (內閣制 / 總統制)」、「投票年齡門檻」、「修憲門檻」、「不分區立委的小黨門檻」等議題上表態與進行論述攻防,但筆者以為,若從更長的歷史縱深來看,未經政黨輪替過的立法院,才是台灣政治的病灶。

立法院的問題,不是「立委都在打架」、「學生佔領立法院」,而是「為什麼立委要打架」、「為什麼學生說代議制度失靈」。若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角度,就是重新檢視為何目前的選舉制度,讓立法院無法正常運作、反映民意。

可是,到底誰才代表民意?是蔡正元?是洪秀柱?是佔領主席台的在野黨?還是佔領議場長達 24 天的公民團體?甚麼是公平的選舉?現在的選舉公平嗎?

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現況,也就是 2012 年立委選舉的結果。

  • 現在立法院裡面的立委是誰?他們怎麼選上的?

現在法定的立委席次一共有 113 位,但親民黨的平地原住民立委林正二,因賄選而在 2013 年 7 月遭最高法院判決「褫奪公權」、失去立委資格,因此目前立法院裡面僅有 112 位立委,其中有 73 位區域立委、2 位平地原住民(原有三席)、3 位山地原住民、34 位不分區,總計 112 席。

2012 年 1 月的大選中,選出的 113 位立委,是依照 2005 年修憲後的憲法增修條文選出的。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 4 條:

立法院立法委員自第 7 屆起 113 人,任期 4 年,連選得連任,於每屆任滿前三個月內,依左列規定選出之,不受憲法第 64 條及第 65 條之限制:

一、自由地區直轄市、縣市 73 人。每縣市至少 1 人。

二、自由地區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 3 人。

三、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共 34 人。

2012 年的選舉結果如圖:

20150413a

無黨籍為來自連江縣的陳雪生。

親民黨有兩席不分區與一席原住民,但原住民立委林正二後來因為前述原因失去立委資格。

台聯的三席皆來自不分區。

  • 區域立委選舉中「票票不等值」的問題

看似一人一票很民主的選舉過程,但卻有藏在細節裡的魔鬼,這魔鬼的名字叫作「票票不等值」。

目前區域立委席次的選區,在各縣市的劃分方式如下(共 73 席):

台北市 8、新北市 12、台中市 8、台南市 5、高雄市 9、桃園縣 6、苗栗縣 2、彰化縣 4、南投縣 2、雲林縣 2、嘉義縣 2、屏東縣 3、基隆市 1、宜蘭市 1、新竹縣 1、新竹市 1、嘉義市 1、台東縣 1、花蓮縣 1、澎湖縣 1、金門縣 1、連江縣 1。

除了這 73 席,再加上平地與山地原住民各 3 席。

多數選區的大小,皆在「選舉人數為 20~36 萬」左右,但有幾個較小的選區是:

1、台東縣 12 萬、澎湖縣 7 萬、金門縣 8 萬、連江縣 8 千。

2、平地原住民 3 席的總選舉數人數是 17 萬、山地原住民 3 席的總選舉人數是 18 萬,平均每席的門檻是 6 萬,再加上投票率等因素,2012 年這兩組原住民選區的當選人,都只拿到 1~3 萬票,遠低於其他地區的當選門檻。

區域立委選舉中,選區最大的是新竹縣,2012 年由國民黨籍的徐欣瑩勝出,當年她在這個選舉人數高達 36 萬的選區中拿下 17 萬票,光是徐欣瑩一席的得票,就超過「平地原住民 3 席、山地原住民 3 席、連江縣、金門縣」共 8 席當選人的得票總和。這就是所謂的「票票不等值」。

前述這幾個較小的選區中,泛藍勢力於 2012 年的選舉中拿下了金門縣 1 席、連江縣 1 席 (無黨籍陳雪生)、平地原住民 3 席、山地原住民 3 席,一共 8 席。即使是 2012 年台東縣是由民進黨劉櫂豪勝出,他也是因為泛藍分裂才成功當選的。

  • 保障弱勢的制度不能只是空想:以台東縣為例

前面描述的「票票不等值」的現象,主要來自於選區大小差異懸殊,這看似可用「保障少數(離島居民、原住民)」為理由,為其辯護,但是,就像在討論總統制或內閣制一樣,法律學者經常主張「政府體制的設計,應該因應當地的社會脈絡」。同樣的道理,選制的設計當然也應根據其社會脈絡。

然而,回到台灣的政治發展脈絡,當民進黨靠著社會運動、媒體戰與選舉成為台灣第二大黨時,甚至取得「中央」政府的總統大位,許多「地方」仍由戒嚴時期一脈相承的舊(ㄍㄨㄛˊ)勢(ㄇㄧㄣˊ)力(ㄉㄤˇ)把持。

以台東縣為例,雖然台東縣唯一一席立委,在 2012 年是由民進黨籍的劉櫂豪勝出,但他畢竟是靠著泛藍勢力吳俊立 [1] 與饒慶鈴 [2] 分裂才能出線的。

註 1:吳俊立,於 2001 年由國民黨提名,參選台東縣長,未當選。2005 年,吳俊立為時任台東縣議會議長,雖國民黨因為吳俊立涉及弊案而撤回政黨推薦,但吳俊立再次挑戰縣長寶座後,成功當選。2012 年,台東縣三位立委候選人的得票數分別為:劉櫂豪(民進黨,31685 票)、饒慶鈴(國民黨,22553 票)、吳俊立(無黨籍,19016 票)。

註 2:饒慶鈴,為現任台東縣議會議長。

2012 年的立委選舉如此,那去年的地方選舉呢?台東縣議會目前的政黨分佈,30 席議員中有 22 名為國民黨籍、1 席民進黨籍、其餘為無黨籍:

20150413b 20150413c

(圖片來源:wiki)

從台東縣 2012 年的立委選舉和 2014 年的市議員選舉,我們可以看到,原本用來保障弱勢的選舉制度,其「票票不等值」的結果,卻讓舊勢力更為穩固。可是,直接取消連江縣和原住民這些少數席次,未免也太政治不正確。

那,到底該怎麼辦?

其中一種解方,是「將單一選區兩票制的並立制改為聯立制」。

圖片來源:公視新聞

相關文章:

修憲的核心問題,是這道簡單的國中數學題

為什麼立委無三小路用?Part1:從國會減半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