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8416495_f412ea8e9b_z

本文作者:Arfon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呼籲捐贈二手衣、二手鞋甚至二手胸罩到非洲的資訊,一開始當然覺得這是做善事的行為,不疑有他,甚至沒有想過?我們捐贈的二手衣會輾轉流浪到什麼地方去?會是什麼樣的人穿在身上?而最終因為一趟馬達加斯加的行程,我開始思考這簡單善行的背後,是否對於當地國家帶來衝擊?

因為在非洲時,我們目睹了整條街都在販售「捐贈二手衣物」,其中不乏印有繁體中文字樣的T恤,台灣候選人的競選帽,背心等。一件約 50~80 台幣,低廉的價格,正在嚴重衝擊當地紡織業

在歐美甚至亞洲,有些不肖的慈善機構將二手衣,透過經銷商把二手衣成斤成噸的賣到非洲國家,每年落入經銷商口袋的交易值高達十數億美金。但可以為當地振興經濟,增加工作機會的紡織廠生產的成衣,卻因為價格稍高而乏人問津。

這項買賣二手衣有利可圖的產業,對非洲織品市場造成危機,全球 31 個禁止二手衣進口的國家中,非洲就有 12 個,甚至當地政府以提高舊衣進口關稅來因應。

南非電影導演宣薩不來梅,拍攝了題目為「T恤衫之旅」的紀錄片,對從美國來到非洲的二手衣進行追蹤,發現這些美式T恤因品質、設計都有壓倒性優勢的舊衣,讓當地服裝店和紡織製衣業遭受了關門的壓力,紀錄片導演不來梅作出結論表示:「非洲是棉花的產地,但開發中國家不僅沒有在這裡培育紡織業,還把這裡當成舊衣回收站。」或許名義上是幫助貧困國家,但事實上卻在摧毀貧困國家脆弱的經濟,換個角度思考,既然給他們舊衣,為什麼不給他們紡織廠跟縫紉機

我們的愛心是不是在無意間,讓當地市場經濟雪上加霜?自由經濟市場的開放,是不是讓弱勢的人將一無所有?全球大約有 1/3 的捐贈衣服是透過批發方式輸送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捐贈前,多留心一下社福團體的處理方式!確認是否將捐贈物直接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前往馬達加斯加時,在不少市集裡見到為數眾多的二手衣物,正以便宜的價格傾銷,並對當地的紡織業帶來衝擊,事實上,這個舉動阻礙當地市場的活絡,畢竟沒有人能跟不用成本的商品競爭。而換個思考角度,同樣的行善方式,卻有不同的做法,Project Repat 的共同創辦人 Nathan Rothstein,憑藉回收二手 T-shirt 改製升級為拼布被單,卻在美國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此外有些企業採用「你買我送」的模式,TOMS 由現美國人 Blake Mycoskie 在 2006 年成立,以「你買我送」(one-for-one)的商業模式成功地打響知名度,它的概念非常簡單:消費者每購買一雙鞋子,Toms Shoes 便會捐贈一雙鞋子給無鞋可穿的孩童,成功帶起一股慈善消費的風潮。時至今日,TOMS 在全球已有超過五百個銷售據點,年營收已達到二億五仟萬美元,並且已捐出總計超過二百萬雙的新鞋,送給了五十幾個國家的貧困孩童。

但批評隨之而來,有評論認為 TOMS 只是巧妙地迎合了消費者的心裡,讓西方國家那些富有的白人可以藉由消費,以花錢的方式,來減輕平日不做善事的罪惡感, 甚至還因此而自我感覺良好,但是 TOMS 藉由獲利所捐贈的那些鞋子,實際上卻沒有真正解決發展中國家人民所遭遇的問題。

或許創造工作機會,而非給予捐贈,才是幫助窮人脫貧的最佳辦法。

本文作者Arfon ,曾經擔任電視台編導,因為製作節目,台灣繞了好幾圈,也踏上世界各地採訪,四處遊走的結果,開始管不住靈魂,血液內的旅遊因子被喚醒,總是忍不住的辭職去旅行!認為旅行是一輩子的追尋,希望玩樂世界持續到人生最後一刻。 2014 年 5 月成為自由工作者, 以拍攝製作影片、文字發想為主。

(本文、圖片皆為Arfon 授權刊載、臉書專頁:旅行之必要條件,原文刊載:T 博客 — 你的善心給誰吃了?【二手衣的旅程】當另一個世界賣著我的舊制服,非經授權、不得轉載。首圖來源:Lindsey Turne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