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Outside)從最近一些研究中,「由提高司機對危險的警覺性從而有效地減低交通事故的發生」,這類型的想法得到更多的認同了。
在 2003 年,美國運輸研究委員會在報告中建議把原來兩條行車線的高速公路改為更窄的三條。而在2005 年,英國運輸部制訂了一系列名叫「psychological traffic calming」的指引,為全國道路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造,當中亦包括減少不同行車線的分隔線,以及把街道看起來更窄和更危險。相類似的做法亦在全球不同國家如荷蘭和德國使用中,目的都是希望能提高駕駛者對道路的警覺性。
而在最新的研究中亦成功驗證這類型的做法確實是可行。一個小型的大學研究指出,當標誌中顯示出更高程度的動感,例如一個行人正在跑步的標誌,司機看到後會提高對危機的警覺性,從而在駕駛時更留意路面情況。
研究中的其中一個實驗是,參加者會看到四個在司機位置影岀去的相片,每張都會有一個警告前面有不同障礙的標誌。
警告標誌分為兩組對照組,一組的標誌是比較具動感,例如標誌中的石頭從懸崖掉落半空中;而另一組則是相對靜態,例如石頭仍在懸崖上。在測試中會利用眼睛追蹤感應器,觀察測試者需時多久才留意到標誌和他們會掃視身邊環境多少次而作衡量的標準。結論是,標誌中越多動感,會較容易抓住人們注意力,同時他們亦會更快留意到和對四周環境更具警覺性。
其實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一直是更大可以偵測到潛在危險的機會,同時把我們的注意力系統進化至可以更快和自動地感知到動作的發生。因此,當司機看到具動感的交通警告標誌時,便讓他們可以為有可能岀現的危險作好預備。
但亦有人指岀,過多的路標也可能會發岀錯誤的訊息。根據一位工程師所言,這樣做有機會誤導駕駛者,讓他們感覺安心和可以依賴這些標誌,而毋須留意四周環境。
Source: The Atlantic
(本文、圖片皆為合作夥伴Outside授權刊載,原文刊載:道路安全的首要條件是讓人感到危險,臉書專頁:Outside,非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