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h3mkm0)
作者:儂白蒂
~~「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資產階級的滅亡與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共產黨宣言》,1847 年
是不是似曾相識?會不會耳熟能詳?在看不見未來的低薪循環+沉重年金負擔+高房價天險…等的多重壓迫下,有沒有感覺自己早已是無產階級的一員,滿溢著響應 1847 年馬克思的渾身熱血?
- 革命,其實是無計可施
讓我們把時間再往回倒退半世紀,1788 年底的法國,面臨接踵而來的乾旱與嚴寒,造成前所未見的糧食歉收,隨處可見的營養不良與遍地飢饉,空氣中瀰漫著悲觀絕望、萬念俱灰的竊竊私語;皇室與特權階級的窮奢極侈、揮金如土,使得國家財政困窘、經濟破敗,不得不以橫徵暴斂的倒行逆施榨取民脂民膏,看似無止盡的惡性循環,不斷加深人民對困頓現況的不滿、怨懟與憤恨。
歷史,原本是有機會找到出口的。
當法王路易十六宣布重行召開已停開數百年的三級會議時,人民曾經浪漫地相信國王是愛民如子的、是先民後己的,法國還有可能出現玫瑰色的未來。可惜,隨著路易十六伸手干預議會,解雇了親基層人民的財政總監,革命的槍鳴聲終究響起,「民風吹、戰鼓擂」,開啟了近代史上最驚心動魄的法國大革命序曲。
法國大革命 (圖片來源://goo.gl/1HehlG)
當憤怒至極的人民找不到生命出口,「革命」儼然成了東山再起的唯一生機。
- 歷史,會重演嗎?
時至今日,歷史彷彿又上演著驚人的類似。
信手拈來這幾年的世界騷動,自 2010 年底的中東茉莉花革命起;由華爾街領銜的佔領運動風起雲湧;2013 年在巴西上演慷慨激昂的「沙拉起義」;歐亞之交的紅衣女郎成為「土耳其之春」的革命象徵;太平洋上的小島台灣也沒有缺席,以「八月雪」的凱道大遊行共襄盛舉。2014 年台、港相繼爆發的太陽花學運、香港占中,更為這系列抗爭聲浪掀起新一波高潮。
發現了嗎?這些散布全球、此起彼落的示威活動,其成因雖然各異,但都與「所得分配不均」脫不了干係。即便現代多數國家皆已擺脫君主體制所帶來的階級壓迫,但曾被視為人類社會救星的資本主義,卻成了另一種巨大壓迫的始作俑者。這也是為何去年法國巴黎經濟學院教授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相關解讀文章請詳見破碎的美國夢:21 世紀資本論),能以一介經濟學家之姿風靡世界,所到之處掌聲四起,受歡迎程度不下搖滾樂巨星。
(圖片來源://goo.gl/rWUQOd)
因為,馬克思所預言的資本主義崩解悲劇雖然沒有發生,但不表示人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皮凱提透過實證研究告訴我們,「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差距擴大不是意外,是資本主義的自然衍生物;更驚人的是,這種社會不公具有世襲潛力,沒有「富爸爸」的年輕世代,極有可能注定淪為窮忙一族、遊走社會邊緣,在差堪溫飽間掙扎度日,其絕望程度或許並不亞於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
這一回,我們還有出口嗎?
- 所幸,現在還有出口
有的。拜現代民主國家制度之賜,人民不再信仰君權神授、不再仰權貴鼻息過活;無分職業貴賤、男女老少,人人手中都擁有去蕪存菁、選賢與能的天賦人權。
所以,我們看到去年五月,第八屆歐洲議會選舉,訴求反經濟整合的極右派政黨橫掃英、法等老牌民主國家;九月,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主張脫離大英國協的獨派聲勢一度看漲領先。十一月初,美國期中選舉民主黨大敗,共和黨一舉拿下參眾兩院;同月下旬,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執政黨出現如土石流般的全面潰敗。
這其中,有多少不滿生活現況的選民(包含原來沒有投票意願者),是因為對執政黨失望透頂,才決定投給反對黨或是根本不成氣候/主張極端政見的候選人,除了希望透過「賭爛票」有效制衡執政黨外,同時也意在言外地「警告」所有政治人物:經濟成長的甜美果實不能只是贏者全拿,雨露均霑、全民共享的永續發展,才應是現代政府「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圖片來源://goo.gl/J8h0WC)
更重要的是,這些選舉結果也顯示:縱使近年來「世代鬥爭」的激化態勢漸趨明顯,但出生於二次戰後、接受民主教育洗禮的全球中產階級與年輕世代,現階段還是願意遵循體制內的遊戲規則,務實尋求解決困境的可能性。
影響所及,世界各地的青年/弱勢參政趨勢如雨後春筍般浮現,近期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初剛出爐的希臘新任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出身希臘左派政黨「激進左翼聯盟」(Syriza),高舉重返福利的反撙節大旗首度奪得政權,年僅 40 歲,是希臘 150 年來最年輕的總理(雖然他與所屬政黨的國際談判籌碼並不多⋯)。
這無疑為歐洲政局投下一顆充滿想像的震撼彈,許多國家的不滿勢力因此聲勢大振、蠢蠢欲動(如西班牙、義大利等),短期內恐將為歐洲政壇增添更多的動盪不安。不過,「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改變才有機會帶來希望,如果能從數以萬計的個人小革命,引發國家社會、甚至是矯正資本主義內生缺陷的大進化,也可算是短空長多的必經之路。
- 從賭爛票到大革命
政府,身為社會最上位的公共組織,理應負有維持安全、謀求發展、保障弱勢、協調人民等任務,在以公眾利益為依歸的前提下為公眾服務;換言之,消弭貧富差距擴大、積極追求社會公義,是政府最重要的天職之一,但倘若政府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下,選擇與只圖聚斂的資本家站在一起,甚至濫用職權助長不均、劫貧濟富,排擠可能出現的更迭契機;歷史殷鑑告訴我們:當憤怒之極的人民找不到生命出口,從賭爛票到大革命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
2013 年 6 月的《經濟學人》曾有篇專題報導指出,民眾對政府的失望與不滿正席捲全世界,尤以陷落的中產階級與低薪的年輕世代為骨幹。報導中強調,每當有全球性抗議浪潮發生,都將對人類社會造成深遠影響:如 1848 年馬克斯發表共產黨宣言、1968 年發軔的性解放運動,及 1989 年蘇聯共產集團崩解等。
又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此起彼落的示威聲勢仍然方興未艾,未來這股浪潮又會如何改變世界樣貌,任誰都難以斷言。「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Then join in the fight⋯」,耳邊依稀響起熟悉的《悲慘世界》樂音⋯。
(圖片來源://goo.gl/cbzXTe)
值此三一八學運周年前夕(編按:本文刊登日已是 318 學運當天),筆者野人獻曝地試圖描繪近年來的全球政經氛圍,希望藉此拋磚引玉,促使更多人對現況進行檢視與省思,從而激盪出邁向美麗新世界的可能途徑或解方,也衷心期盼資本主義與各國政府能夠有效自救,不再重蹈無謂的歷史覆轍。
(文章來源: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原文標題:從賭爛票到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