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藍綠分贓的國會和社會失望透頂,我們需要一批新的政治人物,帶領台灣走向新政治、新經濟、新社會!』
2016 的總統與立委選舉距今還有 298 天。自去 (2014) 年底的地方選舉結束後,喔,甚至更早,自 2013 年夏天的白衫軍運動以及 2014 年的太陽花運動後,喔,甚至更早,自 2008 年的野草莓運動後,不管政界、學界或『社會運動界』都不斷使用著『公民社會』與『第三勢力』等概念,到了近幾個月,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以『第三勢力』的名義投入參選。
- 洪慈庸與柯文哲
上週末,時代力量立委參選人洪慈庸,也就是洪仲丘的姐姐,在臉書發文表示『支持廢死』,遭到網軍一陣圍剿:
竟然支持廢死,沒好感了
完了,政治生命就到這裡了
素人就是素人,混過政壇的都知道這種東西不能談
你如此不尊重受害者的生命. 那你還幫你弟討個屁公道?
你對得起那些上凱道幫你弟討公道的公民嗎
洪慈庸也隨即回應:
若因政治生命就避談廢死,那就淪為政客。
另一位操作『第三勢力、超越藍綠』修辭最成功的人,文化上的中國人、台北市長柯文哲則表示:
死刑存廢,要遷就民意。
教宗方各濟則在昨 (22) 日表態反對死刑:
死刑不能為受害人彰顯公義,只會催生報復。
不論干犯任何嚴重罪行,都不應該執行死刑,死刑在法治上代表「失敗」,讓一個國家以公義為名殺人。
(咦,教宗好像不算台灣的第三勢力。)
就在今天上午,前廢死聯盟主任苗博雅也宣布將代表社會民主黨投入 2016 年『台北市文山及南中正區』的立委選舉,該區的現任立委是國民黨籍的賴士葆。
本文未打算討論廢死議題本身,而是要從廢死議題討論台灣政治圈的『第三勢力』。
- 第 3456789 勢力
此外,立委徐欣瑩離開國民黨後,成立『民國黨』,找了妙天禪師來站台,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親自錄製影片表示支持民國黨,『他們希望解決民生經濟問題;他們是一群科技人士,主張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也主張司法改革、居住正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8P1URVRh8
同樣在今天上午,又傳出由『姚老師』姚立明幕後操盤的新團體『進步連線』,推派了八位立委參選人,姚立明與其中五位參選人的『柯家軍』色彩濃厚,然而『進步連線』候選人中,較有知名度的潘建志醫師,卻在上週因為『太陽花運動醫療志工團爭議』遭到批評。
- 第三勢力到底憑什麼?
筆者沒有能力提出一條『有志於台灣政治改革的新勢力』皆能按部就班執行,並獲得成功的道路,而是想說,除了泛泛而談的『第三勢力』,到底這些團體之於台灣的政治版圖,以及明年的立委選舉,意義為何?
讓我們先把場景拉回去 (2014) 年底『連 D vs 柯 P』的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為什麼會贏?
1、國民黨完全執政卻做太爛
2、因太陽花而爆發的反執政黨情緒
3、世代不正義提高了年輕族群的投票意願
4、網路科技提供了年輕族群發聲與影響輿論的平台
5、國民黨支持者投不下連勝文(按: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在全台北市只拿 61 萬票;2012 年總統選舉,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在全台北市拿下 93 萬票;國民黨整整掉了 1/3 的票源。)
除了這些『外在情勢』,筆者認為,柯文哲能夠得到比陳水扁在 1998 年競選連任台北市長時還多的選票,(柯文哲 2014 年拿 85 萬票;陳水扁 1998 年拿 68 萬票,當時陳水扁的施政滿意度高達七成),主要的原因在於:
柯文哲是個很稱職的、相較於國民黨有點進步,但又沒那麼進步的候選人。
柯文哲在選前曾說『同志婚姻,我投廢票』,(但柯文哲後來有明確主張支持同性婚姻)。
對於敏感的統獨議題,柯文哲也以『在民主、自由、法治、人權、社會正義、永續發展的前提下,一切都可以談』作為其(沒有立場的)立場。
在國家認同上,柯文哲不只一次表示自己是『文化上的中國人』。
對於台灣史的認知,柯文哲與上一代的大多數站在一起,認為『蔣經國是台灣政治的典範』。
關於在台灣最敏感的、也是支持者最少的廢死議題,柯文哲說『死刑存廢,要遷就民意』。
若僅從這些常見的『社會爭議』觀察柯文哲,的確會認為『柯文哲就很保守啊』,但柯文哲在『遠雄大巨蛋』、『台北機廠』或『公布馬郝政府的前朝弊案』等事件上,的確處理得比國民黨好太多了。
- 第三勢力的典範是柯 P 嗎?
