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一位極盡搞怪、華麗與話題於一身的美國女創作歌手,帶著她的首張專輯〈超人氣 (The Fame)〉空降在全世界多個國家的專輯排行榜上,隔年更以一首《Bad Romance》爆紅,讓她已短短兩年的時間攀上全球樂壇天后的地位。她,就是如今流行音樂界中無人不知的「女神卡卡 (Lady Gaga)」。
Lady Gaga 出道至今,從默默無名到一夕爆紅,過程中受到兩極化的評論。過去的負面評論曾戲稱女神卡卡只能靠全身肉衣裝博取媒體版面而沒有任何才華,只空玩舞台把戲而沒有真正演唱實力。但今年二月,美國奧斯卡頒獎典禮上 Lady Gaga 受邀擔任表演嘉賓,演出《真善美 (Sound of Music)》組曲對此部經典音樂劇致敬時,她的演出震懾許多曾經對她不以為意的觀眾,也讓 Lady Gaga 再度回到媒體的焦點下。
https://vimeo.com/120375711
Lady Gaga 在 2010 年接受每日電訊報 (Telegraph) 採訪時曾說:
「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位藝術家。而且我一直都很有名,只是你還不知道而已。」
回顧 Lady Gaga 的音樂生涯,就算不斷被負面評論纏身,極強的順應能力讓她一次次地度過難關。Lady Gaga 從無到有的心路歷程,正是流行音樂界當中最鼓舞人心的典範。
從 Stefani 到 Gaga,不願屈服的女神
本名為 Stefani Joanne Angelina Germanotta 的 Lady Gaga,1986 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上西城的一個義大利後裔家庭,父親 Joseph Germanotta 是網路企業家,母親 Cynthia Bissett 則是威訊通信的行政助理。Lady Gaga 出了名的重視工作與好學要歸功於她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視,在她 11 歲時將她送入了天主教聖心學校就讀,但沒想到卻是 Gaga 被無情霸凌的開端。
「在學校裡我很喜歡把自己的眉毛弄成艾薇塔 (註 1) 的樣子還有把自己的皮膚曬得古銅亮眼,同學們看到每每都嗆說『為什麼妳他媽的來學校要把自己弄得那麼橘,妳的頭髮又是怎麼回事?難道你是蕾絲邊 (dyke) 嗎?』那時我常常被叫蕩婦 (slut),或是被戲稱這、戲稱那的,到後來我根本不想去上學。」– Lady Gagay 在 2011 年滾石雜誌 (Rolling Stone) 中之描述
這些曾經發生在她身上的霸凌,也讓 Lady Gaga 轉換成使自己不斷進步的動力。她告訴 Yahoo 的執行長 Marissa Mayer 說:
「霸凌一旦發生,它的陰影妳一輩子都揮散不去。「我知道妳們用『超級巨星 (Superstar)』、『最常被 Googled 的 (Most-Googled) 關鍵字』及『破億 YouTube 點擊率』這些誇大的詞彙描述我,但我從不覺得自己屬於贏家,反而覺得是個失敗者,這念頭一直跟隨著我。但我想將這些加諸在別人身上嗎?不,我只是單純想創作出我要的音樂。」
11 歲時,Lady Gaga 開始接受 Christina Aguilera 的歌唱教練 Don Lawrence 的指導,一直持續到現在,甚至為了能完美演出今年奧斯卡上的真善美組曲,她每天和老師練習長達半年的時間。除了歌唱,自小便開始學習古典鋼琴,並在每周六花整天時間上表演課。不論是從最早的翻唱樂團演出到如今的超級巨星,她從未忽略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因為從小受古典鋼琴教育,所以我自然而然知道怎麼寫流行樂。因為當你學會巴哈和弦後,它與流行音樂的用法相去不遠,也不外乎就是音樂當中的起承轉合。」–《每日電訊報》
不願放棄自己,最終蛻變成女神
