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作者:劉昶佑
在 4 月 4 日兒童節這天,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在蘋果日報發表「我從台積電看到台灣無感經濟」一文,文章簡短而且論點清晰;筆者認為從台積電的股東結構,其實可以發現更多台灣金融市場的怪現象。簡單來說,「無感經濟」一文要討論的重點有以下兩項:
一、台積電不是台灣人的台積電、而是外國人的台積電。
二、租稅差異使得具備外資身分,可以享有比較多的優惠。
因為第二點關於租稅議題的討論,牽涉層面過廣,因此今天就暫且跳過這一部分。就筆者的立場來說,台積電當然是一家很賺錢的公司,除了該文所提到的每股稅後盈餘 (EPS) 高達 10.18 元之外;過去 8 年以來的營業毛利率都高達 40% 以上,這表示台積電每賣出 10 塊錢的商品,從中能賺到 4 塊錢,即便是扣除掉稅、人事費用…等支出,稅後淨利也是連續 8 年達到 30% 以上。
台積電財務數據 資料來源:筆者自行整理
誠如「無感經濟」一文所提到,越是賺錢的公司,外資的持股比例普遍都高達 60% 以上。但是在筆者來看,關鍵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為什麼外資可以持有台積電 70% 以上的股份,而是在於為什麼台灣投資人這麼不喜歡台積電?難道說我國政府有規定,只准外資才有資格購買賺錢的股票,其他如一般的散戶或是本土法人都不能買?當然事實上並沒有這樣的規定,只要有在券商開戶的投資人,都可以下單購買台積電做為自己的投資組合。
- 連政府也想要拋售台積電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 杜紫軍 圖片來源://goo.gl/ov0xEJ
如上述所提,台積電最近八年以來的營業毛利率都有 40% 以上,換言之,台積電表現優異並不是最近幾年才發生的事情,而是長久以來,台積電一直都是台股的績優生;因此,關鍵在於應該是為什麼「台灣民眾和政府不想投資台積電」?什麼…為什麼會連我國政府都不想投資台積電呢?但這其實是不久之前的事情而已。在去年 12 月底有一條新聞,內容提到國發基金為平衡明 (2015) 年度預算,因此提列預算案,欲出售市值約 213 億 4000 多萬元的台積電股票。
不過這則政府想要殺雞取卵的預算案,最後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被封殺;而從歷史時間軸的變化來看,早在台積電創立之時,行政院開發基金持有台積電約 40%,但最近幾年為了平衡政府預算,陸陸續續對外釋股,至今約只剩下 6.38%的股份而已。
總的來看,不只是台灣民眾對於投資台積電興趣缺缺,就連我國政府也是同樣的心態。畢竟在台灣,營業毛利率可以長年達到 40% 以上,每股稅後淨利可以連續五年達到 5 元以上的公司,可不是隨便用射飛鏢的選股方式就能選到的。倘若以財務管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就算要優先釋股,應當是把國發基金當中營運表現較差的股票釋出,保留較為優秀的股票,汰弱留強一直都是市場投資的不二法則。
- 散戶真的不偏好台積電
台灣散戶看股 圖片來源:中央社
因此,即便外資可以享有很多投資優惠,即便是他們向一般的台灣民眾一樣負擔二代健保,但這並不應該構成台灣民眾不喜歡投資台積電的主要原因,因為如果你手上有一筆資金想要進行投資時,你並不會考慮到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例如:券商有沒有給隔壁老王比較低的手續費,跟你的投資決策不應該產生干擾;你應該是只會考慮在可以選擇的標的選項中,進行自己專屬的邏輯判斷、投資決策。
但是不可否認的,從台積電背後股東多是外資的這個議題,確實是可以引發相當多對於現況的思考與反省,台灣並不是一個窮困的市場,因為我們連續 18 季的金融帳都是淨流出,這顯示出台灣投資人仍然是相當有錢,但是為何會持續淨流出,難道外國企業就比較會賺錢?莫非這就是「外國和尚比較會唸經」的邏輯?還是說因為用外資的身分可以享有比較多的優惠,因此有錢人的資金就繞了地球一圈,變身成外資的身分回過頭來進入台灣市場。
除此之外,即將在今年施行的「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確實會對於台股投資人產生誘因改變,以往可以買進稅率較高的公司股票,利用「可扣抵稅額」來獲取退稅。但是因為「可扣抵稅額」的減半,原本會退稅的投資人,獲得的退稅減少;而原本應該補繳稅的人,將會需要繳交更多的稅額。雖然這項稅制改革是為了健全我國稅制,但是總的來說,到底會不會讓台灣人更不喜歡台積電呢?我想這會是個值得在今年仔細觀察的市場現象。
(文章來源: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作者:劉昶佑;原文標題:全世界只有台灣不喜歡台積電)
gucci occhiali
abercrombie outlet
prima classe alviero martini
prada wallet
mcm bag
michael kors outlet
womens ray ban
womens ray ban
sneakers donna h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