台灣社會多數人依然保守,舉例來說,即使反馬、反國民黨、甚至投給柯文哲的人,也不見得會支持『社會住宅』此類較進步、具有『社會公平』價值的政策。
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聯開宅住戶就提供了一個最佳典範:
不公不義!你的社會住宅是錯的,我們當初是投你的(按:指柯 P),照顧別人有沒有照顧我們。
柯文哲的部分講完了,除了上述的解釋之外,當然還有,自 2013 年起電子媒體『毫無理由』地給予柯文哲大量媒體曝光,以及他是『百年以來最年輕的外科主任』,而這麼巧的,醫師又是台灣人眼中社會地位極高的職業。喔,而且他還是台大醫科畢業的。
- 不是柯 P 的第三勢力
下圖試著用簡單的『保守 — 進步』二元單軸呈現,許多較知名的政治人物,於此光譜上的位置。筆者知道,『保守與進步』很難僅用少數、甚至單一標準劃分,例如:可能有人是基進台獨、同時卻是個父權沙豬,可能有人強烈主張社會住宅政策、同時卻反對同志婚姻。
但礙於筆者能力限制,僅先就此模型討論。而且,有些人的光譜位置實在難以分辨,例如社民黨、時代力量與顧立雄三者,究竟誰在左邊一點、誰在右邊一點,請讀者暫時不要太計較,也歡迎各位提出指正以及理由。
(圖畫完才發現我忘了『民國黨』,真是抱歉)
回到這次參選,以苗博雅為例,苗博雅是長期耕耘人權議題,尤其是廢死議題的社會運動者,此次受『第三勢力』徵召參與選舉,那,未來的苗博雅,會在光譜的哪一邊呢?
若繼續堅持其原本的價值,則不可能在單一選區的選舉中勝出。
若改變價值、『為了選舉,避談廢死』,則成了洪慈庸口中的政客。
或者,如果這些人參與的是聯宅開住戶所居住的選區的選舉,那他們還要提『社會住宅』政策嗎?
廢死這個議題有極高象徵意義,他血淋淋地將『公民』此一指稱模糊的概念,劃成好幾個政治立場相異的群體。洪慈庸替這些『第三勢力』身先士卒,被貼上『廢死人士』的標籤,那麼,其他這些『進步人士』需不需要針對各項社會議題表態一輪呢?同志婚姻?基本工資漲多少?要不要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筆者也深知,搞社運與搞政治完全是兩回事。以台中市長林佳龍為例,他曾在自己的政策遭台中市選委會刪除的爭議中,以『行政權無權審查個人的言論自由』這種具有政治哲學涵養的理由,據理力爭,但,他在選戰過程中,選擇主打台中市的交通政策,作為吸引台中選民的方式。
行文至此,除了對於社會民主黨召集人范雲的『菜市場言論』感到萬般無奈以外,筆者當然願意支持價值與我相近的各位候選人,只是,在對於大的政治局勢判斷都大相逕庭時,實在難以給予更多具體的支持。
這些獨立參選、或第三勢力的候選人,到底是要循『社運路線』,還是循『中間路線』(如林佳龍、柯 P 等人),又,若要循『中間路線』,是要像柯 P 那樣,明確地向保守價值低頭,還是模仿林佳龍,直接將焦點放在具體的施政方針上?
