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導讀》:上個禮拜,正當高雄大寮監獄事件吸去所有鎂光燈的焦點時, 政府緊接在基改作物爭議後,又進一步表示希望能開放美牛六部位(內臟骨髓、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食道肌與牛脂)輸入臺灣,以促 TPP 談判進度。(TPP即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旨在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成員國多為太平洋地區國家,臺灣目前仍在積極加入。)此消息一出,引起不少專家與學者討論,最令人擔心的是,莫過於此六部位皆分別接近腦、脊髓等易有感染狂牛症風險,並更有專家強烈表示不應開放。倘若政府了解這開放背後的食安風險,為何會做出如此的選擇?難道為了發展,就能枉顧國人糧食安全?
接近農曆新年,不過就算大家想好好過個年,我們的政府依舊沒有意思要我們好好的過年,並送給我們一桌來自「民主大國」的團圓年菜:「基改作物」與「牛內臟」。
本月 8 日(2015 年 2 月 8 日),經濟部長鄧振中前往美國華府訪問一週,目標是遊說美國政府與產業公協會,爭取加入 TPP 第二輪談判,交換條件則是要開放美牛內臟進口,同日,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則發表文章,指出台灣政府主動領軍開放基改市場,痛批政府領軍攻基改作物種植是「錯誤的政策」。而鄧振中部長隨即回應絕不會以開放美牛內臟作為 TPP 之談判條件。
我 們在此姑且先相信鄧振中部長的聲明,希望鄧部長不會食言,並謹守台灣法律之規範,然而最重要的是,這兩項「年菜」一旦開始開放進口,這些「年菜」就會馬上化為經濟、政治與產業的「年獸」,而這頭年獸可不會被幾隻紅通通、喜洋洋的鞭炮隨隨便便嚇走。
先不論開不開放美牛內臟,畢竟食藥署已經下重言誓死阻擋,不過也只能擋到 2022 年(美牛食安問題發生於 2012 年 4 月,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禁止進口 10 年),因此這個問題還稍可緩一些討論。但是基改作物,我們的政府已經迫不及待,甚至「主動領軍」要開放市場,要大家轉作基改作物,這是前所未有的,連美國自己針對基改都不曾說過要主動領軍,台灣政府到底在急什麼?
這些舉動,讓我想起當初台灣要加入 GATT 時,也曾經大力推動休耕補助,而目的則是為了開放市場後不讓商品過剩而崩潰,直至現在,我們真正大力推動的,不是當初預測和允諾的我們的薪水、更不是我們的經濟,而是更多「賤賣台灣糧食命脈」的機會與結果。如今面對推動轉作基改作物這個政策,強烈的即視感讓我不得不懷疑,「開放基改作物是否為 TPP 的談判條件之一」。(編按:GATT即為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原則是在自由 (關稅降低)、非歧視 (最惠國待遇)與多元化下進行自由貿易。)
這個懷疑有待驗證與查明,但就算今天不是條件之一,未來不見得不會有。農業已經不能再是任何自由貿易談判上可以被任意割讓的籌碼,我們的糧食主權早在加入 WTO 以來,被各種為資產階級服務的經濟學者、政府官員,還有自己本身就是資產階級的財團變裝成一種「為了發展所必須的犧牲」,甚至出現這種論述:「時常去超市買外國進口食材的家庭在生活品質上才是好的。」
無限擴張的發展主義與糧食安全的矛盾其實就在餐桌上,從當初休耕補助、輔導復耕轉作到現在,竟然說出轉作基改作物?這些做法,到底有哪一項是為了台灣的糧食安全而努力?到底有哪一點可以看出「這是為了台灣好」的決定?這些決策透明嗎?談判過程公開嗎?台灣人民有完全的知情、了解、確認並清楚的表達自己到底要不要接受這樣的經濟發展嗎?更離譜的是,在台灣極大部分人不了解 TPP 的狀況下,國民黨和民進黨竟然異口同聲一起公開聲明加入 TPP 是好的?如果真的這麼好?拜託國民兩黨,請好好逐一回答以下問題:

1.     TIFA 的會議紀錄與談判過程紀錄到底在哪?

(編按:TIFA即為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官方指出此為解決雙方貿易爭議、推動貿易及投資合作最主要的平臺。)

2.     TPP 的條約內容與談判會議紀錄到底在哪?

3.     未來是不是也想加入 RCEP?

(編按:RCEP即為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主要是以東南亞國協十國為主體,與亞洲周邊國家六國,共同形成更進一步的貿易協定。)

4.     你們承不承認任何自由貿易協定都是不得公開其談判過程與內容的?

好好的回答,這一點都不難,這些問題簡單的就像你們將農業輕易的送到資產階級的餐桌上,做成一道道美味可口的台灣味年菜,再將資產階級可以獲得自身利益的食物送到台灣人民的餐桌上,做成一道道來自美國的團圓年菜一樣,多麼簡單
 (本文轉載自想想論壇;作者:李援軍;原文標題:美國送來的年菜:基改作物與牛內臟)