雖然教育是 Lady Gaga 很重要的一環,但她卻不畏嘗試冒險。熬過高中煎熬的霸凌階段後,Lady Gaga 在 17 歲時獲得紐約大學蒂施 (Tisch) 藝術學院的錄取,卻在就學後沒多久就輟學踏入社會一圓她搖滾歌手的夢想。
「我離開了我的家人,住進了最便宜的公寓,過著吃屎般地生活,為的就是等到哪天有人願意接納我的音樂。」–《紐約客 (New York Magazine)》
19 歲那年,Lady Gaga 簽約給 Def Jam 唱片公司,三個月過後卻被公司給拋棄。「我不是它們所要的歌手。」她這樣告訴《星期日泰晤士報 (Sunday Times)》。
隨後由於父親的失望,Lady Gaga 不得不搬到曼哈頓的下東區,低潮時期的她不僅在脫衣酒吧表演還吸毒。《每日電訊報》訪問中她還自曝當時的慘境:
「在舞台上我僅穿著丁字褲,隱約飄動的流蘇讓我只能騙自己有東西遮住了我的屁股,頭上頂著的厚重的髮膠,跳著 gogo 舞,伴著黑色安息日樂團 (Black Sabbath) 的音樂,唱著那些有關口交的歌,就是我的日子。」
事情直至 2008 年,Lady Gaga 當時的男友 Rob Fusari 推薦她到 Interscope Records 寫歌,並為街頭頑童 (New Kids on the Block)、菲姬 (Fergie)、小野貓 (Pussycat Dolls) 及小甜甜布蘭妮 (Britney Spears) 寫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賣座歌曲。隨後,在 R&B 歌手阿肯 (Akon) 聽到 Gaga 為他專輯中一首親寫的歌所唱的 Demo 後發現 Gaga 的歌唱天分,因此決定將她簽進自己的唱片公司,女神卡卡的時代便開始了。
就在當年,Lady Gaga 發行了第一張專輯〈超人氣 (The Fame)〉獲得了爆炸性的好評與青睞。《美國告示牌 (Billboard)》甚至寫道:「對於一個 22 歲帶著金髮雪兒 (Cher) 假髮,身披貓女服裝,後面還伴隨著發光伴舞群(卡卡叫他們「迪斯可棒 (Disco stick)」)的初出新人,是容易被市場及聽眾給遺忘的。
但如果她整張專輯每首全都是上的了排行榜的熱門主打,那就不一樣了。整張〈超人氣〉專輯證明 Lady Gaga 不是只能主打一首歌而已,甚至還有用之不盡的舞台花招。」首發專輯賣出了超過 4 百萬張,不僅讓她成為流行音樂史上的傳奇外,她在回報歌迷上更是不遺餘力。
她知道:改變的時候到了…
持續到第三張專輯〈Artpop〉飽受批評和面臨商業上的失敗後,Lady Gaga 體認到舊有的華麗特色已經不再是主流,因此在第四張專輯上,Lady Gaga 再度重新轉換了跑到。
2014 年,她與 Tony Bennett 共同發行了一張爵士專輯〈Check to Check〉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許多人驚訝原先以華麗浮誇的服裝與舞台效果聞名的 Gaga 不復存在,反而將焦點著重在自己毫無掩飾的純淨歌聲,也就是回歸到最純粹音樂人的本質。「她 14 或 15 歲時就贏得了爵士樂比賽,她就是受爵士樂訓練長大的,也是她唱歌最基本的本質,她的根本。」Gaga 的父親這麼對《每日電訊報》形容。
女神卡卡在自己音樂事業中有許多代表性的身分,例如前衛的流行指標、性別議題的代言人,還有極具爭議的音樂,但最重要的不外乎她仍舊是一位歌手,一位能因應任何時代潮流而改變自己的巨星。
獲葛萊美獎的肯定及頒獎典禮上令人驚豔的《真善美組曲》替她再度贏得了肯定與掌聲,但最重要的,這些觀眾的掌聲讓 Gaga 向世界證明她不需要別人的允許才能成為耀眼的巨星,而是她靠自己的努力才讓自己一直閃耀在歌唱的舞台上。
註 1:艾薇塔 (Evita) 是阿根廷前第一夫人 Eva Perón,後被翻拍成許多版本的音樂劇及電影,著名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便是出自此音樂劇。
延伸閱讀:
【BuzzMusique 掏耳朵】與 Lady Gaga 平起平坐的 Little Boots 你聽過了沒?來個 Disco 夜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