筆者當然無法參透各參選人的『動機』。
到底是:
參選就是目的,想要選上,然後在國會內推動各式改革。
還是:
僅是想要藉由『參選』這個形式,引起社會關注自己推動的社會議題。
然而,就『結果』而言,如果,如果,如果第三勢力沒有足夠的資源,能像林佳龍那樣提出具體的市政規劃,也不願意像柯文哲那樣,向保守價值低頭,那麼,最後,第三勢力若要與『第一、第二勢力』做出品牌區隔,以及政治版圖的區隔,似乎就僅剩本文開頭提及的洪慈庸主張廢死一途了。結果如何?『公民』們已經在各大媒體的留言區告訴我們了。
- 現今政治圈不需要太多進步勢力,而是民國黨與柯文哲
柯文哲真的很神奇。
筆者認為,柯文哲選擇錄製影片、幫民國黨站台,這件事情,對於台灣政治的前途反而是件好事。簡言之,柯文哲之所以能夠選上台北市長,就是因為他得到了一群保守勢力的票(部分泛藍支持者),此時,他再加碼支持民國黨,讓民國黨被泛藍支持者辨識為『國民黨改革派』後,國民黨就得面臨選民分裂的窘境,這對於『泛進步派』來說,當然是好事。
這是台灣民主發展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的艱難。
就像筆者之前寫的《繼續罵《臺灣吧》吧!也許「被罵」就是他們最重要的價值》,台灣社會不能只有『很進步的進步勢力』,同時也需要站在中間的《臺灣吧》或是柯文哲,兩者都存在的時候,才能成事。更重要的是,願意當『很進步的進步勢力』的人,要承受社會大眾對於你的『激進』的罵名,『站在中間』的人,則要承受來自光譜另一端的人的批判。
2016 年的總統 / 立委選舉已經倒數 298 天,對於那些希望改變台灣政治的人來說,也許可以參考筆者末段提出的觀點。
- 小遊戲:連連看
本文最後,想請讀者玩個小遊戲,你們分得出這些『宗旨』或『綱領』是出自哪個團體嗎?名字上的連結點進去就有答案囉。
A團體:
我們追求的台灣,這裏,每個人都應享有: 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追求夢想、保護幸福的平等地位,做為一個國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參與政治、自主決定的權利。 我們決定發起一個組黨運動,號召所有懷抱相同夢想的人們,一起打造令人嚮往、引以為傲的台灣。我們用全新的想像來組織這個新政黨,透明的機制讓眾人能參與決策,開放的論辯讓理想能持續進步,全面串聯讓行動力得以發揮。
B 團體:
B團體是屬於全國人民的政黨,是救國救民、愛國愛民的政黨。
B團體的命名,取之於國歌中的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的「民國」。
B團體將繼往開來,承擔歷史未完成的一統中華大業,邁向世界和平。
B團體的精神是博愛,民國黨的宗旨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科學。
B團體的使命是改造政府體質、建設現代化國家,成為廉能大有為政府,保護國家安全與國家機密,維護人民權利,對內加強治安與食品安全,加強經濟建設、解決失業青年就業,解決低收入勞工、弱小族群住屋問題,以實現住者有其屋政策。
另外要加速教育改革、司法改革、稅務改革,以維護公平正義。在能源發展方面,主張以安全的新能源代替危害人體生命的鈾核能發電,並成立處理核廢料的研究中心,以解決核廢料問題;還要全面推動太陽能發電,以充實國內用電。
B團體是有理想、有抱負、有責任的政黨,B團體將高舉革新發展旗幟,與各政黨通力合作,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再造自由民主現代化國家,再造人民幸福的台灣樂園,再造富強康樂的中華民國。
C團體:
1、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
2、民主自由的法政秩序
3、成長均衡的經濟財政
4、公平開放的福利社會
5、創新進步的教育文化
6、和平獨立的國防外交
D 團體:
我們是一群長期關心台灣各個議題的公民。和你一樣,我們對既有政治的不滿已經很久了。現在,我們決定邀請你,和我們一起捲起袖子,自己來打造台灣的新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